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2》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2》教案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2》教案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2》教案第3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2》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2》教案,共48页。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三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本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曹冲称象
    这篇经典的历史故事,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2课时
    玲玲的画
    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把弄脏的画改成了一幅美丽、有趣的画。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2课时
    一封信
    本文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温暖的亲情。
    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封信,并说明理由。
    2课时
    妈妈睡了
    本文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的情景,引导学生透过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2课时
    口语交际
    做手工
    介绍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学会按顺序进行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1课时





    识字加油站
    以9组词语激发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的欲望。
    认识12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积累好词佳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想象画面,背诵古诗;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2课时
    字词句运用
    区别形近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写话
    写一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展示台
    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词句。
    日积月累
    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我爱阅读
    阅读《王二小》这个故事,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
    柱子”等11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
    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重
    点)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
    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重难点)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
    3.学会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工具“秤”。
    导语:(课件出示菜场、超市的人员给顾客称东西图,引导学生说出“秤”)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物品。我们如今使用的大都是电子秤,但是在电子秤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的称重工具是什么样的呢?
    2.(课件出示关于秤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读准翘舌音“秤”。
    3.出示谜语并猜出谜底,导入本课学习。
    四条大腿粗又圆,两把长刀硬又尖。全身披挂银盔甲,后面甩根细皮鞭。(大象)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提出质疑。
    预设:曹冲为什么称象?他是怎么称的?
    (2)认识“曹”和“称”字。“曹”是上下结构的字。“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右边是“尔”。
    (3)区分“称”与“秤”字,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区别。
    “称”与“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看图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4)简单了解曹操和曹冲。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冲(196—208)字仓舒,东汉末年人,从小聪明仁爱,深受曹操喜爱。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查出后多读几遍。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组成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指导。
    2.读下列词语, 读准加拼音的汉字。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情况。
    (1)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偏旁相同。
    ·木字旁:“根”“柱”“杆”。课件出示树根、柱子、木质栏杆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木字旁识记生字。注意“杆”是个多音字,在“枪杆、一杆秤、杠杆”里读ɡǎn,在“旗杆、栏杆、标杆”里读ɡān。
    ·言字旁:“议”“论”。课件播放学生课堂小组讨论的小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再现理解“议论”的含义。这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构成词语“议论”,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②加一加、减一减。
    砍=石+欠 员=口+贝 柱=木+主
    止=正-一 站=立+占 岁=山+夕
    称=秤-平+尔 杆=秆-禾+木
    ③比一比识字。
    “重”和“量”:这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
    ④自编字谜:“上”多一竖。(止)
    (2)交流其他识记生字的方法。
    4.出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5.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2)当小老师范写,师生共评。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预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使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6.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过渡:曹冲为什么要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同学们在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读课文要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大家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3.教师引导,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起因;再就是故事发展的经过,也就是过程;最后是故事的结果。同学们已经将课文读过几遍了,那现在能和老师一起分一分吗?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起因);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经过);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结果)。
    四、积累背诵,作业设计
    1.摘抄本课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试着背一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生用多种方式读。
    2.读读语段,指名写出生字,教师点评。
    七十多suì的王大爷划着小chuán,靠岸卖莲蓬。他zhàn在船头,大声吆喝着:“卖莲蓬啰,刚摘的嫩莲蓬!”岸边的一棵大树dǐ下,有人正在乘凉,听到吆喝声走了过来,挑了一些莲蓬。王大爷拿出一ɡǎn chènɡ,仔细地chēnɡ了chēnɡ,rán后告诉顾客:“这些莲蓬有两斤,就收你10块钱吧!”
    3.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象是哪里来的?有哪些人去看大象?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横线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交流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思考: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学生画一画大象的样子,教师课件出示大象的各种图片,感受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3)指导朗读:“又高又大”要重读,表现大象的特点。
    (4)教师引导:“像……像……”这两处比喻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分别像什么: 像 ,
    像 。
    4.交流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预设:教师可问学生:官员们看象、议论象是先后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学生能回答出是同时进行的,再告诉学生当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时,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3)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
    (4)学生讨论当时官员们议论象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演一演。
    (二)学习第3、4自然段,看看官员们的笨办法、曹冲的妙办法。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是什么?
    2.4个学生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朗读指导:曹操的话,要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一句话,要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二句话,要用反问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中的“直摇头”要重读,说明曹操很不赞同官员们的办法。
    3.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官员们的办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象。这个办法不可行,一方面,需要先造大秤,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大秤,也没人提得起来。(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请一个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其他学生点评他们演得好不好。
    过渡:官员们砍大树做秤杆来称象的办法行不通,曹冲的办法呢?我们来看一看。
    5.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反复地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6.出示一组句子进行对比,学生读一读,体会情感、语气上的区别。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预设:教师可以试着故意问一名同学:“你今年几岁?”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回答:“哦,你才x岁。”再请学生想一想:这里的“才”是什么意思呢?可见“才”能加强语气,这里的“才”显示出了学生的年龄小。而课文中的“才”也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带有惊讶、夸赞的语气。
    7.结合课后题第二题讨论: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分为四步。再……然后……)
    8.教师板书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交流。
    (1)称象步骤:赶象上船——在船舷上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头,船身下沉至画线处——称出石头的重量。
    预设:描述时提醒学生注意动词,如“赶、画、装、称”等。可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再说说称象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说说图上描绘的是称象的哪一个步骤。
    (2)交流: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9.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称象的过程。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在语境中巩固生字“线”和“止”,再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提示:说话时可用上“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
    (三)学习第5自然段,弄清称象结果。
    1.对比学习。看看曹操的不同反应,说说哪个方法好。
    (1)在文中找出曹操面对不同方法的反应,读一读,注意朗读语气。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直”“微笑”来体会曹操的态度。理解“直”时,可让学生试着把“直”换成其他词语,想象曹操不停摇头的神情,可见他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对曹冲办法的欣赏和赞同。
    (2)把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对比来看,说说自己的看法。
    2.师生互说,明确知识。
    哪句话表明曹冲的办法有用?(最后一句话。)“果然”有什么效果?(证明曹冲的办法切实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更突出了曹冲的聪明。)
    三、拓展延伸,思维创新
    1.当堂做实验,验证曹冲的办法。(机动,有条件的可以做)
    一名学生说称象步骤,另一名学生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笔等,让一名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另一名学生根据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演示步骤:①将玩具象放在水中的小木船上→②沿着水面在小木船上画线→③拿出玩具象,往小木船上装小石块让小木船下沉到画线处→④取出小石块,用秤称其重量。
    2.引导学生思考:在古时候有限的条件下,你们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考新方法,也可以完善曹冲的方法。
    (1)创新的方法。
    ①课件展示学生玩的游戏(滑滑梯、荡秋千、玩跷跷板等),学生交流能否因此受到启发。
    ②可以用“跷跷板”的方法称象。找一块巨大的木板或石板,做一个类似跷跷板的工具,一边让大象站上去,在另一边放上石头,等跷跷板完全平衡时就可以称石头的重量了。其他学生可质疑:大象重量太大,如何找那么坚固而大的木板或石板?另外,如何保证大象能乖乖地站在木板或石板上?
    (2)改进的方法。
    ①想一想:曹冲称象的哪个步骤可以改进?
    ②讨论交流,设计多种改进方法,如将石头换成牛,这样不用搬石头,节省人力。其他学生可质疑:称石头的秤比较好找,但能称牛的重量的秤不好找,这是不是又制造了麻烦?
    3.学生交流自己对曹冲的印象,以及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我的反思有以下两点:
    1.要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本文时,我先指导学生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曹冲才七岁。”“到底”“才”,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或进行对比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2.读文质疑,合作解疑,用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得到提升。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我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5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
    时间”等7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用“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
    容,讲述故事。(重点)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难点)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树洞图和树洞手绘画,激起学生的兴趣。
    导语:(出示树洞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个树洞,看起来既不美观,又让人心疼大树。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片。(出示树洞手绘画)这是一个爱画画的人,看到这个树洞,想让大树重添生机,就用颜料和画笔画出了一幅生动、可爱的图画。这样一来,这个树洞反而变美观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爱画画、爱动脑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玲玲。
    2.板书课题,识字交流:识记“玲”字。
    过渡:大家先来给玲玲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小女孩图片,生说:你好,玲玲!)
    (1)引导识字、正音:“玲”是后鼻音,“玲玲”是一个名字,第二个“玲”读轻音。“玲”是形声字,右边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字旁,表示意思。王字旁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王字旁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玲”也是拟声词,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2)读课题,猜一猜:小姑娘玲玲和画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通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生字表或字典。
    (3)正确朗读课文,不漏字、不添字。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合作识字。
    (1)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准备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文识字效果。
    (1)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学生适时补充。明确“幅”的读音是fú。
    (2)引导学生归纳,可以采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的生字有“玲、详、幅、评、脏、催、懒、糟”。
    (3)形近字辨析。
    详(详细) 幅(一幅画) 评(评比)
    洋(海洋) 副(副班长) 平(平时)
    报(报纸) 并(并且)
    抱(怀抱) 开(开心)
    (4)出示会认字,指名读、抢读、全班齐读。
    4.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齐读生字,注意一看结构,二看占位,三看关键笔画。
    左右结构:幅 评 纸 报
    上下结构:奖 另 拿 并
    半包围结构:画 独体字:及
    (2)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报”的右边先写横折钩,再写竖;“及”的起笔是撇,第二笔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同桌比赛书写、互评。
    5.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完课文后有哪些感受?
    2.教师指几位学生接读全文,其他学生听后点评。
    点评要点:可以从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语速是否过快或过慢、语气语调是否到位、声音是否响亮清晰等方面来评价,可以先肯定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3.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预设: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端详、收拾、懒洋洋”的意思,还可以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
    4.整体感知情节,理清课文顺序。
    (1)出示三幅图画(玲玲最初画的画、玲玲不小心弄脏的画和玲玲最后修改的画,打乱顺序出示),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课文的插图,应该哪一幅在前,哪一幅在后?拿不定主意的可以再快速读课文。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借助图片,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学习《曹冲称象》时,我告诉大家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情节,本文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来说,谁能说一说?
    预设: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4)怎样划分课文的层次?
    (5)图文对照:想想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三个自然段对应,在这三个段落前做上记号。
    意图:在低年级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这个教学环节采用图文对照阅读的方式,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脉络,用图画帮助学习切入课文的学习。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课文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
    (1)与同学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巩固生字新词。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大闯关。
    (1)第一关(课件出示会认字):指读、比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第二关: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之间互查互纠,再合作报听写。
    (3)第三关:读文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个人物?
    (4)第四关:指名朗读两个人物的对话(尝试模仿爸爸和玲玲的语气),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再读。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过渡:同学们可真棒,轻轻松松就连闯四关。今天,也有一些难关等着我们去闯哦!大家有信心吗?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再次出示第一课时呈现过的三幅图,图文结合,找出玲玲的情感变化。
    过渡:在上节课,同学们找到了这三幅图对应的自然段,分别是第1、4、8自然段。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这3个自然段,大家能找出表现玲玲情感的词语吗?
    (1)学生汇报:得意——伤心——满意。(教师板书:得意、伤心、满意)
    (2)学生思考:玲玲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意图:通过感悟玲玲心情的变化,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玲玲的得意之情。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了解“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谁来做个动作?(生做“端详”的动作)像他这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就叫端详。(学生认读)
    (3)交流:怎样才是“得意地端详”?出示“得意地端详”“得意地看”,引导学生比较、理解两个短语的意思。
    预设:根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短语的区别,“端详”表示看得更认真,欣赏的时间更长。
    (4)引导想象:课文中写玲玲端详自己的画,这幅画明天要参加评奖,玲玲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玲玲得意的心情。
    (5)联系生活: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和玲玲一样的感受吗?哪件事情觉得自己做得特别好,挺得意的?学生畅谈。
    (6)画名给你怎样的想象?同桌互说。
    (7)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话,把玲玲得意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促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第2、3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8)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指导:爸爸的话用疼爱的语气来读,语速稍快;玲玲的话用轻松、乖巧的语气来读。
    3.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玲玲的难过之情。
    (1)小组交流并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画弄脏了。
    (2)教师拿出一支笔,故意将笔掉在桌面上,请学生听声音。
    (3)“啪”是表示声音的拟声词,“啪的一声”要怎么读?(响而短。)
    (4)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辛苦一晚上画出来的得意之作变成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玲玲的表现的。
    (5)围绕“玲玲为什么伤心地哭了”这一问题,学生思考并交流。
    (6)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玲玲又伤心又着急的语气。
    4.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玲玲改画的经过,感受她的满意之情。
    (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2)阅读与思考。
    ①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没有时间再画一幅令自己满意的画。)
    ②爸爸帮玲玲出的主意是什么?(在弄脏的地方画点儿什么。)
    ③玲玲是怎么把弄脏的画改好的?(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④玲玲对改后的画非常满意,觉得它“更好”,为什么玲玲觉得改后的画更好呢?
    预设:教师可再次出示玲玲的画,让学生对比来看,谈谈改后的画给自己的感觉。
    ⑤抓住“满意”一词,请学生称赞玲玲,再引导学生在夸赞中理解“满意”的两重含义:对自己画的画感到满意,更对自己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到满意。
    (3)引导想象:假如是别的爸爸遇到这种事,会怎么说?学生畅谈。
    ①劝慰、安抚:没事儿,就脏了一点儿,得不得奖没关系,玲玲的画是最棒的!下次我们再参加,肯定会得奖。
    ②批评、责备:玲玲,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我天天提醒你做事要小心,你就是听不进去,这下吃亏了吧!
    ③漠视、无动于衷:行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快去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
    (4)学生畅谈:从这里可以看出玲玲的爸爸是个怎样的爸爸?(和蔼、有智慧、会教育孩子……)
    5.学习第9自然段,体会爸爸话中蕴含的道理。
    (1)出示爸爸说的话,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爸爸话中的坏事指的是(弄脏了的画),好事指的是(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画更漂亮了),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秘诀是(肯动脑筋)。
    (3)再读读爸爸的话,说说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4)教师扮演爸爸说这两句话,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你有过自己动脑筋使坏事变成好事的经历吗?学生畅谈。
    6.创设情境,讨论在下面的情形下如何让坏事变成好事。
    (1)和朋友在家里玩,把水洒了一地。
    (2)穿着新衣服在公园里玩,不小心把衣服弄破了。
    7.分角色读全文,深化体验。
    (1)小组分角色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好的学生。
    (2)教师进行读法指导,学生再读。
    ①读第1~3自然段,要读出玲玲为自己的画感到满意的样子。
    ②读第4~6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
    ③读第7自然段,要读出爸爸处事沉稳的特点。
    ④读第8自然段,要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⑤读第9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8.两人一组表演读,再选几组上台表演。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尝试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再全班互讲,师生评选出讲的最生动的学生,授予其“故事大王”的称号。
    2.我会说: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玲玲、玲玲的爸爸和自己说点什么?
    四、积累运用,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含有哲理的话,背诵下来,学会用它指导自己的生活。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却往往是语文老师最“怕”的课文,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以下是我在教学时的几点做法:
    1.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即“高兴(画好作品)——伤心(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在学习课文内容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理清全文脉络。
    2.抓朗读,朗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紧抓“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情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
    3.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在朗读、理解爸爸的话的基础上,我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过自己动脑筋使坏事变成好事的经历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6 一封信
    教学目标
    1.识记“封、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
    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今天”等10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
    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重点)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重点)
    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重难点)


    1.识记“封、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今天”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边读边圈画,梳理出两封信的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信封、邮票实物以及邮局、邮筒、邮递员图片,教师谈话。
    导语:(出示信封和邮票)同学们知道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吗?同学们虽然都认识这两样物品,但在生活中有没有使用过呢?如今还用纸笔写信的人不多了,所以信封和邮票我们也见得不多。但是在电话、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信件可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出示邮局、邮筒、邮递员送信图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位小朋友写给远在国外的爸爸的信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1)相机教学生字“封”:“封”是后鼻音。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注意左边的“”第二横最长,最后一笔是提。
    (2)提出质疑:这封信是谁写的?这封信是写给谁的?这封信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出示13个会认字,学习生字。
    (1)指名拼读,其他学生正音。
    (2)分类学词: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削、刮、修。)
    ◆读通长句,理解动词
    ①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请学生用动作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平时还会“削”什么,加深对“削”的理解。
    ②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 除了“刮胡子”,“刮”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③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 引导学生思索:生活中,我们会在哪些地方见到“修”字?如“汽车维修站”。
    (3)分类学词:找一找量词。(封、团、束)
    ◆选词填空 一(封)信 一(团)纸
    一(束)鲜花
    提示:“期”也可以做量词,如“一期节目、一期杂志”等。
    (4)巧妙识字。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可以用顺口溜的形式识记:鱼羊火锅,味道真鲜。
    (5)读词正音。
    ◆多音字识记
    cháo 朝代 朝廷 朝向 朝见

    zhāo 朝夕 朝霞 朝露 朝气
    chónɡ 重复 重新 重生 重播

    zhònɡ 重要 重量 重点 重音

    jié 结交 结识 结束 结尾

    jiē 结实 结巴 开花结果
    预设:还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课文,通过词语对比的方式,在语境中理解多音字的意思。如“朝”在本课读cháo,另一个读音zhāo在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中出现过;“重”在本课读chónɡ,另一个读音zhònɡ在本册《曹冲称象》中出现过;“结”在本课读jié,另一个读音jiē在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中出现过。
    (6)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它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教师指名读。
    三、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这些生字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认真观察字的结构。
    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独体字:电。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仔细观察,并在课桌上用手练习。
    ◆书写指导
    “支、笔”书写时上窄下宽。“今、支”中都有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笔、电”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注意这个笔画的竖段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圆”是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灯”的“火”捺变点,先写首点、短撇,再写长撇、末点。“影”最后三撇渐长。
    3.学生描红、临写,然后集体反馈,交流书写心得。
    4.教师挑选优秀学生作品投影展示,学生共评。
    5.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评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6.指名在黑板上听写词语。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找一找,做标记。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二封信?把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的内容找出来,做上不同的记号。
    3.写一写:小组合作,完成下面两封信。(可提前发放题卡,学生合作完成题卡内容)
    (1)第一封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 。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 ,一边 。还有,家里的台灯 ,我们 。从早到晚,家里总是 。
    (2)第二封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 。太阳 。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 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 。爸爸,我们天天 。
    (3)用投影仪放映学生填好的题卡,引导学生朗读并思考、体会。
    ①朗读:指名朗读,教师纠正字音。
    ②思考:露西为什么写了两封信?露西会将哪封信寄给爸爸?
    ③体会:这两封信表现了什么?
    五、积累词句,作业设计
    1.摘抄本课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
    2.通过前后信件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会认字)学生认读,检查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朝、重、结”,指三名学生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教师报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听写,小组互评互纠。
    4.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第一封信
    1.学生自读课文,回顾两封信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两封信的内容,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封信。
    2.思考:露西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爸爸写信的?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说一说:露西为什么想给爸爸写信?(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很想念爸爸,所以给爸爸写信。)
    (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这段话一共有几个句子?(5个。)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打开空调、洗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准备写信。)
    3.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4.汇报交流重点句。
    (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这句话开门见山地告诉爸爸她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想?只能徒增烦恼。
    (2)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
    露西少了爸爸的陪伴,觉得很孤单,可见露西十分想念爸爸。
    (3)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不太好。“总是”表明“冷清”是家里常有的状态,也可以看出露西是多么想念爸爸。(可指导学生用“总是”一词说一句话。)
    (4)这封信表达了露西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板书:冷清——不开心)
    (5)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当你的爸爸妈妈长时间不在家时,你有过和露西一样的感受吗?说一说吧。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
    指导:第一封信中,露西因为爸爸长时间不在家,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所以要读出思念之情,甚至会有一些抱怨。
    过渡:爸爸不在家是露西不开心的原因。但是如果爸爸收到这样一封信,知道露西不开心,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当然会非常担心露西了。其实露西也是不想让爸爸担心的,那她该怎么做呢?
    学习第二封信
    1.(课件出示第二封信)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汇报交流重点句子。
    (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两句话写出了家里的小狗希比希过得很快活,说明露西和妈妈也过得很快活。
    (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这句话表明即使爸爸不在家,不能陪伴露西,露西和妈妈的生活也照样能够过得丰富多彩。

    (3)出示句子,请学生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同一件事,为什么露西的说法会不一样?
    ◇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第一封信)
    ◇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第二封信)
    露西在妈妈的引导下,发现了生活中许多令人开心的事情,也知道了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我们在朗读第一句时,可以把语速放慢,表现难过的心情,语调稍低沉一些;读第二句时语气要轻快一些,读出骄傲、开心的心情。
    3.指名读第二封信的内容,读出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
    4.指两名学生分别阅读第一、二封信,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出示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学生对比来看,想想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朗读两封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后的感受,想一想:露西的两封信分别会让爸爸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4.小组讨论:露西写了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
    预设:第二封信。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信,爸爸读了信,也会高兴和安心,不用担心露西和家人。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第二封信既表达了想念之情,又考虑到了爸爸看信后的心情。露西和妈妈都不希望远在国外的爸爸太担心,为了让爸爸安心工作,才改变了说法,能够为爸爸着想,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对待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只有乐观面对生活,每天才会有好心情。
    6.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调整好情绪,保持快乐的心情,乐观地看待生活,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7.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本课对话较多,既要读出妈妈和露西说话的不同语气,又要注意读出前后两封信中露西的情感变化。第一封信中,要读出思念之情,甚至会有抱怨。后来经过妈妈的引导,露西变得开心起来,急着告诉爸爸身边的好事情,语气变得平和,并饱含喜悦和想念。
    四、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实践活动。
    开一个班级小小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说说家的温暖”。可以说说家人对自己的爱,也可以说说自己给家人送去的快乐。
    3.引导学生在课后给家人写一封短短的信,表达对他们的爱。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次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识记生字时,我将生字分别融入课文的具体语句中,赋予单调的汉字以可感的语境。小学低年级倡导语境识字,这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增强了学生认读的兴趣和准确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两封信反复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学生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课文中的主人公露西和二年级的学生差不多大,并且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工作,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所以教学时我重在让学生设身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出发,想想自己的感受,便很容易理解露西的心理变化,更有助于本课的教学。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尽情的释放,学生也更加明白了要关爱他人,要自立自强。
    7 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
    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重点)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
    间美好的爱。(重难点)


    1.认识“哄、先”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辛劳的样子。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播放一组具有浓浓亲情的图片,随着美妙的音乐和感人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妈妈。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朗读提示:“睡了”应该读得很轻。
    (3)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2.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1)闭、等、吸、粘。
    “闭、等、吸”可以用动作表演识记;“粘”字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式识记,比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上,理解“粘”的意思。
    (2)看部首识记:哄、润、吸、汗、额、沙。
    “哄”和“吸”都是口字旁,表示的动作与嘴部有关;“润、汗、沙”的部首都是三点水,它们都与水有关;“额”字的部首“页”表示头部,如“颜、颊、颈、颌”等字。
    (3)语境记忆多音字“发”。
    “发”在文中念fà,可组词为“头发、白发”,在“头发”中是轻声。另一个读音念fā,可组词为“发现、发明、发展”。例句:我发(fā)现妈妈的头上长了好多根白发(fà)。
    (4)近、反义词识记:紧、乏。
    ①紧:结合反义词“松”识记。
    ②乏:在文中找近义词“累”。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2)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3)一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另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4.指名乱序读会认字,学生再自由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由交流:我能识记住哪些字?哪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书写指导:“先”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竖弯钩写圆润;“闭”的门字框不能写得太窄;“哄、脸、沉、沙”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脸、沉”左右大体等高,“脸”左边写窄长些,“沙”右边的撇伸至左下;“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框中的点下端要出头;“发”的撇长伸,与末笔捺的起笔相接。
    3.教师边讲解书写要领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再写一个。
    4.利用投影仪讲评学生的书写。
    5.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评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摇篮曲》)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要点: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卡。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妈妈在哄“我”午睡时,她自己先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真( ),睡梦中的妈妈好( ),睡梦中的妈妈好( )。
    3.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五、积累语句,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听一听。
    2.观察自己的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积累“的”字短语。
    2.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复现巩固,如指生读、齐读等。
    2.学生分段读课文并思考:妈妈睡着时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交流妈妈睡着时的样子,教师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4.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同学们肯定大都没有见过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因为妈妈总是比你起得早,比你睡得晚。那我们就先和文中的“我”一起去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吧!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妈妈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教师引导:妈妈累)
    (二)学习“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2.出示问题,小组同学讨论。
    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3.学生汇报: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可以看出。
    4.随机出示与之相关的图片,找找班上谁有“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或“红润的脸”。
    5.指导学生读好这3个短语,学习带“的”字的短语。(出示小练习)
    ( )的眼睛 ( )的眉毛
    ( )的脸 ( )的头发
    ( )的小河 ( )的小草
    ( )的花朵 ( )的小路
    注意: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把“的”字读得短而轻。
    6.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说说喜欢哪一句,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弯弯的眉毛,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妈妈睡得很香,就连妈妈的眉毛也“睡”得很香。第1句中“睡”字用得非常恰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和妈妈的美。
    (三)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全班交流讨论:好温柔。从“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可以看出来,她在睡梦中都在想着给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2)理解“温柔”: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来说说什么是“温柔”。
    (3)质疑:这段中描述的并不都是看到的情景,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4)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就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从中推测妈妈经常微笑着给孩子讲故事。)
    2.回忆与交流:你见过妈妈微笑的样子吗?那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四)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从哪里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理解。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1)妈妈干了好多活儿,她都会干什么活儿呢?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妈妈在家里要做的事情说一说。
    (2)妈妈每天要干这么多的活儿,多么辛苦啊!此时的妈妈一定感觉很累、很困。当你看到妈妈累得睡着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心疼。)请你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文字中,再读一读这句话。
    朗读指导:读这一句话时,语调轻柔,不要太大声,带着心疼妈妈、害怕吵醒妈妈的爱意来读。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师生共读课文。
    过渡: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劳累。随着老师一起,再轻轻地读一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
    2.引导学生有所发现:第2~4自然段有什么特点?(整体读这3个自然段,教师点拨。)
    (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围绕这句来写。)
    3.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完成下题。
    (1)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些什么?
    (2)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课后拓展活动。
    (1)请家人帮忙,查找并阅读《妈妈心·妈妈树》《袋鼠宝宝小羊羔》《大棕熊的秘密》这三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伟大的母爱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
    (2)为妈妈做一件事,让她感受来自孩子的爱,如帮妈妈梳头、洗脚,帮妈妈做家务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语言质朴流畅,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理解、词句体验等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是在范读中浸润情感。在舒缓轻柔的《摇篮曲》中,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二是在想象中丰富情感。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因为她很累。这时我紧紧抓住“干了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在一天里可能干哪些活儿?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当他们想到妈妈要做饭、洗衣、送自己上学、上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疼妈妈、爱妈妈的情感。当这种情感被诱发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三是在实践中升华情感。无论是第一课时的“观察自己的妈妈睡觉时的样子”,还是第二课时的“推荐阅读”,这两项作业都是在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将文本中体会到的情感移至生活中。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读懂妈妈的爱,并随时关爱妈妈,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真正实现了。
    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重点)
    2.认真聆听别人的介绍,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重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话题
    1.课前创设“手工节”情境,学生制作好手工作品,放置在课桌上。学生自由参观作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2.播放儿歌《人有两件宝》,会唱的学生跟着一起唱,一起欣赏优秀的手工作品。
    3.结合学生的手工作品,导入本课的交际话题。
    导语:老师刚才一进教室,就发现大家的课桌上摆放着手工作品。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手工的快乐吧?好,高举你的作品,大声地告诉我们:“看,这是我的作品!”(生照做)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手工作品。(板书:做手工)
    4.初步了解表达的注意事项。
    (1)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手工作品的图片,教师挑选出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介绍这个作品是怎么做成的。
    预设:这个手工作品的名字叫作“美丽的蝴蝶挂饰”,是用彩色卡纸、剪刀、胶水这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先用剪刀把卡纸剪出蝴蝶的身体、翅膀,再将蝴蝶的翅膀粘在它的身体上,然后给蝴蝶的翅膀贴上装饰物,最后给它拴上绳子。
    (2)学生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5.具体指导。
    (1)准备作品。把你的手工作品贴上小纸条,写上作品名称、制作人的名字。
    (2)介绍作品。介绍时说明自己制作的是什么、怎样做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的时候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3)学会倾听。听别人介绍时,态度要认真,要能抓住并记下主要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4)交流评优。小组内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围绕“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进行初步练说,要求说清步骤。评选出优秀的讲解员和作品。
    二、示范引路,指导听说
    1.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记。
    师: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玩具鼓。我需要准备的材料是废铁罐、透明胶带、黑胶带、彩纸、筷子。第一步,先用透明胶带一层一层地将废铁罐的开口处完全封住,注意要贴紧。第二步,用黑色胶带粘贴在罐子的上下两边,最后粘得宽一些。第三步,在废铁罐的中间部分粘贴一层蓝色彩纸,用黄色彩纸在上面进行装饰。第四步,做鼓棒。将筷子用彩纸装饰,装饰的花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最后,按照上面的步骤依次制作几个高矮不一的小鼓。这样,一组玩具鼓就做好啦!
    2.学生听完示例后,说一说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并交流记住主要信息的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制作的过程。
    (2)注意介绍的顺序。
    (3)记住主要步骤。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提问,加深印象。
    3.交流讨论,提出质疑。
    (1)交流获得的主要信息。
    ①你觉得老师的手工做得怎么样?
    ②从老师的介绍中,你记住了哪些信息?
    预设1:我知道老师的手工作品是玩具鼓。
    预设2:我知道老师制作玩具鼓的材料。
    预设3:我知道老师制作玩具鼓的步骤。
    (2)引导提问:老师说的制作玩具鼓的方法你记住了吗?
    4.启发思考,明确方法。
    过渡:听了介绍,你们会做玩具鼓了吗?为什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也会做了呢?
    小结:因为老师说得很清楚,在介绍的时候用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最后”这些提示顺序的词语(板书: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最后),这样就把制作的过程讲得清清楚楚,你们也一听就明白了。
    三、多向互动,促进交际
    过渡: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知道别人的手工作品是怎么做的?老师可是非常好奇呢!接下来,我们会玩一个叫“夺宝奇兵”的游戏,你们必须从“说一说”“听一听”这两关拿到其他同学的小红花,这样才能成为我们的“小巧嘴”和“识记小能手”。下面我们就带着各自的手工作品进入第一关。
    (一)第一关——说一说,我是“小巧嘴”。
    1.课件出示过关要求。
    (1)介绍者要注意按顺序说清楚作品的名称、材料、制作的过程以及制作的感受等。学会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顺序或运用“先……再……然后……”的句型来介绍。
    (2)聆听者要注意静静倾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出示交流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介绍手工作品,告诉同学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
    (2)组内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说说记住了哪些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礼貌地提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其他成员认真填写手中的评价表,力求将听到的主要信息记下来。
    3.小组代表依次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过渡:下面我们将请出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因为是向全班同学介绍,所以声音要比刚才更响亮些,让每一个角落的同学都能清晰地听到。其次,还要注意态度大方,有礼貌。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注意他什么地方讲得特别棒,值得你学习,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生做介绍,其他学生认真听,做好评委,将优胜小组记下来。)
    示例1:我做的小手工是一个不倒翁。需要的材料是乒乓球、橡皮泥、白色硬纸、胶水、彩笔和剪刀。我先把乒乓球用剪刀去掉一半,将橡皮泥捏成团填在半个乒乓球内抹平。再把白色硬纸剪成一个扇形,扇形的弧长应稍大于乒乓球的圆周长,并将扇形两边对接,做成一个圆锥形。最后,将纸圆锥与乒乓球粘起来,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头像,白色的锥形帽子也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图案或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就制成了。
    示例2:我做的小手工是向日葵花,它需要的材料有黄、白、绿色手工纸以及剪刀、胶水、棕色彩笔。它的制作过程很简单。第一步,做花朵。先用四张
    黄色彩纸折成四把小扇子,再把四把小扇子的边缘依次用胶水粘好,粘成一朵圆形的花。第二步,做花心。先拿一张白纸,用剪刀剪成圆形,接下来用彩笔在里面画上小方格和小点,做成花心。第三步,做枝干和叶子。先用绿色的彩纸搓成枝干,注意要从一个角开始往下搓,这样才能搓成长条。再用剪刀剪出两片绿叶,最后把绿叶粘在枝干上。第四步,把所有的东西组合起来。把花心贴在花朵中间,把花朵与枝干、绿叶粘在一起。这样,一朵漂亮的向日葵花就做好啦!
    4.所有小组代表介绍完之后,请学生评选出两名“小巧嘴”,并说说中选的原因,再说说落选者的改进办法。
    (二)第二关——听一听,我是“识记小能手”。
    1.教师随机请学生分享了解到的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讲述时抓住制作重点来说。
    2.其他同学讨论,选出自己心中的“识记小能手”。
    3.投票评选。
    教师请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选出两名记得最清楚、讲得最明白的同学,评选出两名“识记小能手”。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举行“小小展览会”。
    (1)看作品,听介绍。
    过渡:(在黑板上贴出“小小展览会”字样)我们举行一个“小小展览会”,把你们的手工作品都展示在讲台上,邀请你的好朋友来看作品,你来介绍。还可以先卖个关子,让你的好朋友猜一猜你的制作过程,然后再介绍。
    (2)谈感受。
    过渡:看了这些手工作品,听了同学的介绍,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竞选最佳手工作品。
    ①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手工作品。
    ②得奖作品的主人发表获奖感言。
    2.全班点评,颁发“最佳创意奖”“最佳发言奖”“最佳小听众”“最佳小评委”等奖项。按“讲清楚”“认真倾听”“记住主要信息”等要求颁发奖状。
    3.课堂小结。
    介绍手工作品时,按顺序介绍清楚很主要;认真听是记清楚的关键。
    4.布置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自己回家做一做,看谁做出的手工作品最具有创意。

    “做手工”结合了动脑、动手、动嘴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敢说、乐说,在倾听别人介绍的时候学会抓住重点。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夺宝奇兵,将“说”变成一种闯关冒险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了畏惧心理。课堂上,我示范介绍了自己的手工作品,接着引导学生把自己构思、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给大家听,在小组内互相介绍手工作品,最后参与手工作品竞选活动,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在评比的过程中,深化本次口语交际的意义,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掌握了交际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交际能力和文明交往的习惯,在评价中学习赏识别人。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发现“动词+名词”的构词特点,并拓展练
    说。
    2.正确辨析“园”“圆”等4组同音字。
    3.学习“一边……一边……”的用法,练习说句子。
    4.学习写话。先说后写,写出玩具的样子和好玩在哪里,表达对玩具的喜爱
    之情。
    5.能从不同角度积累好词佳句,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6.朗读、背诵《小儿垂钓》。
    7.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
    事。


    1.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发现“动词+名词”的构词特点,并拓展练说。
    2.正确辨析“园”“圆”等4组同音字。
    3.学习“一边……一边……”的用法,练习说句子。
    4.学习写话。先说后写,写出玩具的样子和好玩在哪里,表达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一、识字加油站
    1.教师出示一组小朋友课外生活图,学生边看边交流每张图展示的是什么活动。
    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9个短语。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2)指名读短语,教师相机正音。
    3.出示与短语对应的活动图片,理解活动内容,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预设:这里的大多数活动学生都参加过,容易理解,但“唱京戏”“捏泥人”“滚铁环”这些活动,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教师可配以图片或小视频,让学生了解。
    京戏 也称“京剧”,我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之一。
    4.再读短语,把这9个课外活动的名称记下来,自由读,开火车读。
    5.单独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
    预设:可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识字等。
    6.再读短语,说说这些短语有何共同特点。
    (1)出示填空题,请学生填空。
    ( )舞蹈 ( )钢琴 ( )京戏
    ( )围棋 ( )秋千 ( )泥人
    (2)仔细观察,说说发现。
    这些短语都是“动词+名词”结构,“练、弹、唱、下、荡、捏”都是动词,“舞蹈、钢琴、京戏、围棋、秋千、泥人”都是名词。
    7.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拓展类似构词特点的短语。
    预设:折飞机、踢毽子、拉二胡、织毛衣、剪窗花、编花篮、跳房子。
    8.结合生活,同桌互说,句式:我会 ,还会 。
    意图:采用了多种形式扩词,加深印象;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说句子,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构词特点。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比一比,填一填”内容,观察发现每组的特点。(都是同音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2.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每组字的用法。
    3.学生自主完成“比一比,填一填”中的4组练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4.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这4组同音字的。
    5.巩固拓展。鼓励学生举例说说每组同音字还有哪些不同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小结。
    (1)“园”和“圆”。
    (2)“只”和“支”。
    “只”常用在小动物前面,如“一只鸡、一只鸟”,也可以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如“一只眼睛、两只耳朵”。“支”多用于形容细长的东西,如“一支笔”,也可以用于队伍、歌曲,如“一支歌”。
    (3)“进”和“近”。
    “进”是一个动作,指向前移动或向里面去,与“出”相对,如“前进、进入、进出”等。“近”则是一个形容词,指距离短,与“远”相对,如“远近、附近、就近”等。
    (4)“带”和“戴”
    “带”表示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如“皮带、带领”等。“戴”指把某样物件加在头、面、颈、手等处,也有推崇和拥护的意思,如“戴帽子、戴手套、爱戴”等。
    小结:要正确使用同音字,最重要的是要区分它们的意思,根据意思来选用恰当的字词。
    6.课件出示3个句子,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
    ·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
    (1)指名读句子并交流:这3个句子有什么特点?(都含有“一边……一边……”这一关联词。)
    (2)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谁来说一说我们什么情况下才用“一边……一边……”呢?
    (“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表示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的,不分先后。)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练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先自己练习,再说给同桌听,然后指名说句子。
    (4)请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三、写话
    1.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2.课件出示观察提示,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自己的玩具,为介绍自己的玩具做准备。
    (1)整体观察: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看上去是什么感觉?
    (2)玩法介绍:它怎么玩?好玩在哪里?说清自己的玩具独特的地方。
    提示: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玩具,如“雪白”“长长的”“胖乎乎”等。
    3.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的玩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介绍玩具的情况并适当加以指导。
    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去介绍自己的玩具。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和补充。
    5.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
    6.根据交流内容,明确写话要点。
    (1)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提示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中的小提示。
    (2)出示写话指导。
    ①写之前,先想想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再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介绍它的样子,它是怎么玩的,好玩在哪里。能从某一方面来写即可。
    ②在写作中,要注意分清详略,重要的内容详细介绍。另外,要注意“段前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等格式要求。
    (3)模板示例。
    ①点明玩具:我最喜欢的玩具是( )。
    ②介绍玩具的外形美/色彩美/形状美。
    ③介绍玩法:我的玩具可好玩了!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
    ④抒发喜爱之情:这就是我的( )玩具,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爱我的玩具,你最喜欢的玩具又是什么呢?
    7.出示写话示例,引导学生体会写话的格式,学习示例的写法。
    8.学生在方格纸上写话,教师鼓励学生多写几句,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9.大屏幕投影学生的写话稿,师生共同评议,教师从书写格式和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加以指导。
    10.学生修改写话作品,全班推选优秀写话作品,颁发“最佳小作家”奖状。
    四、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自主交流写话作品,课后再尝试写话。


    1.能从不同角度积累好词佳句,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小儿垂钓》。
    3.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一、展示台
    1.出示“展示台”中的词语和名言,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评。
    2.学生读一读第一张积累卡,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哪一类景物。
    3.读一读第二张积累卡,同桌之间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1)说说这一组词语描写的是什么。(描写的是春景。)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们补充在积累卡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4.学习高尔基关于读书的名言。
    (1)读一读,记一记。
    (2)说说自己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阶梯”的含义。“阶梯”能让我们爬得更高,而书籍也能让每个人拥有更多的知识,也就能促进个人的进步、人类的进步了。
    二、日积月累
    1.板书古诗课题,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诗题的意思。
    小儿:小孩子。 垂钓:钓鱼。
    2.教师范读或播放古诗朗读录音,学生注意断句、重音。
    3.学生练习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4.理解古诗大意。
    (1)交流难懂的字词。
    【蓬头】 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 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 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 一种小草。 【苔】 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 向人打听。
    【应】 回应,答应。 
    (2)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他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坐在河边的草丛中学钓鱼。有一个路人向他问路,他招了招手,不敢答应,怕吓跑了水中的鱼儿。)
    5.熟读成诵。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再想象画面读。
    6.提出质疑。
    针对“路人借问遥招手”一句,小孩“遥招手”,是让问路人不要向他问路,还是示意问路人走近后他再告诉问路人路况?小组内自由讨论,教师不给出答案,学生自主探讨。
    三、我爱阅读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结合拼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标上“?”,标出自然段序号。
    (2)边读边想:文章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2.请学生分别读课文的5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交流、讨论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
    4.小组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1)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给他们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看见王二小,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不知道王二小是替八路军放哨的。)
    (2)王二小是怎样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的?(他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降低敌人的戒心,顺利地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
    预设:可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理解“顺从”的意思,帮助学生揣摩王二小的心理,从中体会出王二小的机智与勇敢。
    (3)为什么称他为“小英雄”?(他年纪小,很勇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他自己却牺牲了。)
    (4)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5.教师播放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出示歌词,让学生听完后交流自己的感想。
    四、课堂总结
    1.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2.读一读关于小孩的古诗,再背一背。

    本次教学,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读书、自主识字、比较、交流和汇报,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区分同音字的教学中,我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区分同音字的方法,举一反三,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同时,我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