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教案01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教案02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教案03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教案,共47页。

    第四单元·家乡风光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这种方法,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一诗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寓理于诗,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一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态美,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课时
    黄山奇石
    本文是一篇写景短文,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用“像”说句子;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悟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2课时
    日月潭
    本文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理解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2课时
    葡萄沟
    本文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一句展开描写,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色彩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
    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2课时





    识字加油站
    在观察“南昌站一北京西站”的火车票中认识“昌、铺”等8个生字。
    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能够用“像”说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学写留言条;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背诵、积累描写风景的楹联,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2课时
    字词句运用
    一是感知“像什么”句式的特点,根据词语发挥想象说句子;二是初步感知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写话
    学写留言条。
    我的发现
    让学生区分白、红、黄、绿四种颜色在本色系中的不同颜色,同时积累词语。
    日积月累
    诵读并积累楹联。
    我爱阅读
    阅读《画家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9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重点)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壮丽。(重难点)


    1.认识“依、尽、欲、穷、层”5个生字,会写“依、尽、黄、层”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说出图中景物,明确落日的位置,教师谈话激趣。
    导语:这幅画面多壮美呀!有黄河、落日、小船、山峰……如果你在画中,你还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你能在图上找个更好的观测点吗?(生指出图上的高楼)
    2.简介鹳雀楼和诗人,理解诗题。
    过渡:这座修筑在山顶的楼叫作鹳雀楼。相传,经常会有鹳雀在这座楼的楼台上停歇,因此该楼得名鹳雀楼。其实,这座楼在修成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不为大众所知,直到诗人王之涣登上它并为它写了一首诗后,立即声名大振。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登鹳雀楼》。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教师对王之涣进行简介。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诗人,字季凌,精于写文,善于写诗,尤其擅长写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意境壮阔,音乐性强,很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可惜的是,他的诗只流传下来6首。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2)随题识字,提示字音。
    “登”是后鼻音;“鹳雀”又叫“鹳鸟”,是一种水鸟。教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即可。“雀”字在前面的课文《拍手歌》中学过,可再次提示学生含有“隹”这一偏旁的字大多与鸟有关。理解诗题后让学生体会“登鹳雀楼”应怎样断句停顿,指导据义断音,即“登/鹳雀楼”。
    二、检测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根据拼音拼读古诗,再同桌互读互纠。教师指名读并正音,全班齐读。
    2.玩游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刚才我们把古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都认识里面的生字了吗?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登鹳雀楼。鹳雀楼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有一些生字宝宝等着你们,如果你们都读正确了就可以一层一层地登上楼去观看风景。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第一层挑战:出示生字“层”。(提示:“层”是平舌音。)
    (2)第二层挑战:出示生字“依、欲、尽、穷”。(提示:“尽”是前鼻音。)
    (3)第三层挑战:进行抽查,随机选字。
    过渡:大家可真厉害!这些生字宝宝根本难不倒大家啊!这些字现在大家都认识了,可以一层层地登楼了。待会儿我们就在楼上欣赏美丽的风景吧!
    3.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这首古诗中的4个会写字:依、尽、黄、层。
    (2)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4)教师挑选优秀书写作品投影,师生共评,学生再练写。
    4.教师说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学生听写,完成后同桌互评互纠,再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练习朗读,读出韵律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古诗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指名读,教师评价。
    3.(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古诗)学生再读,读完后检查,用笔圈出自己读错的字,正音后多读几遍。
    4.教师范读古诗,或播放录音,指导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过渡: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现在听老师来读一读,再根据老师帮你们划分出来的节奏自由读,看看能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1)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节奏,再读古诗,让读得好的学生展示。
    (2)多种形式练读,如: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接龙读等。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过渡:诗人王之涣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欣赏风景的地点——鹳雀楼,那么登上鹳雀楼的他又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呢?我们快跟随他一起去看一看吧!
    1.小组活动,图文对照,想象朗读。
    2.课件出示第一句诗:白日依山尽。(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远景)
    (1)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白日、山。)
    (2)想一想,画一画。
    ①理解“白日”:白日是什么?诗中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必要时可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中有雾,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像是白色的。可提示学生这是诗意的表达,不必用科学常识去解释。
    ②引导学生体会“依、尽”用词的贴切。
    a.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依”。“依”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密的感情,如“依靠、依偎”,诗中就用“依”写出了太阳依着群山慢慢落下的情景。
    b.太阳完全落下去了,就是“尽”。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中描写的画面。
    ③教师画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学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3)朗读:太阳是慢慢地落下去的,所以“依山尽”要读得慢一些。学生试读。
    3.课件出示第二句诗:黄河入海流。(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近景)
    (1)想象画面:读完诗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听到怎样的声音?(看到黄河水浩浩荡荡向大海奔流,听到黄河奔腾的声音。)
    (2)这一句写出了黄河水怎样的特点?(气势磅礴、景象壮观。)
    (3)思考:大家是从哪里知道黄河水最终流入大海的呢?(“入海流”。可提示正确语序:流入海。)
    (4)质疑探究:诗人真的看到黄河奔流的方向了吗?
    明确:鹳雀楼和黄河入海口相隔千里,诗人是不可能看到黄河奔流入海的。
    (5)指导朗读:要读出黄河入海的雄浑气势。学生练读。可将这一句与前一句放在一起读,前一句舒缓,这一句要有气势。
    过渡:这两句诗中都藏着画面。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这就是——(白日依山尽。)我还看到奔腾、浩荡的黄河水滚滚地流向大海,这就是——(黄河入海流。)看着这么美的风景,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要看到更远的地方、更美的风景,就要再往高处爬。诗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自读自学,感悟诗理。
    (1)课件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登楼所思)
    (2)学生自读,和同桌合作思考以下问题:
    ①“穷”是什么意思?结合诗意选择正确的意思:A.生活穷困,缺少钱财。B.用尽;费尽。(B)
    ②“千里”指什么?(这里的“千里”是虚指,指很远很远的地方。)
    ③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只要再登一层楼就够了吗?(这里的“一层”并不是真的指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3)交流由诗句感悟到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可以用到哪些地方。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播放乐曲,背诵积累《登鹳雀楼》。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师生共同评选出“朗读之星”。
    2.阅读王之涣的其他名作,积累古诗。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会认“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画面。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登鹳雀楼》,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过渡:上节课,我们随着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欣赏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辽远壮观之景。这节课,我们依然要踏上赏景之旅,去观赏一道奇异的景观。我先给大家出个谜语猜一猜:“悬崖挂块大白布,千人万人捉不住。好似千军万马吼,疑是银河飞下谷。”(瀑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庐山的瀑布。
    2.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1)教师简单介绍李白,了解作者。(学习古诗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多豪迈奔放、飘逸若仙,因此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2)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学习古诗第二步:解诗题)
    ①“望”是什么意思?它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和“看”是近义词,但“望”有“向远处看”的意思,“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②简单了解庐山。
    庐山 在江西九江的南边,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有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③认识“瀑”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暴”。“暴”有突然而猛烈的意思,而瀑布就是从山上突然而又猛烈地流下来的水。
    (3)读好诗题。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和停顿;再听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多次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互读: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联系插图和生活经验识字 “炉”字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可出示煤炉、微波炉、火炉图片,巩固记忆。
    ◆比较识字 将“炉”与“庐”作比较,两者读音相同,都有偏旁“户”。
    ◆象形字 “川”是象形字,可出示其甲骨文字形,帮助学生理解字形、字义。
    川,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弯弯曲曲的河道 中流动的水 。造字本义:名词,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编顺口溜识字 布:加条毛巾。
    ◆组词识字 遥—遥远、遥看。
    ◆加一加识字 火+因=烟。
    3.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本课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并解读书写要领,重点指导“照、烟”。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教师挑选优秀的书写作品投影展示,师生共评后学生再练写。
    4.教师说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学生听写,完成后同桌互评互纠,再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研讨,读出节奏。
    预设:可采用教师范读、个人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训练朗读。诗歌是用来诵读的,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疏通古诗大意。(学习古诗第三步:明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学习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
    ①“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日”指太阳,“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紫色的烟云。)
    ②理解“生”字:“生”有升腾之意。从“生”字我们能感受到云雾仿佛从山中不停地弥漫出来,就像香炉里升起的烟。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了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
    (2)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
    ①(出示瀑布图)启发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这一句描绘的画面,再指名说一说。
    ②“遥看”说明诗人的观察角度如何?为什么要“遥看”呢?(说明诗人观察瀑布时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只有远远地看,才能看出它的全貌。)
    ③体会“挂”字之妙: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挂”说几个句子,可发现“挂”多是手做的动作,如挂衣服、挂画等,再问问学生:瀑布是谁挂出来的?学生交流,引出是大自然神奇的“手”把瀑布挂出来的。另外,可将瀑布与其他河流对比,河流是平向流淌的,而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过渡:这气势磅礴的瀑布,迅猛地流下、飞溅,令诗人想到了什么?要知道,李白的诗素以浪漫、奇妙的想象著称,诗人接下来会写些什么呢?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①出示瀑布图,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诗人走近瀑布,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②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流速之快?(飞流、直。)
    ③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之长?(三千尺。)
    “三千尺”不是一个确定的数目,而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山之高耸,瀑布飞速直下产生极大落差,水势湍急,气势宏大。古诗中的数字往往不是确指,如《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和“一层”都不是确切的数目。这一点在学习古诗时要特别注意。
    ④哪个字表达了诗人面对三千尺瀑布的心理活动?(疑。)
    ⑤哪一句是诗人所见?哪一句是诗人所想?连起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边想象画面边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学习古诗第四步:悟诗情)
    预设1: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它创造出这样壮观的美景,人在它面前,显得多么渺小!
    预设2:大自然的美景真是无穷无尽啊!我还要欣赏更多壮观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5.再读古诗,学生自己试着背一背全诗,再背给同桌听。(学习古诗第五步:能背诵)
    6.学生自告奋勇背诗,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拓展阅读。
    (1)请收集了李白诗歌的同学,把自己收集的诗歌与大家分享。
    (2)可读一读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瀑布的美。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这两首诗都用凝练精妙的语言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诗都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千古传诵的佳作,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极为熟悉。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初读古诗的环节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古诗的韵律。再通过学生互读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看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有一定的节奏。识字的环节,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提高审美情趣。
    2.主要采用品读、口头练说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读写结合讲求的就是积累、运用语言,提高习作能力。本课重点就放在抓住古诗字词领悟诗意诗境上,尝试了一种互文会意式的教学,同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为他们从读到写做好递进式铺垫。
    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教学中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并明确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诗歌的画面美。
    4.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我特别强调了学习本诗的方法:一、知诗人;二、解诗题;三、明诗意;四、悟诗情;五、能背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五个步骤容易掌握和理解,学生既简单了解了背景,也理解了诗句内容,体悟了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反复朗读中做到了熟读成诵。
    9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
    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重
    点)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中的石头
    并写一写。(难点)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知道介绍了哪些奇石。
    3.学习第1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我们国家有五座非常有名的山,被合称为“五岳”,大家知道是哪五岳吗?(课件出示图片)“五岳归来不看山”,说的就是看了这五座山之后就没必要再看其他山了。但是有一座山比它们更有名,说看了它啊,连五岳都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它就是黄山。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们今天就去黄山游览一番。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奇”字重读。
    (1)释义: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2)简介“黄山四绝”,出示相关图片
    黄山四绝  我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去看看它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小提示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试着理解新词,不懂的做上记号。
    2.检查反馈,识记生字、词语。
    (1)读准生字和词语。(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①提醒易错字音:“名、景、省、形、状”是后鼻音,“南”的声母是n。
    ②识字方法。
    ◆辨析字词,拓展识记
    “区、巨”的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记忆。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闻名、著名”词义相近,认读后请说说其他词义相近的词语,如“出名、知名、有名”。出示一组四字词,如“举世闻名、远近闻名”,学生认读词语,促进语言积累。
    ◆图文结合识记
    出示“仙桃、仙人、仙女”的图片及词语,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直观感受黄山山石之奇。
    ◆结合课文语境,组块识记
    课文第1自然段集中出现了9个生字,可以借助课文语境认读。在学生自主练读的基础上,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反复认读。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组词语连词成句,在词语的组块运用中促进对生字的识记与意义的理解。
    ◆词语运用,组块识记
    教师可以编写含有本课生字的短文或句子,让学生在新语境中认识巩固。比如,“黄山景区,景色秀丽。山峰巨石,形状神奇。金鸡鸣唱,闻名中外。仙人指路,逼真有趣。”
    (2)学生自主识记、巩固已学知识。
    3.指导书写。
    (1)出示10个会写的字,学生认读并口头各组2个词。
    (2)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美观,随后教师指导书写。
    (3)学生练写,同桌互评,写得好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4.听写词语。
    (1)教师读词语,学生听写。
    黄山 南部 那些 山顶 一动不动 云海
    巨石 前方 每当 金光闪闪 它们
    (2)同桌互查互纠,再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黄山奇石的视频,感受“奇”。
    过渡:观看了黄山奇石的风景,大家对“奇”字是怎样理解的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课文一共写了几种奇石?用“——”画出奇石的名称。
    3.全班交流汇报。
    4.在学习小组中,把描述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黄山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用一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个怎样的地方,有什么独特的景色。
    (3)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 的地方。(秀丽神奇。)
    思考:“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 的地方。(中外闻名。)
    思考:“中外闻名”的“闻”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又是什么意思呢?(“闻”在这里表示“听见”之意。“中外闻名”指中国及外国都听到名声,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中国还有哪些地方是“中外闻名”的?(如长城、故宫、莫高窟、杭州西湖、山东泰山等。)
    (4)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小结:黄山景色秀丽神奇,所以黄山风景区才能“中外闻名”。在黄山,怪石更“秀丽神奇”,所以用“尤其”。
    (5)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可指名读,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齐读。
    6.读一读课后习题第三题中的词语和词串,试着选几个词语说说某处景物,通过实际运用巩固生字新词。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第2~5自然段。
    2.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4.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请6名学生接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
    第2~5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介绍一块奇石,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神奇有趣。
    第6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他奇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
    4.观看课文插图,想一想图中奇石对应哪个自然段,再和同桌交流。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奇”
    1.学生轻声读第2~5自然段,教师提出问题,同桌间交流讨论。
    (1)这4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奇石?(相机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这4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2、4自然段写法相同,先点出奇石的名称,再具体描写;第3、5自然段写法相同,先描写奇石,再点出奇石的名称。)
    2.欣赏第一块奇石——“仙桃石”。
    (1)出示“仙桃石”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再指名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块石头叫“仙桃石”。
    (2)结合“飞”“落”两个词语,想象“仙桃石”的来历,学生在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从动词的运用来看,一“飞”一“落”两个动词把“仙桃石”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样轻松自如地飞来,并且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啊!
    (3)学生带着喜爱之情,齐读第2自然段。
    朗读指导:想象一块形似仙桃的巨石陡然落在石盘上的画面,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读时关注短语连读。频繁密集的轻声词增加了短语连读的难度。在指导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入短语中,慢慢扩大视读范围,如“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体会其中的节奏感。
    3.欣赏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
    (1)课件出示图片“猴子观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2)指名读文,再看图理解“陡峭”一词:(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陡峭”的理解。
    (3)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指名做做“猴子”的动作,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然后说说这些动词好在哪里。
    (4)体会“一动不动”的含义。
    预设: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将石猴的形象与我们熟知的猴子形象进行对比,思考:猴子都是非常好动的,可这只猴子却一动不动,大家能想象一下,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学生可能回答它正在观看翻滚的云海。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它看着这翻滚的云海,都出神了,它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编故事。
    (5)指导朗读:“猴子观海”多么有趣啊!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这一段。“抱、蹲、望”和“一动不动”要读得重一些。
    小结:作者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抓住石猴的动作,又通过大胆的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
    4.欣赏第三块奇石——“仙人指路”和第四块奇石——“金鸡叫天都”,学生自读自悟。
    (1)总结学法。
    过渡:刚才我们按照“观察、读文、想象”的方法学习了第2、3自然段,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①读一读: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比赛读,还可以表演读。
    朗读指导:读时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画面,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②问一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
    ③画一画:画一画这两块奇石。可以读完后自己独自作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画。
    ④说一说:这两块奇石“奇”在哪里?
    (3)全班汇报交流。
    5.指4名学生分段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最后全班齐读。
    三、观图联想,说话写话
    1.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相关奇石图片。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圈出奇石名称并思考:最后一句话有何作用?
    2.小组合作,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任选一个,模仿第2~5自然段的写法,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这些奇石。
    (1)提示方法:用“像”来说句子。
    (再次回顾课文中的句子)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预设:“天狗望月”
    ①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
    ②想象:“天狗”望到了什么?它心里在想什么?(学生可以先一句一句地说,然后连起来说)
    (2)把刚才自己说的话整理一下,理清顺序,修改字词,写下来。
    3.出示更多黄山奇石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给它们取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4.学生再读全文,思考:这么多石头,作者都是用同样的笔墨在描写吗?
    小结:作者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略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种奇石,详略安排得当。
    四、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结合课文内容,学做小导游。
    过渡: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记一记重要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谁想试一试,给大家当小导游来介绍黄山的奇石呢?(播放音乐、出示图片)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块奇石,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3.如果有机会,和爸爸妈妈计划一次黄山之旅,亲自去感受黄山的秀丽风光和奇石的有趣。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祖国秀丽河山之美,激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介绍黄山引入课题,帮助学生形成与黄山有关的认知。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结合语境组块识字、图文结合识字等,让学生掌握生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打牢生字基础。
    3.通过读、想、画、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奇石,再与真实图相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
    4.采用提示介绍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介绍其他的黄山奇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黄山的向往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10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字,会写“群山、
    树木”等9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重点)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
    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难点)


    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起关注。
    导语:同学们登临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观赏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和黄山奇石,是不是还想继续游览祖国的河山呢?别急,让我们与黄山奇石作别,一路向南,去祖国的宝岛——台湾看一看。台湾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呢?(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回答)宝岛上耀眼的明珠——日月潭,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2.(课件出示台湾风光的图片)简介台湾的著名景点。
    3.理解题目。
    (1)理解“潭”的意思。
    (出示日月潭图)“潭”指深的水池,可联系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古诗《赠汪伦》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理解。
    (2)提出问题:这个潭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名叫“日月潭”?
    (3)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
    过渡:(出示地图)日月潭是我国台湾最大的一个湖。同学们请看图,这就是台湾的日月潭。今天我们就去日月潭游览一番。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读通、读准课文后,在课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尝试弄清它们的意思并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2.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词卡,指名读、齐读。
    (2)提示易读错的字:
    “盛、胜、央、童、境”都是后鼻音,“绕、盛、胜、纱”是翘舌音。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
    氵+胡=湖 月+生=胜
    氵+弯=湾 立+里=童
    ◆换偏旁记一记
    绕—浇—烧 纱—沙—吵 境—镜
    ◆扩词记一记
    湾(港湾)(海湾) 湖(西湖)(湖面)
    绕(环绕)(围绕) 客(客人)(做客)
    3.把生字还原到句子中,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1)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2)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3)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4.指名读喜欢的自然段,其他学生说说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引导释义。
    5.掌握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在课本中圈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再给生字扩词。
    (3)书写指导。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结构,说说自己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②交流互动,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字。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④投影优秀书写师生共评,学生再练写。
    6.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之间互查互纠,再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全文,再练习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朗读指导:整体上读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景物。第3、4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3自然段中,“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柔一点。第4自然段中,第一句音调稍高,突出日月潭晴天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舒缓,声音较轻,突出日月潭雨时的朦胧之美。
    2.在班上进行朗读比赛,全班点评,评选出“朗读之星”。
    3.再次出示日月潭图片,图文结合,感受日月潭的形状美、风景美。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写了日月潭哪些方面的特点。
    ◆各自然段主要内
    第1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及周围的环境。
    第2自然段:写日月潭的形状和名字的由来。
    第3自然段:写清晨有雾时湖面的美景。
    第4自然段:写中午晴天和雨天日月潭的美景。
    第5自然段:写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5.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读文后找一找哪个句子最能表达读的感受,从而聚焦到课文最后一段中的“风光秀丽”一词。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简单回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摘抄课文中你觉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3.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短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之间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可轻声跟读。
    二、研读课文,品悟美景
    学习第1自然段 简单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及概况
    1.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优美的语句画下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日月潭的美。
    ①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理解,感受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林木参天的美景。
    ②鼓励学生发现“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都是“什么怎么样”的构词方式,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似构词方式的词语,如“太阳高照、风光秀丽”,也可以说说自己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③出示被群山环绕的日月潭远景图片,结合图片想象:如果你就在湖中的小岛上,往四周看,你会看到什么?
    (3)指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这个句子:“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要重读、语速稍慢,表现出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美。
    学习第2自然段 了解日月潭的特点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找出日月潭的特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2.出示图片,找出与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有关的句子,学生对照图片读句子,感受句子的形象生动。
    3.指导学生朗读并比较哪个句子更好。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明确:第一句好。“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日月潭的形状,这两个词让我们能更生动、形象、具体地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其湖水的形状特点来命名的。给要介绍的事物加上合适的形容词,能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4.请学生在黑板上贴出日潭、月潭的位置,边说边摆放,然后教师分别出示日潭、月潭的图片,再指名用语言详细叙述。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朗读指导:读时突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短语,了解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其形状特点命名的。
    学习第3、4自然段 欣赏日月潭风光
    1.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的画面,感悟景色之美。
    过渡: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每个人喜欢的各不相同,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美吧!
    (1)欣赏清晨美景。
    ①提问:喜欢清晨的日月潭的同学请举手。你们说一说,清晨的日月潭美在哪里?
    ②学生自由回答,找出具体的词句,问学生感受到什么。(师相机板书:薄雾、晨星、灯光、隐隐约约)理解词语。
    明确:这一段描写了清晨有雾时湖面的美景。“薄薄的雾”突出了日月潭的朦胧美,再加一“飘”字,雾似乎会游动,更显其美;“隐隐约约”突显了由高到低的天边晨星、山上灯光、湖中倒影有层次地融为一体的美。朗读时,要突出雾“薄薄”的特点,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还要把“晨星”和“灯光”读清晰,使人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景物。
    ③指名读“点点灯光”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语是以叠词来形容一种事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词语,如“蒙蒙细雨”,再说说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相似构词方式的词语。
    ④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2)欣赏午间美景。
    过渡: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板书、理解“清晰”)
    明确:这句话写天气晴朗时日月潭景物的清晰美。“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朗读时,要重读这两处。
    (3)欣赏雨中美景。
    ①结合出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下起蒙蒙细雨时观察到的景象,如蒙蒙细雨中的乡村、蒙蒙细雨中的校园等。
    ②理解“一片朦胧”“蒙蒙细雨”。
    明确:这一句写下雨时日月潭景物的朦胧美。“蒙蒙细雨”“轻纱”“朦胧”,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与晴朗时日月潭景物的对比中,我们感受到日月潭在不同天气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朗读时,“蒙蒙细雨”“好像披上轻纱”“一片朦胧”“仙境”要读得舒缓些,读时结合生活经验加以想象,以加深对日月潭朦胧之美的感受。
    ③感受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2.对比感悟。
    (1)引导学生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一组反义词:清晰—朦胧。
    (2)课件展示日月潭早上和下雨时的朦胧美、中午的清晰美。指名回答:你喜欢日月潭的哪种美?说明你的理由。
    3.拓展美景:课件播放日月潭傍晚和晚上的美景,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美在哪里。
    学习第5自然段
    1.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过渡:日月潭实在太美了,老师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文中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日月潭的美,大家能找到吗?(风光秀丽。)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点明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来日月潭游览?(侧面证明日月潭风光秀丽。)
    三、创设情境,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组织学生同桌互背。
    2.教师出示第2~4自然段,将重要地方留白,引导学生填空,练习背诵。
    3.游戏:我当小导游。
    请学生来当小导游,按照板书提示介绍日月潭:位置、名字的由来、美景。若有遗漏,其他学生可以适时有礼貌地补充;若有不懂之处,也可以提问。
    四、积累运用,作业设计
    1.激发积累兴趣,教给积累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谈感受,相机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激发学生渴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3.小练笔。
    介绍家乡你认为风光最美的一个地方。100字左右。可以用上课后习题第三题中的词语,也可以运用本课的一些句式。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运用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们更形象地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第3、4自然段是学习重点,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简单放手,让学生感受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同时适时进行点拨,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我感受到提取关键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语言十分优美,十分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在课堂上,我多次设计读句和读段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其情绪,使其想象画面,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
    11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认识“沟、产”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产、份、坡”等10个字,会写“出产、水果”等12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
    情。(重点)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重点)
    4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难点)


    1.认识“沟、产”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产、份”等10个字,会写“出产、水果”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知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激起学生的兴趣。
    2.简介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我国西北部,首府为乌鲁木齐,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3.(课件出示葡萄图)向学生简介葡萄。相机板书“葡萄”,指导学生读准“葡萄”的读音。
    4.补充板书“沟”,指导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再齐读课题。
    沟 三点水加“勾”就是“沟”,“沟”在这里表示地方。
    过渡: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葡萄沟是个出产葡萄的地方。葡萄沟在哪里呢?那里的景色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学习会认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认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圈出会认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多读几遍会认字。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识记。
    (2)正音。
    ◆读准“l”音 梨、利
    ◆读准“sh”音 收、市
    ◆读准前鼻韵母 份、分
    ◆读准后鼻韵母 城、钉
    (3)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补充。
    ◆去偏旁识字 梨—利 枝—支
    ◆联系生活组词识字 香梨、鸭梨、树枝、收衣服、城市、留下、口味。
    ◆区分音近字、形近字 区分“分”与“份”两个字。它们意思不同,“分”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成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如“分成三份、年份、月份、省份”。
    ◆掌握多音字
    [好] hào(好客)(爱好)(好奇)
    hǎo(好人)(好坏)(好事)
    [干] ɡān(干净)(吹干)(葡萄干)
    ɡàn(干活)(能干)(干部)
    [分] fèn(水分)(成分)(养分)
    fēn(分开)(分别)(分离)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好、干、分”。
    3.识字小游戏:看谁摘的葡萄多。
    在黑板上贴上葡萄式样的卡片,卡片背面写有生字新词和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学生上台摘“葡萄”,谁认对了卡片背后的词语,这串“葡萄”就归谁。
    4.巩固生字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5.请4名学生接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相机指导。
    (二)学习会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结构。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1)对比识记:份和分,坡和披。(引导学生说说两组字的差别,并通过组词的方式区分)
    (2)分类识记:“枝、收、城”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说明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的要点。
    (3)编字谜、猜字谜识记。如:
    ①技术不留一手,不留一点。(枝)
    ②自己走。(起)
    3.指导书写重点字。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的书写作品,教师投影展示,学生再练写。
    5.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再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一想: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
    2.汇报交流。
    (1)找出课文中提到葡萄沟方位的句子。(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2)课件出示吐鲁番葡萄沟的图片,补充相关资料。
    葡萄沟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吐鲁番市的旅游胜地。
    3.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碰到有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并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用铅笔画个记号。
    (3)读完后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4.检查读书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5.组织学生交流,感知课文大意。
    (1)交流:读了课文后,你对葡萄沟的了解有哪些?
    ◆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葡萄沟水果多,人们最喜爱葡萄。
    第2自然段: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那里的老乡热情好客。
    第3自然段: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及它的特点。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6.(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朗读。
    7.整体感知葡萄沟的特点,快速默读课文,用“这是 的葡萄沟”说话。
    四、积累背诵,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并背诵。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重点词语并检查,强调易错笔画。
    2.复习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填空,学生回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葡萄沟在 ,那里出产 。那里的葡萄 ,葡萄干 。葡萄沟 个好地方。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过渡: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节课,老师继续带领同学们去葡萄沟玩儿,好不好?下面就让我们坐车去葡萄沟看一看。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写葡萄沟的水果品种繁多的?(五月—桑葚,六月—杏子、无花果,七月—葡萄。)
    (2)结合图片,认识相关水果。(学生可能不认识无花果,可做简单介绍)
    (3)学生自由读,教师再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读清楚地点、月份及水果名称,语速适中,列举清晰,“最喜爱的葡萄”可以重读,“成熟了”语调上扬,充满喜悦之情。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葡萄园到了。请同学们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葡萄种在什么地方。
    (1)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知道梯田和山坡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学生先结合字面来理解,教师再出示梯田和山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2)学生分组交流描写葡萄枝叶的样子的语句。
    过渡:我们快登上山坡看看葡萄的枝叶长什么样儿吧!请同学们再读第2自然段,说说茂密的葡萄枝叶是怎样的。
    预设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①教师画葡萄藤,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的枝叶才算茂密。(叶子和叶子紧挨在一起,密密麻麻的。)然后再画一画茂密的枝叶。
    ②引导学生读一读,展开想象:这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什么?(绿色的凉棚。)这凉棚有多大?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演。
    (3)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交流葡萄的特点。
    预设2: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 学生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②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展示课前准备的一串葡萄实物,让学生数一数葡萄有多少颗,体会葡萄数量之多,理解“一大串”。想一想,“一大串一大串”可以改为“一串一串”吗?
    ③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他们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葡萄。
    思考:a.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看到的葡萄?(五光十色。)
    b.形容颜色多的词语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c.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而单单只用“五光十色”呢?
    明确:太阳照在葡萄上,葡萄发光发亮,像珍珠、玛瑙一样,因此颜色多并发光发亮就叫“五光十色”。
    ④学生练习用“五光十色”说句话,先说给同桌听,再交流汇报。
    ⑤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过渡:葡萄因为种类不同,成熟时间不同,所以颜色也是有不同层次的。比如红色就有暗红、浅红,你还知道有哪些红?绿葡萄还有哪些层次的绿呢?紫葡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
    红:粉红 火红 深红 紫红
    绿:淡绿 草绿 碧绿 墨绿
    紫:淡紫 粉紫 茄子紫 深紫
    ⑥小练笔:仿写句子。
    过渡:这句话写得非常美,用几种颜色写出了葡萄的特点。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53页,我们来看看课后题的第三题,大家读一读,试着仿照课文中的句子也写一写。
    预设:课本中的题目提供了两种仿写的思路,一种是用“有……”的句式列举事物,将特点写具体,一种是用归纳的方式,总结事物的特点。填空第一句侧重归纳几种事物的特点,可启发学生想象各种花盛开的颜色、姿态、味道,进而概括几种花的特点。比如,从花的颜色可以说“色彩缤纷,美丽极了”;结合生活经历,从花的味道可以说“香味扑鼻,令人沉醉”。填空第二句侧重如何将“热闹”写具体,可启发学生围绕“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补充下课时操场上可能会进行的活动,可以借此复习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中学过的描写课外活动的词语。
    (4)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课件出示)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①说一说:当我们来到葡萄沟,维吾尔族老乡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②演一演: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会怎样让我们吃个够?
    ③想一想:(教师将葡萄实物奖励给发言的学生)吃了维吾尔族老乡这么甜的葡萄,你会对维吾尔族老乡说些什么呢?
    ④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52页的插图,感受图中维吾尔族老乡在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招待客人的热情。
    ⑤“准、吃个够”这两个词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描画得淋漓尽致,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过渡:品尝了甜甜的葡萄,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葡萄干制作的过程。
    (1)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晾房”一词。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如葡萄干是在哪里制作的,是怎么制作的。
    (3)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晾房里面为什么钉着许多木架子?
    (4)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解说。
    (5)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产自吐鲁番的葡萄干,请学生先观察再品尝,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最后一段,讨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全班默读、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三、升华情感,作业设计
    1.请学生从几个方面概括“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盛产水果,风景美,葡萄“五光十色”,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2.选择一项你最擅长的作业完成。
    (1)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词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诵下来。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试着用这些词句描述一处景物。
    (2)把你想象中的葡萄沟画出来,和其他同学的画作并在一起,在教室里开展“我画葡萄沟”展览。
    (3)有条件的同学收集有关新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在班上介绍介绍。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课是在学习《黄山奇石》和《日月潭》的基础上进行的。《黄山奇石》围绕“奇”字来诠释黄山石如何“奇”,《日月潭》围绕“风光秀丽”来诠释日月潭的美,教学本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提取相关语句来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感受葡萄沟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初识新疆,通过看图片对葡萄产生兴趣,引出文章题目“葡萄沟”。接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设计问题“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在精读中,通过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语句,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还让学生自主选择拓展的作业,进行能力提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主动识字。
    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
    3.学会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5.发现一些颜色词的构词方式,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6.正确诵读关于风景的楹联并背诵积累,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7.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画家乡》一文;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
    的家乡。


    1.能借助拼音认识“昌、铺、调、硬”等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
    3.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掌握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交流识字方法。
    导语:同学们,大家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课本识字,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好方法识字呢?能说一说吗?
    2.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指导。(如逛街、看电视、看路牌等)
    3.学生观看教材上的火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4.指名认读火车票上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出示字词卡片。
    ◆后鼻音的字  昌  硬  乘
    ◆多种方法识记
    (1)联系生活实际组词识记。如“乘”可组词“乘车、乘船”,可与交通工具搭配;“售”可组词“售票、销售”,是“卖”的意思。
    (2)比较识记。“限”与“很”、“昌”与“唱”是形近字。
    5.多种方式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6.学生再次观察火车票,交流从这张火车票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地方看不明白。
    7.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下铺、硬卧、限乘”等词语的意思。
    8.课件出示其他车票,学生想办法认一认,说一说相关信息。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字词句运用”第一小题中的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学习“……像……”结构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①爸爸的鞋像小船。
    ②弟弟的鞋像鸟窝。
    (1)看课本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两双鞋有什么不同。
    (2)读一读描述鞋子的两句话,思考:为什么说爸爸的鞋像小船,弟弟的鞋像鸟窝?
    (3)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句话都有一个“像”字,分别把爸爸的鞋比作小船,把弟弟的鞋比作鸟窝,形象地写出了这两双鞋在外形上的特点。这两个句子都是比喻句。注意爸爸的鞋与小船、弟弟的鞋与鸟窝是不同质的事物。
    3.教师出示柳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鞋的图片,学生观察,然后模仿例句,试着用“像”说说这些事物的特点,再全班交流。
    4.教师鼓励学生多发挥想象力,多发言,点评学生所说的句子。
    5.在本单元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并读一读,看看句子中说什么事物像什么。
    示例:(1)(“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课件出示“字词句运用”第二小题,学习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过渡:同学们,平时我们在阅读时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词语,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1)学生读句子,小组内说一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方法指导: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是通过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理解,四是查字典理解。
    (2)全班交流。
    【隐蔽】 隐藏,这里指八路军借山林遮掩自己。
    【烦恼】 苦恼,这里指因为拿不定主意而苦恼。
    【流连忘返】 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舍不得离开,都忘了回家。
    (3)演一演:理解词意后,请学生表演“隐蔽、烦恼、流连忘返”,加深理解。
    (4)实例训练。
    教师出示三个句子,每句中有一个加点词语,指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这一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写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又没人、电话也打不通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当我们不方便使用手机或者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写留言条的方式来告诉别人重要的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项新技能:写留言条。(板书)
    1.学生阅读课本所给留言条,小组内交流留言条的内容与格式。
    (1)这张留言条交代了哪些信息?
    ①这张留言条是 写给 的。
    ②写这张留言条的时间是 。
    ③留言条的内容是: 打电话让 去她家吃红烧鱼, 不在家吃午饭。 让 带些好吃的, 叮嘱 晚饭少做点儿菜。
    (2)留言条应该说清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都写在什么地方?
    2.师生归纳留言条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任意选择课文中提供的一个情境,练习写留言条。
    4.分小组交流留言条,相互点评。
    评议内容:格式是否正确、正文内容是否清楚、书写是否工整等。
    5.评议后修改自己的留言条。各小组再推荐写得好的留言条在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写一张留言条。


    1.发现一些颜色词的构词方式,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2.正确诵读、理解楹联,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的家乡。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一、我的发现
    导语: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善于观察,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美。瞧,一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表示颜色的词语的奥秘,我们也来看一看吧!
    1.出示课本“我的发现”中四组表示颜色的词串,学生开火车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
    明确:在表示颜色的词前面,加上一种事物的名称,可以用来形容不同的颜色。如“白”前面加上“雪、米、奶”等,可以区分不同的白色。如雪白就是像雪一样白,米白就是像米一样白,奶白就是像牛奶那样的白,白的深浅略有不同。
    3.出示白雪、大米和牛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的白色。
    4.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可随机出示相关图片,区分不同的颜色。
    (1)“火红”表示像火苗那样的红色;“桃红”是像桃花颜色的红色;“枣红”是像大枣一样的红色。(出示火苗、桃花、红枣图片)
    (2)“土黄”是像土一样的黄色;“鹅黄”是像小鹅羽毛的颜色;“金黄”是指非常亮的、金灿灿的黄色,比如黄金的颜色。(出示黄土、小鹅、黄金图片)
    (3)“草绿”是像小草那样青而略黄的颜色;“翠绿”是比较鲜亮的青绿色,如春天杨柳的颜色;“墨绿”是比较深沉的绿色,有点偏暗。(出示相应植物图片)
    5.同桌之间互相比拼,模仿课文的例子,说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可就班级或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请学生用合适的颜色词来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多。
    二、日积月累
    1.学生齐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感受诗句描绘的景色。
    2.课件出示前两副楹联,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通、读顺。
    提示:这两副都是楹联。楹联一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仗工整,比如我们过年贴的春联就有这些特点。
    3.理解这两副楹联的意思,从中感受楹联的意境美。
    (1)(课件出示有山、有水的风景图)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2)(课件出示白马在塞外奔跑、杏花微雨中的江南的风景图)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词义 【西风】从西边刮来的风,特指秋风。【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句意:荒凉的塞外,白马迎着秋风奔跑;美丽的江南,杏花怒放,烟雨迷蒙。
    赏析:这一联选取白马、西风、杏花、烟雨这些典型的物象,描绘了我国南北不同的风光,极富画面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边拍手边诵读。
    5.课件出示后两副楹联,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再分小组进行交流,尝试理解楹联的含义。
    6.教师范读、领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
    (1)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是镌刻于苏州名园沧浪亭石柱上的一副楹联。意思是清风明月本来没有价目,近处的水和远处的山处处含着深情。
    (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是一副写景的回文联,正读成对,反读亦成对。从上、下联的第四个字向两边看,字字对称。这副楹联写的是福建厦门鼓浪屿鱼腹浦的美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山雾相连、水天相接而又连绵无尽的壮观景象。全联用“锁”和“连”两个动词,描写雾景和海观,使雾、山、天、水融为一体,令人分不清是山还是雾,是天还是水。
    7.引导学生反复读后两副楹联,想象画面,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可以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填空等方式进行背诵积累。
    8.拓展阅读其他有名的楹联。
    三、我爱阅读
    1.多媒体出示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的图片,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教师略加讲解。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借助拼音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3.指名分自然段读短文,教师相机正音。
    4.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短文,在阅读中提取相关信息。
    (1)文中讲了哪些孩子的家乡?
    (2)文中孩子的家乡分别在哪里,有哪些景物?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5.学生交流,说说谁的家乡最美,为什么。
    6.鼓励学生用画笔来画自己的家乡,并在画的旁边写上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的家乡。还可以以导游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语文园地四”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生字,掌握比喻句和留言条的写法,并从“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中积累词句,根据《画家乡》画出自己的家乡。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1.在识字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识记生字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2.在“字词句运用”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从句子的比较中发现含“像”字的比喻句,并练习看图说话;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图中理解“隐蔽、烦恼、流连忘返”这三个词语,并演一演这些词语,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词语。
    3.在“我的发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有哪些颜色,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我除了讲解课本中的四副楹联,还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其他有名的楹联,让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当中,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