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练习题
展开eq \a\vs4\al(A组)
1.《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2.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军帖(tiē) 可汗(kè hán) 鞍鞯(jiān)
B.辔头(pèi) 胡骑(qí) 啾啾(jiū) 霍霍(huò)
C.阿姊(zǐ) 红妆(zhuāng) 溅溅(jiān) 戎机(róng)
D.金柝(tuò) 云鬓(bìn) 铠甲(kǎi) 燕山(yàn)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 ) (2)昨夜见军帖 ( )
(3)旦辞爷娘去( ) (4)万里赴戎机 ( )
(5)朔气传金柝( ) (6)木兰不用尚书郎( )
(7)出郭相扶将( ) (8)出门看火伴 ( )
eq \a\vs4\al(B组)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 。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塞和山岭,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英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eq \a\vs4\al(A组)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a\vs4\al(B组)
(一)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八十始得归( ) (2)采葵持作羹( )
(3)兔从狗窦入( ) (4)不知贻阿谁(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选自《木兰诗》)
【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选自《石壕吏》)
17.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的美学趣味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那么诗歌为什么从“唧唧复唧唧”的蟋蟀声开始唱起呢?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当蟋蟀声响起的时候,是农家准备冬衣的时节,所以“木兰当户织”非常顺理成章。从这第一句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木兰是个非常勤劳的女孩。才是初秋,木兰就在张罗着冬天里的事情,可见她的战略眼光,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但就是这么一个勤劳聪敏的女孩,今天却不再织布,而是在那里叹息,“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让长辈们着实感到意外。于是便有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关心,但在这里是谁在发问真的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思”与“忆”该怎么解释,因为紧接着一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与后文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产生矛盾。既然你木兰“无所思”“无所忆”,也就是什么都不想,那为何又想到了“可汗大点兵”时阿爷征榜上有名的事情呢?所以阅读《木兰诗》这个问题不能回避。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诗句呢?
我国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说,我国最早的现存民歌应该是从《诗经》中的“国风”开始的,到汉乐府的《古诗十九首》之言“所思”(如“有所思”“所思在远道”)“长相思”“思君令人老”等等,都是指男女或夫妇之思。至于《饮马长城窟行》之“下言长相忆”、《西洲曲》之“忆梅下西洲”,则“所忆”都是指男女情人或夫妻之间的思念。由此可见,“思”和“忆”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思”和“忆”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思”和“忆”则专指男女之间的互相思念。《木兰诗》也是民歌——北朝民歌,这样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应该怎样理解就一清二楚了。这从同是北朝民歌的《折杨柳枝歌》可得到旁证:“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里也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但那个女子“所思”“所忆”的只是“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的关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木兰坚决地回答“无所思”“无所忆”的用意,意在说明自己并非少女怀春,而是想到父亲年老,出征作战有很大的困难,但想到自己是女儿身,能不能出征,作战时会不会受伤或死亡等高危险性的问题时,她不能不有所顾虑。这才是她诗歌开头叹息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较真,那么只要问木兰“代父从军”有没有经过官府同意,为什么没有人检举,女扮男装如此长的时间,怎么会没有“火伴”怀疑、发现,于是我们会觉得一切都是假的,也就无法再读下去,也因此感受不到它的动人心魄的美和魅力。所以,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时刻牢记这样一点,即文学是一种虚拟,是一个假定,《木兰诗》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一种夸张,一种大家相互约定俗成的假定。但如果你以为《木兰诗》就是要写残酷战争,通过战争来展现木兰是个巾帼英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即将发生的残酷战争,《木兰诗》却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凝重,突然变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轻快。但是紧接着的后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又换作了凝重,有人以为这八句“这种不满足于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以发掘木兰心灵深处隐秘的手法,客观上也反映出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我们觉得甚是牵强,否则写木兰战场生活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又何以举重若轻,没有一丝残酷感,反而是一种轻松的氛围。从中可见,《木兰诗》这篇文章还另有意图。
这从文章对事件的处理,尤其是木兰凯旋后用浓墨重彩着力渲染上我们更可以看出。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这一节,通常的做法往往是不分析,采取回避策略,说木兰不稀罕赏赐和官爵,归心似箭,希望过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这样的分析有脱离文章实际的嫌疑。因为诗歌中只说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没有说木兰不要可汗的赏赐。那么依照文章的实际,我们可以得出木兰应该是接受了可汗的“百千强”的赏赐的结论。至于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因为她对可汗说的是“送儿还故乡”而不是“送‘女’还故乡”。在通篇诗歌中,当她面向长辈或长官说话时,除了“送儿还故乡”这句中木兰是自称“儿”外,其余均自称“女”。当然这里也表现女性与男性对人生价值倾向的不同,因为女性更愿意享受家庭的欢乐、亲情的融融,而不是对荣誉之类的身外之物趋之若鹜。
到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节里,叙述已经不是一般的轻快,简直是轻捷流转。尤其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在火伴们的一片惊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木兰对自己是女儿身的无比自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段也照应了开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在叙述中,迎候木兰得胜归来的人,除了木兰的亲人,再也没有别的人了。在后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叙述里,同样没有提到木兰的“男朋友”或者“未婚夫”的蛛丝马迹。从这里,我们就更进一步解决了“无所思”“无所忆”仿佛费解的疑窦,凸显她作为不同于当时一般少女的高大形象。这也恰恰说明只要机会均等,女性也完全可以承担起家国重任。
诗歌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在赞扬木兰高贵品质的同时,在1 700多年前,一个男性完全是主宰的时代里,突破了“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木兰干了当时男人干的工作,而且比男人干得还出色,还成了英雄,为千千万万妇女扬眉吐气。在语言特色上,朴素自然的口语,精妙绝伦的律句,以及譬喻的新奇幽默和运用排比的反复咏叹,在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的同时,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百读不厌。
参考答案
8.木兰诗
1.南北朝 乐府 北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2.C(解析:此题考查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A项中的“帖”应读tiě;B项中的“骑”应读jì;D项中的“燕”应读yān。) 3.(1)对偶 (2)夸张 (3)反问 (4)排比、互文 4.(1)对着 (2)军中的文告 (3)早晨 (4)战事 (5)北方的寒气 (6)愿做 (7)外城 (8)同伍的士兵 5.(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6.C 7.C 8.表达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子生活的喜悦心情。
9.扑朔迷离。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个是雄的,哪个是雌的。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10.表现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情。 11.不仅写出了火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12.这个说法欠妥当。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 13.(1)才 (2)菜汤 (3)洞 (4)给 14.(1)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2)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裳。 15.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6.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参考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同乡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同乡的人说:)“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去,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熟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裳。
17.示例一:旦辞黄河去。 示例二:旦辞爷娘去。 示例三:暮宿黄河边。 示例四:暮至黑山头。 18.《木兰诗》中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吏之怒、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 19.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老妇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的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
【乙文参考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军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的多义词,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按要求默写,文学常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