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1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2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3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4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5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6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7页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第8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7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①筹策②,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③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屈。 ②〔筹策〕谋划计策。 ③〔祚〕国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D.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解析] (“余句皆以抒情为主”错误。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故选D。)
    2.有人认为此诗尾句“志决身歼军务劳”是全诗的最强音,请从情感角度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尾句写诸葛亮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未能实现复汉大业。②尾句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叹,也是对他虽有恢复汉朝大业的决心,但未遂平生之志的深切叹惋,所以是全诗的最强音。
    [诗意赏析]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次句写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宗臣”二字,总领全诗。接下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最后,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
    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这首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但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进: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首二句描写万籁俱寂的春光和吹得强劲猛烈的春风,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春风的喜爱之情,为后文表情达意作铺垫。B.“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两句从侧面表现出海棠花的艳丽,词人赏花的初衷与惜花的情感也包蕴其中。C.下阕词人以酒浇愁,虽然忧愁无法排解,但酒醉酒醒仍不忘海棠花,进一步说明了它在词人心目中的地位。D.词的标题中说“赏海棠作”,但整首词却没描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而是借赏花来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耐人寻味。
    [解析] (“对春光、春风的喜爱之情”错误。“东风”对花猛吹乃至摧残,体现了春天、春风对花的薄情,词人并不喜爱。故选A。)
    4.本词“殷勤”以下三句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赏析]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漠漠”,是寂静无声之意;“恶”,在这里是“猛烈”之意。首二句说,春天的时光万籁俱寂,但从海棠花穿过的东风却吹得强劲猛烈。标题中说“赏海棠作”,却不写海棠花的艳丽,而突出了天阴、风恶。写春光、春风一般是喜悦、温暖、吹拂、和煦,纵使风大天寒,也不过用“料峭”之类的词来形容。
    ①“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阕“海棠花底东风恶”相呼应,使上下阕浑然一体。②使用拟人手法,与东风进行对话,委婉地表达自己内心排解不了的忧愁。③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自然和谐且恰到好处。
    词人别出心裁,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写,才与下文协调。“人情不似春情薄”一句,紧承“东风恶”,意思是说,人对花是有情的,春天、春风对花是薄情的,因此“东风”对花猛吹乃至摧残。正因为人有情、春薄情,所以“人”或者就是词人自己,才“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上片不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侧重写人对花的态度,以对海棠的爱怜和保护侧面衬托海棠花的艳丽,是脱俗之笔。“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词人没有说是因为什么而发愁,酒只能暂时麻醉神经,却不能从根本上排解忧愁,酒醒后“愁如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片“海棠”句相呼应,词人要与那吹得迅猛异常的“东风”“约定”,“规劝”它:“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前句说,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后句说,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愁吹跑呢。这里的写法颇为微妙,一是把“东风”人格化了,一是把词人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9分)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次年上元节写下此词。 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灾,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杭州上元夜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前人“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句,点明了“尘”与“马”的关系。“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C.“寂寞山城人老也”是过渡句,使情调陡转。“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密州民生凋敝,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D.“火冷灯稀霜露下”,这里的“霜露”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一样,也是强调月光的皎洁,同时还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解析] (“这里的‘霜露’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一样,也是强调月光的皎洁”错误。“火冷灯稀霜露下”中的“霜露”应为自然界中的霜露水汽,与后文的“云垂野”形成统一的景象。故选D。)
    6.下阕中“寂寞”二字流露出词人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词人“寂寞”的原因。(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词上阕写灯、月、人,渲染出杭州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景象,表达了对杭州的思念。见过了杭州上元夜的热闹,再看密州上元便自觉凄清,且密州无江南之诗情,这让词人倍感寂寞。②词人仕途不顺,感叹人生衰老失意(初来密州的寂寞和年龄老大的感慨)。从“寂寞山城人老也”可以看出远离京城的寂寞。③心怀百姓,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对国计民生的忧患)。比起自身遭遇,词人更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密州连年蝗灾,民不聊生,令词人担忧。
    [诗意赏析] 这首词题目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即杭州的上元夜写起。“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乍看似与题中“密州”无涉。下阕描写密州上元。过片“寂寞山城人老也”,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当前光景作反衬,写出了密州
    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密州不比杭州,此地贫穷而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且年仅四十的知州不禁有“人老也”之叹。在这上元之夜,词人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在词人此时的心目中,实比元宵夜的灯火笙歌更为亲切。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他才离去。这时候,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7~8题。(9分)
    戏为六绝句杜甫
    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诗人评价庾信的文章到其创作后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更加苍劲浑成。B.“前贤畏后生”用反语讽刺了当时那些“后生”嗤点庾信作品的行为。C.诗人认为初唐四杰当时的作品是轻薄的,所以才被后世之人讥笑嘲讽。D.诗人就事论诗,虽言“戏为”,但在轻松笔调中寓严正笔意,情味盎然。
    [解析] (“诗人认为初唐四杰当时的作品是轻薄的,所以才被后世之人讥笑嘲讽”错误。“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是说初唐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却被后世之人认为是轻薄的,被时人讥笑。故选C。)
    8.杜甫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观人必观其全,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作家、作品,如看庾信的文章,还要看到他老年时创作风格更加苍劲浑成;②不要自以为是,随便去嗤笑、点评别人的作品;③评价作家、作品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条件;④要创作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诗意赏析]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画脚,嗤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第二首论初唐四杰。初
    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轻薄为文”,是时人讥笑“四杰”的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人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杀的。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杜甫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能够独开胜境,触机成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如同围炉闲话,剪烛谈心;无论是感慨唏嘘,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耐人咀嚼。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① 王安石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②学凤凰。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 ②〔伶伦〕传说为黄帝时代的乐官,他发明了笙,并且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森然”写一径翠竹郁郁葱葱,“四座凉”写翠竹遮挡了阳光,为下面的人留下阴凉。B.第二句写径旁之竹的阴影拖得很长,内容上暗示竹之高且多,结构上与第一句形成照应。C.第三句写竹直而瘦,表达了作者的怜悯之情;第四句强调竹老而刚,表达了作者的赞许之意。D.五、六句将翠竹与蒿藜进行了对比:同样承受了雨露,但只有竹能与松柏一样经霜凌寒。
    [解析] (“表达了作者的怜悯之情”说法错误。“人怜直节生来瘦”是描写竹子生来就挺劲有节,这是对竹子品格的赞颂,“怜”在此有喜爱之意,而非怜悯。故选C。)
    10.从全诗看,尾联可谓画龙点睛之句,请对其作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赏析] 本诗首联写诗人在华藏院忞君亭所看到的竹子的景象,主要着眼于竹子的外在形貌。“森然”表现竹子高大茂盛的特点,“余韵”点出竹子的内在韵致不同凡响。这一联表面写竹,实则是诗人自己形象的外化。颔联直接议论,写外人喜欢的都是竹子的直及其生来瘦削劲拔的模样,但是竹子对自己是过人之材且越老越刚强则更为
    ①尾联用典,表达了要珍惜竹子、物尽其用之意,隐含要珍惜人才、让其发挥真实才干之意;②诗人以竹自况,托物言志,意在向世人表明自己是如竹子般正直、不畏艰难的士人,渴望被赏识任用。
    自许。诗人借竹表明自己有过人的才能,且自身更为看重的不是外在正直的形貌,而是内在刚强的秉性。颈联表面写的是竹子曾经和蒿藜这些杂草一起生长,共同经历风雨寒露,但是最终会和松柏一起坚守到冰霜覆盖的冬天,实则表明自己出身草野,但是却在生活的磨炼洗礼中能够和长青的松柏一样,不畏冰霜,高洁而顽强。这里表现的是诗人高尚的节操。尾联,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诗人烦劳别人爱惜那些根株尚在的竹子,因为这些竹子有乞求乐官学得凤凰叫声的希望。诗人借竹想要得到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自己想要得到别人赏识、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1~12题。(9分)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呼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C.两首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D.两首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解析] (“时间都在秋夜”错误。第一首诗时间是夜间,第二首诗时间是白昼。注意第二首诗中“月团”是茶饼名,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虫相对吐秋丝”,也能佐证此为白昼所见。故选C。)
    1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幽寂。诗人先勾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疑”“忽”,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②第二首诗主要以生活场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碾茶烹茗、呼儿读书之动,表现家庭生活的闲适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平静。
    [诗意赏析] 第一首表现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诗人乘船经过运河,只见满天星斗,映照水中。三、四句赞美环境幽寂。邗沟两岸丛生着菰蒲一类水生植物,在夜色朦胧中,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菰蒲深处居然隐藏人家,诗人完全没有料到。不过,这种艺术处理,只适宜于若明若暗、唯见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换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此二句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但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将寻常的生活场景写得
    富有意趣。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层层铺排,先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但终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借用留白来引人遐思。构思巧妙,含蓄深邃,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三、四句则突出了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状
    态,连一片枯叶也不见掉落。这可给了青虫以好机会,相对吐丝,好不自在。青虫乃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都是可想而知的。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简直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人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纸背反透出来。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3~14题。(9分)
    题伯时①天育②骠骑图二首黄庭坚其一玉花③照夜④今无种,枥上追风亦不传。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其二明窗槃礴⑤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⑥。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⑦。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 ③〔玉花〕玉花骢。 ④〔照夜〕照夜白。玉花骢和照夜白皆为唐玄宗坐骑名。 ⑤〔槃礴〕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 ⑥〔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⑦〔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一首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B.第一首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C.第二首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诗人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解析] (“作对比”“技高一筹”错误。“可非前世江都王”的意思是“莫非你就是前世的善于画马的江都王李绪吗”,这一句是以江都王衬托李公麟,借以赞扬画家的杰出画艺。故选C。)
    14.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第一首侧重题咏画作,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画马的逼真传神。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
    [诗意赏析] 第一首诗,起首不从画马写起,反从真马下笔,先说唐玄宗的坐骑玉花骢、照夜白,现今不再有它们的后代,马枥上的追风骏马也没有传种接代。绝句诗只有四句,费了一半笔墨,还没有写到李公麟的画作上。但诗句反复强调名马的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第三句,诗笔一转,转到画上。“真龙”般的骏马,只有在李公麟的画上才能见到。这里,以真马衬托画中马,形容伯时画马逼真传神。结句拍合上句,是说看了这幅画,使人遥想当年沙苑监(唐代皇家养马的地方)内牧草丰茂得迷人眼目的景况,以景收结,进一步衬托画马逼真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第一首诗专门题写画作,那么,第二首诗便是专门赞颂画家。李公麟是一位优秀画家,在明窗净几的环境里作画,解衣槃礴,不拘形迹,画思沛然,置万物于身外,聚精凝神,才画出人间的真正骏马。我与你邂逅相遇,知道你姓李,莫非你就是前世的善于画马的江都王李绪吗?诗句以江都王衬托李公麟,借以赞扬画家的杰出画艺。 两首题画绝句,虽然视角不同,写法不同,但是它们前后照应、相辅相成,赞画作为赞画家伏笔,赞画家也为赞画作作势,两诗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9分)
    踏 莎 行 洪迈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注]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雁〕“雁柱”的省称,指筝面上承弦的柱,参差斜列如雁阵。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该词写思妇怀人,通篇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算得上是善达言外之意。B.开篇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生活天地。C.这首词特别注意引寻、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一读即感,耐人寻味。D.整首词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主人公的动作、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解析] (“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来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怀念”错误。“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这些是环境、气氛;“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是外貌、动作、情态。词中没有心理描写。故选D。)
    16.请结合该词内容谈谈词人是如何表现“思妇怀人”这一主题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赏析] 开头两句用“院落”“池塘”写女主人的生活环境,特点是“深沉”与“寂静”,一上来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句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这正如电影镜头的推移,目的是让读者亲自巡视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从而加深空阔、冷清的感受。以上三句着力渲染了环境,接下来则写人的活动。“宝筝拈得雁难寻”是女
    ①通过写环境的“深沉”“寂静”来烘托思妇的孤独寂寞;②通过写主人公弹筝、焚香燃尽来表现思妇彻夜难眠、内心凄凉;③通过写主人公容貌不整、情态慵懒来表现思妇内心痛苦、相思成疾;④通过写杜鹃啼月(催归)来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相关课件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7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突破点一鉴赏古诗的语言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突破点一鉴赏古诗的语言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指津],[答题示例],[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突破点五答准选择题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突破点五答准选择题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指津],[答题示例],[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广东专用2024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培育民族审美追求的体悟阅读_古代诗歌专题集训15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