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及反思,共6页。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品教案
课题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单元
1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与交流,解决一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能力目标
会运用“斜边、直角边”条件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目标
1、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掌握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
重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HL”.
难点
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说理过程.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法
多媒体,问题引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2.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即有SSA或ASS判定吗?)
3.如果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呢?
学生解答问题
先提问,让学生回答,既起了诊断评价的作用,又为导入新课、创设思维情 景奠定了基础。
讲授新课
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已知AB=A’B’,AC=A’C’,∠ACB=∠A’C’B’=90°,那么Rt△ABC和Rt△A’B’C’全等吗?
请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
分析:因为AB=A’B’,AC=A’C’,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BC=B’C’,从而得出Rt△ABC ≌ Rt△A’B’C’
证明: ∵ ∠ACB=∠A’C’B’=90°,
AB=A’B’,AC=A’C’
∴BC=AC2−AB2 ,B’C’=A'C'2−A'B'2
∴BC=B’C’
Rt△ABC和Rt△A’B’C’中
AB=A’B’AC=A’C’BC=B’C’
∴Rt△ABC ≌ Rt△A’B’C’(SSS)
结论: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几何语言
在Δ ABC和Δ A’B’C’中,
∵ ∠ C= ∠ C’=90°
AB=A’B’
AC=A’C’
∴ Rt△ABD≌Rt△ A’B’C’
强调:
(1)“HL”是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
(2)注意分别相等
总结: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HL”.
例1 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高,且BE=CD。求证: Rt△BEC≌Rt△DCB。
练习
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BE,DE⊥BE,垂足分别为B、E且AC=DF,连接AC、DF.
求证:∠A=∠D.
例2 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求作直角三角形。
已知:线段a,c(c>a)
求作:Rt△ABC,使AB=c,BC=a
练习:
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中一条边长为a,这条边所对的角为30°
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协手完成此活动.教师参与此活动,并给学生以提示、启发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的结果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的进行提示
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直角三角形
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结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决实际 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获得成 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题的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增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巩固提升
1、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个锐角和它所对的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答案:A
2.如图所示,AB=CD,AE⊥BD于点E,CF⊥BD于点F,AE=C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答案:C
3、已知:如图,AB=CD,DE⊥AC于点E,BF⊥AC于点F,且DE=BF,∠D=60°,则∠A=__________.
答案: 30°
4、如图,△ABC中,AD⊥BC于点D,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
答案: AB=AC
5、如图,AD是△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点F,若有BF=AC,FD=CD,试探究BE与AC的位置关系.
答案:
解:BE与AC垂直.
理由:
∵AD是△ABC的高, ∴∠BDF=∠ADC=90°.
∴在Rt△BDF和Rt△ADC中,BF=AC,FD=CD.
∴Rt△BDF≌△Rt△ADC(HL).
∴∠DBF=∠DAC.
∵∠ADC=90°, ∴∠DAC+∠ACD=90°.
∴∠DBF+∠ACD=90°.
∴∠BEC=90°.
∴BE⊥AC.
6、 已知:如图,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求证:AB∥CD.
答案:
证明:∵DE⊥AC,BF⊥AC,
∴∠AFB=∠CED=90°.
在Rt△ABF和Rt△CDE中,AB=CD,DE=BF,
∴Rt△ABF≌Rt△CDE(HL).
∴∠ACD=∠CAB.
∴AB∥CD.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讲解答案。
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扬数学民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与数学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谈一谈本节的主要内容,畅所欲言聊收获。
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新知预习,我的疑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