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路转溪桥忽见:(  )
    A.看见。
    B.同“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路转溪桥忽见”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见:同“现”,显现,出现。
    2.(本题2分)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句的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诗句的意思是:风和日丽的日子在泗水之滨游春,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句的意思是: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D.“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代赠二首》,诗句的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选:A。
    3.(本题2分)移舟泊烟渚:(  )
    A.水迹。
    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移舟泊烟渚”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意思:把小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4.(本题2分)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后,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B.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骑马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A项错误。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项错误。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开车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项正确。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项错误。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写景融入作者的感受,是为了更好地写出作者的感受,并不是画蛇添足。
    5.(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抡起(lūn)  岷山(míng) 屹立(yì)
    B.围歼(jiān)  磅礴(pánɡ)  逶迤(yí)
    C.沉着(zhuó)  崎岖(qí) 擎着(qín)
    D.绷脸(bēng)   蒙骗(ménɡ)  憎恨(zèng)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岷山:mín shān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于甘肃、四川两省交界处
    B.正确。
    C.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擎着:qíng zhé用手向上举、托。
    D.绷脸:běng liǎn着脸,表示不高兴;蒙骗:mēng piàn欺骗;憎恨:zēng hèn厌恶痛恨。

    二、填空题(共10分)
    6.(本题2分)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_,它与北宋词人___________并称“苏辛”。“西江月”是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描写江南丰收在望的生动图景,表达了作者由衷的喜悦。《宿建德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天暮之景,表达作者借江月排解内心的孤独愁苦的独特感受。
    【答案】     词     南宋     辛弃疾     苏轼     词牌名     词题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默写与有关的文学常识。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这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描写民丰收在望的图景。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意思: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天暮之景。
    7.(本题2分)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 )。
    (2)《草原》的作者是( )。
    【答案】     既     又     既     又     奇丽的小诗     老舍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的默写和作品作家的掌握。
    (1)选自课文《草原》,原文: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8.(本题2分)照样子,写词语。
    (1)描写洪水的词语:泛滥成灾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含有“不”字的成语:势不可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滔滔不绝     浊浪滔天     洪水四溢     念念不忘     美中不足     不由自主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1)根据要求,可知,是写描写洪水的四字词语。如:水流湍急、惊涛骇浪、翻天倒浪。
    (2)根据要求,可知,是写含有“不”字的成语。如:爱不释手、情不自禁、不请自来。
    9.(本题2分)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船上的帆还没张起来。________
    ②请把这张喜报发下去。________
    ③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________
    ④昨天,百货大楼开张了。________
    ⑤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________
    【答案】     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量词。     看、望。     商店开业。     陈设。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①船上的帆还没张起来。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②请把这张喜报发下去。张:量词。
    ③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张:看、望。
    ④昨天,百货大楼开张了。张:商店开业。
    ⑤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张:陈设。
    10.(本题2分)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磅________( )________( )
    更________( )________( )
    尽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     bàng     英镑     páng     磅礴     gēng     三更半夜     gèng     更加     jìn     尽心     jǐn     尽管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字音和组词。
    磅:[bàng](1)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2)用磅秤量(liáng) 可组词:英镑、一磅等;磅[páng](1)〔磅礴〕(2)(气势)盛大,雄伟 。(3)(气势)充满。可组词:磅礴。
    更:[gēng](1)改变;改换。(2)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3)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可组词:更改、更换、三更半夜等;更[gèng](1)副词。(2)更加;越发。(3)再。可组词:更加、更多、更好等。
    尽:[jìn]所有的。可组词:尽力、尽头、尽责等;尽[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可组词:尽量、尽管等。

    三、语言表达(共5分)
    11.(本题5分)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 )自己挨饿,( )不让西蒙的孩子受到伤害。(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
    ②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
    (3)将下面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期中考试考砸了,我忐忑不安地想:“_________”
    【答案】     宁可     也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不应该这样做吗?     回家会不会被父母骂!
    【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选择关联词填空。
    前半句和后半句选择关系,宁可……也不……
    (2)本题考查句子转换的能力。
    ①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a.“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b.“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②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写一段期中考试考砸了我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注意场景是期中考试考砸了,我非常忐忑。我的心情可能会如何,主要刻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就可以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爸爸妈妈看到我的成绩会不会很失望,或者是很生气,毕竟这次数学考了倒数,我一会要怎么做才好呢?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本题15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________”呀!
    山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它们美丽的身躯,为它们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向更深远的天空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2.(3分)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
    13.(3分)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2分)本文语言优美,联想和想象是一大特色。把文中表现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画上“﹏﹏”,并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15.(3分)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描绘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清丽画面。
    16.(4分)“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

    【答案】12.C  A    13.     露珠     小鸟     晨雾     群山     对大自然无比喜爱    14.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向更深远的天空自由飞翔。
    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把“庄严、圣洁的感觉”具体化了,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15.     拟人     比喻    16.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中,我陶醉了,我就是一位仙人,我是这里的主人,我爱你,山林之晨。

    【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

    A.“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意思: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意思: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第一处横线,结合“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和诗句的意思,可知,应该是“朝露沾我衣”,故选:C。第二空结合前文“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和后文“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可知,应该选“鸟鸣山更幽”,故选:A。
    1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二段“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第三段“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第三段“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第四段“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可见,分别写了露珠、小鸟、晨雾和群山。把景物描写得令人陶醉,体现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14.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赏析。
    联想是指通过眼前事物想到其他事物,第6自然段的联想应该是最后一句“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花丛中的一朵,展现出完全融入景色中,物我为一的境界,生动地表露出作者陶醉于景色中的心态,表达喜爱之情。
    15.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从“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等可看出是比喻,从“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等可看出是拟人。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前文作者表达的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可见此处的高歌欢呼也是表达喜爱之意,直接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注意再语言风格上要向文本靠拢。
    如:山林的景色真美啊!晨雾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小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我陶醉之中,有着说不出的喜爱。

    (本题10分)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7.(3分)给这段话加一个小标题。
    18.(4分)文中哪些句子是对五位战士群体的描写?请把这些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格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诱敌上山    18.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了下去。    19.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分析】17.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给文章加标题方法:
    ①根据主要内容概括出题目;
    ②根据文章主旨提炼出题目;
    ③利用相关的景或物做题目;
    ④代表性时间、地点做题目;
    ⑤用主要人物或事件做题目。
    18.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了下去。”是对五位战士群体的描写,写出了战士们痛击敌人的决心。
    19.考查描写方法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
    通读语段可知,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的描写方法是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突出画面感,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同时还能感受到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五、书面表达(共50分)
    20.(本题50分)习作。
    朋友,我们一起快乐奔跑在乡间小路上,寻觅春暖花开的甜蜜;朋友,我们一起并肩奋斗在篮球场上,传递团结协作的力量;朋友,我们一起挥洒汗水在“六一晚会上”,感受激情飞扬的时光……朋友,我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我们拥有战胜苦难的勇气。是啊!朋友,有你真好!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清楚谁是题目中的“你”,为什么“真好”。②描写一件事或几件事,注意场景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③真情实感,字数在450以上。
    【答案】
    有你,真好
    如果说,生活是一首美妙的乐曲,那朋友就是最动听的一个音符;如果说,青春是一场令人畅快淋漓的马拉松,那朋友就是支持你跑下去的最大动力。朋友对我的好,我一直铭记于心,此刻,我想对你的万语千言都只汇成一句话:“有你,真好”。
    大年夜的寒夜,狂风凛冽,让人一刻也不想停留在外边。“冷死了”。我一手捧着盒饭,一手插在口袋里,缩着脑袋,抱怨道:“这鬼天气,要不是参加春晚节目,我才不想出来呢”。我一边发着牢骚,一边加快了脚步朝大厅赶,却没注意到不远处放着一条长凳子。我正走着,冷不丁被这条凳子绊了一下,失去重心,一下子摔在了地上,手中的盒饭也撒了,汤汤水水倒了一地。脚似乎也扭到了,疼到站不起来。
    完了,盒饭都发完了,我自己也没有钱,这下可怎么办呀?
    正当我犯难的时候,你却不知在何时出现在我身旁,还招呼了附近的几个同学,一边帮我打扫干净地上的饭菜,还从自己的盒饭里匀了一半的饭菜给我,我感激的望着你,泪水似乎要夺眶而出。此刻,万语千言都只汇成了一句话:“有你,真好”。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朋友,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陪你一起渡过风风雨雨。此刻,我对你万语千言都汇成一句话:“有你,真好”。
    【详解】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朋友,我们一起快乐奔跑在乡间小路上,寻觅春暖花开的甜蜜;朋友,我们一起并肩奋斗在篮球场上,传递团结协作的力量;朋友,我们一起挥洒汗水在“六一晚会上”,感受激情飞扬的时光……此时你最想和他(她)说些什么?“你”不是陪伴一瞬间,也不是一天一月,而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永远的陪伴。要突出这种形影不离,陪伴左右的惯性;还有就是这“好”字,“有你陪伴”的好处应该明确地在文中反应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好处,体会出情感来;最后就是要注意这个人称“你”,要使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十),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二十):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二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