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肃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675705/0-16918049108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肃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675705/0-1691804910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肃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675705/0-16918049109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肃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肃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肃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南瓜的根系发达,有较强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现将西瓜的芽接到南瓜的茎上,可以提高西瓜产量。这种繁育方法是( )
A. 嫁接 B. 扦插 C. 植物组织培养 D. 杂交
2. 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区分二者的最可靠的依据是( )
A. 是否具有亲本的全部特征 B.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C. 染色体数量是否与亲代相同 D. 是否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3. “飞蝗排空如羽阵,噍类猥众何诜诜。”该诗句中蝗虫所处的发育时期是( )
A. 卵期 B. 若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4. 下列四种昆虫的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
A. 卵→蝴蝶→毛毛虫→蛹 B. 卵→蚕蛾→蛹→蚕
C. 卵→跳蝻→蝗虫 D. 卵→蛹→蛆→蝇
5. 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青蛙有抱对行为 B. 青蛙通过交配完成体内受精
C. 繁殖期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 D. 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6. 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两栖动物的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
②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③环境的变迁、水域面积的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7. 鸡卵在孵化成维鸡的过程中,鸡卵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应该是( )
A. B.
C. D.
8. 鸟类生殖发育要经过多个阶段。对一种鸟来说,亲鸟自身一定会经历的阶段是( )
A. 筑巢 B. 孵卵 C. 育雏 D. 产卵
9.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体现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 遗传现象 B. 变异现象 C. 死亡现象 D. 生殖现象
10. 科学家在细胞核中发现了一种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 )
A. 染色体 B. 病原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11.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模式图,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①
②
③
A
DNA
染色体
基因
B
基因
染色体
DNA
C
染色体
DNA
基因
D
基因
DNA
染色体
A. A B. B C. C D. D
12. 人类精子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 13条 B. 23条 C. 23对 D. 26对
13.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高茎,此现象可解释为( )
A. 矮茎基因消失了 B. 矮茎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C. 矮茎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 D. 子一代矮茎基因全部变异为高茎基因
14. 下列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白化病 B. 红绿色盲 C. 坏血病 D. 苯丙酮尿症
15. 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概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血缘关系近,生活环境相同性较大
B. 血缘关系近,生活习惯相同
C. 血缘关系近,染色体相同
D. 血缘关系近,携带相同隐性遗传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16. 对人类来说,子代的性别主要决定于亲代的( )
A. 性激素 B. 卵细胞 C. 精子 D. 细胞生长环境
17. 正常情况下,一位男性把他的X染色体传给儿子和女儿的概率分别是( )
A. 100%,25% B. 50%,100% C. 0,100% D. 50%,50%
18. 已知一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Aa、AA,则他们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
A. AA、Aa、aa B. Aa、aa C. AA、Aa D. aa
19.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丙:“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上述三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甲、乙、丙
2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水稻的( )
A. 形态结构 B. 生活环境 C. 遗传物质 D. 生活习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1.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上常用马铃薯块茎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______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其优点是能保持植株母体的 ______ ,并加快繁殖的速度。
(2)马铃薯块茎繁殖多代后容易感染病毒,科学工作者利用茎尖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脱毒马铃薯(如图甲所示),然后进行栽培,这种技术属于 ______ 。
(3)马铃薯的新品种通常利用 ______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进行培育,这种生殖方式繁殖的后代具有素代双方的遗传特性。
22. 妈妈从农村的姥姥家带回来的一篮子新鲜鸡蛋引起了小华极大的兴趣。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放在最下面的鸡蛋没被压破,这说明 ______ 能承受一定的外力,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小华想把鸡蛋洗干净,可妈妈说洗后细菌更容易通过鸡卵表面的“眼儿”进入内部,使鸡蛋容易变质。妈妈说的“眼儿”是指 ______ 。
(2)小华想观察鸡卵的结构,于是将一颗鸡卵的内容物倒入盘子里进行观察。他发现卵黄上有个白色小圆点,该结构是 ______ ,是雏鸡开始发育的地方。卵黄的作用是 ______ 。
(3)小华想探究一下这些鸡卵能否孵出小鸡。征得妈妈同意后,他购买了一个鸡蛋孵化器,随机选择10颗鸡卵,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21天后,7颗成功孵出小鸡,3颗却始终没有孵出。这3颗鸡卵没有孵出小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23. 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现有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儿。请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遗传图解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______ 控制的。父母把基因传递给子女的“桥梁”是 ______ 。
(2)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3)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女孩的可能性是 ______ ,这对夫妻生的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______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工作者将一种矮秆(抗倒伏)但不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高杆(不抗倒伏)但抗锈病的小麦做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高杆抗锈病和高杆不抗锈病四种类型,选矮秆抗锈病类型进行繁殖培育,经若干代后便获得了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成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
材料三:新疆的哈密瓜以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山东种植,其果实甜度却大大降低.
(1)材料一中涉及到的小麦性状有哪些? ______
(2)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太空椒的培育原理有所不同,前者是 ______ 育种,而后者是 ______ 育种.
(3)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同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太空椒的变异相比,前者是 ______ 的变异,其根本原因是未涉及到 ______ 的改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是在果树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它不但繁殖速度快,而且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使果树高产优质。将西瓜的芽接到南瓜的茎上,可以提高西瓜产量。这种繁育方法是嫁接。
故选:A。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平时要注意多多积累。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主要看在产生后代的过程中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故选:B。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答案】D
【解析】解: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飞蝗排空如羽阵,噍类猥众何诜诜”该诗句中蝗虫所处的发育时期是成虫期,D正确。
故选:D。
昆虫的发育可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掌握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蝴蝶、蚕、蝇的发育都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跳蝻就是幼虫,可见C正确。
故选:C。
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其中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据此答题。
判断昆虫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还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主要看有没有蛹期
5.【答案】B
【解析】解:A、青蛙是两栖动物,雌雄异体,在生殖季节雌蛙和雄蛙抱对,有利于同时排卵、排精,提高精子与卵的结合几率,提高受精率,A正确。
B、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受精在水中进行,为体外受精,B错误。
C、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属于繁殖行为。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C正确。
D、青蛙的幼体为蝌蚪,蝌蚪与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不同,所以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1.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青蛙的发育过程: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与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幼蛙,幼蛙逐渐长大为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6.【答案】D
【解析】解: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水里发育,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者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可见ABC的说法都正确。
故选:D。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内容较为琐碎,需细心理解。
7.【答案】B
【解析】解: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鸡卵在孵化成雏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卵黄,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因此鸡蛋内有机物含量会逐渐减少。因此B中的曲线符合题意。
故选:B。
鸡卵在孵化成雏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卵黄和卵白,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因此鸡蛋内有机物含量会逐渐减少。
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可结合鸟卵的结构图来掌握。
8.【答案】D
【解析】解: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6个过程,即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其中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阶段有3个,即求偶、交配、产卵。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与鸟的生殖发育有关的动物行为,可以从鸟的生殖发育的特点来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所有鸟类都要经历的阶段有是求偶、交配和产卵。
9.【答案】B
【解析】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是说不同的叶子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体现了自然界中变异的普遍性。
故选:B。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学会分析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谚语。
10.【答案】A
【解析】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故选:A。
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
掌握染色体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可知“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因此题图中的①是基因、②是DNA、③是染色体。
故选:D。
细胞核是细胞中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12.【答案】B
【解析】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
故选:B。
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假如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3.【答案】B
【解析】解:A.控制矮茎的基因并没有消失,仅仅是其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A不符合题意。
B.矮茎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子一代表现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但基因不纯合,隐性基因只是不表现但没有消失,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可表现出隐性性状,B符合题意。
C.矮茎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矮茎基因为隐性基因,会遗传给后代,在与显性基因同在时,隐性基因不表现但没有消失能够遗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
D.子一代矮茎基因全部变异为高茎基因,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子一代都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存在不表现,不是全变异为高茎,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基因有显隐性之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高茎,由题干推测高茎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子一代表现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但基因不纯合,隐性基因只是不表现但没有消失,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可表现出隐性性状。
掌握基因显隐性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等都属于常见的遗传病。坏血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属于营养物质缺乏症,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C。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据此解答。
掌握遗传病的概念,了解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即可解答本题。
15.【答案】D
【解析】解: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医学依据是近亲结婚血缘关系近,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加。
故选:D。
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及其原因。
16.【答案】C
【解析】解: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即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
故选:C
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从性染色体的来源看,人类来说性别是男还是女,主要决定于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性染色体是X还是Y.是X就是女性,是Y就是男性.
17.【答案】C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下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父亲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正常情况下,一位男性把他的X染色体传给儿子和女儿的机会分别是0、100%。
故选:C。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18.【答案】C
【解析】解:已知一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从遗传图解看出,则他们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有AA、Aa。
故选:C。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并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19.【答案】B
【解析】解:甲: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同卵双胞胎的哥哥阳光照射皮肤较黑、弟弟阳光很少照射皮肤较白,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正确;
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同样是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乙同学说法错误;
丙: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也与基因有关,而不是无关,丙同学说法错误。
故选:B。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20.【答案】C
【解析】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改变了水稻的遗传物质,使优良的基因重组在一起,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提高了作物产量。
故选:C。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1.【答案】无性 遗传特性 组织培养 有性
【解析】解:(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如生产上常用马铃薯块茎进行繁殖。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用根、茎、叶进行的繁殖又叫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2)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3)有性生殖优点: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它们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马铃薯的新品种通常利用有性生殖进行培育,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无性;遗传特性。
(2)组织培养。
(3)有性。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2.【答案】卵壳 气孔 胚盘 为胚盘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鸡卵没有受精或温度不适宜
【解析】解:(1)卵壳起保护作用,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2)卵黄上有个白色的小圆点,该结构便是⑤胚盘,是雏鸡开始发育的地方。卵黄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
(3)只有受精的鸡卵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孵化出小鸡,所以3颗鸡卵没有孵出小鸡可能的原因是,鸡卵没有受精或温度不适宜等。
故答案为:
(1)卵壳;气孔。
(2)胚盘;为胚盘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3)鸡卵没有受精或温度不适宜。
鸟卵的结构如图所示:
。
关键是熟记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可结合鸟卵的结构示意图来理解记忆。
23.【答案】基因 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 Aa aa 50% 75%
【解析】解:(1)以上遗传图解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父母把基因传递给子女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2)遗传图解如图: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据图可知,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女儿是单眼皮,由于隐性基因a控制,女儿的基因组成是隐性基因纯合,为aa。
(3)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看出,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因此,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女孩的可能性是50%。由于Aa的遗传并不表现出性别差异,这对夫妻 Aa×Aa,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aa)可能性为50%×50%=25%,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1-25%=75%。
故答案为:(1)基因;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
(2)Aa;aa;
(3)50%;75%。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受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受基因(a)控制”,则双眼皮的基因型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型是a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4.【答案】高秆与矮秆、抗锈病与不抗锈病;杂交;诱变;不可遗传;遗传物质
【解析】解:(1)材料一中涉及到的小麦性状有高秆与矮秆、抗锈病与不抗锈病;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遗传;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秆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类型,这种现象叫变异.
(2)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是利用了杂交育种,而太空椒的培育原理是利用太空环境诱变育种,因此前者是杂交育种,而后者是诱变育种.
(3)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而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太空椒的变异相比,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
(1)高秆与矮秆、抗锈病与不抗锈病
(2)杂交;诱变
(3)不可遗传;遗传物质
性状(traits)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变异的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肃宁五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情景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