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5764/0-16918050041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5764/0-16918050041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75764/0-16918050041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展开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
专题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绘了前两句诗点明了地点:______;时间:______;季节:______;天气:______。
3.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______是静态,______是动态,从诗句中我仿佛看到了______,听到了______。
5.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 )。
6.将诗句补充完整。
7.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 朝_____,全诗主要描写了_____季_____ (时间)的景色。
8.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9.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
10.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_”字可以看出来。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 。
风一更,雪一更, , 。
12.把词补充完整。
13.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词牌名是___________.
14.词又叫______,分为______两阕。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______的情景,下阕描写了词人______的情景。
15.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6.“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指的是_________,“此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7.我能用成语来形容这样的行军生活之艰难:
18.分享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19.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夜深了,词人站在军帐外,他在望向何处?心里又在思念谁?
二、品读选文,回答问题。
春天最美——黎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 )着鱼肚色的天空,( )上微微的红晕,( )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20.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段中用“——”画出来。
21.把句中表示颜色的字词画上波浪线。
22.在句中的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动词。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作用是( )(多选)
A.给云以生命。
B.写出了天空中云的颜色的变化过程。
C.写出了云的动态之美。
D.写出云的静态之美。
夏天最美——夜晚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 )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2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4.选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场景中的夏夜美景。
25.“这情景着实迷人”中的“这情景”是指____的情景,呈现了一种朦胧的美。
26.对作者笔下的夏夜之美理解正确的是( )
A.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描写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了。
C.运用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夜的美丽。
27.文中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中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8.夏夜的美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写一写。
即使是________的夜晚,也有________,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黄昏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_____归鸦_________地朝窠里飞去。_________的大雁,在高空中_________,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_。
29.按原文填空。
30.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黄昏的美丽。
31.匆匆归巢的乌鸦、比翼而飞的大雁让人感到美,是因为( )(多选)
A.它们那悦耳的鸣叫带来了秋天的信息。
B.比翼而飞的大雁像人一样充满感情,团结、恩爱。
C.着急归巢的乌鸦让人想到乌鸦反哺,父母着急照顾子女的情景。
冬天最美——早晨
冬天最美的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32.请用“ ”划出选段的中心句。
33.选段对于落雪的描写属于_________态描写,手捧火盆的情景属于___________态描写。
34.选段中的“扫兴”表现了( )
A.作者看到火盆时的兴奋心情。
B.作者爱冬,主要是喜爱冬天早晨手捧火盆的温暖和谐之美。
C.作者看到了冬天的温暖,无比幸福。
D.作者领略到了冬天的美丽景象,感到白灰美丽。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①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②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5.画“ ”这句话可以用文中的词语“____________”来概括。下列词语中与它意思相反的是( )
A.眼花缭乱 B.目不暇接 C.应对自如
36.第①段是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这是“我”第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场景。
37.下列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鸟嬉戏、生动热闹的场面。
B.按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概括写“眼睛应接不暇”,再具体写鸟儿热闹欢腾的景象。
C.体现了从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特点,先写众多的鸟儿让人应接不暇,再细写画眉的自由快乐。
38.画“ ”句子中的第一个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第二个“鸟 的天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鸟的天堂”已经成了一处旅游胜地,请你为“鸟的天堂”设计一则宣传语。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fènɡ fénɡ)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0.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
41.在文中的括号内用“________ ”标出合适的词语或正确的读音。
42.第1自然段,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_________ 的顺序来观察的。
43.你从画线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44.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_ 的语气。
四、品读选文,回答问题。 。
《月迹》(节选)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45.在短文中找出反义词写下来。
高兴( ) 盈( )
46.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47.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的______(静态 动态)变化,体现这一变化的词语是:先、_________、________。
48.请仿照文中划线句的这一写法,写一写日出或日落的过程。
五、阅读欣赏,学习方法。
日出即景
6点左右,黑夜悄悄地藏到了茂密的树叶下,躲进了撒满露珠的草丛中。于是,大地从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
啊,变了,变了!6点10分,东方的天空中出现了淡蓝色的云彩,最远处是细细的如抛物线般的金黄色的云彩。
慢慢地,金黄色的云彩向四周扩散,把天空染得如同一幅美丽的油画。不一会儿,东边的天空变得十分耀眼,银白色的光洒满整个天空。这时,一对美丽的云雀从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飞过,给美丽的天空增添了光彩。
转眼间,天空变成了橘红色的。就在这一瞬间,火红的太阳从云层中冉冉升起,犹如一根无形的线扯起的圆形红灯,不到两分钟太阳便跳了起来。太阳起初是红色的,可是转眼间就射出万道金光,金光迅速地洒向天空,洒向大地,洒向天地间的万物。不多时,太阳已升高了很多,阳光给堤下的防护林披上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水红色轻纱。之后,太阳变得像银子一般白,射出银白色的光,给厂房、烟囱、点点片片的田园村舍披上了盛装……
我所熟识的家乡,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壮丽了!我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浑身散发着无穷的力量。
49.本文开头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离去、_____来临的情景写得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50.从“6点左右、________、慢慢地、______”这些词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_____顺序来写日出过程中天空景物的变化的。
51.天空中云彩的颜色有哪些变化?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写下来。
52.画“——”的句子属于( ),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 )。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53.作者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美景的变化,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日出美景图。
参考答案
1.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空山 晚上 秋天 雨后
3.唐 王维 居住在山中时所看到的秋天黄昏的景色
4.明月 清泉 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林里 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淙淙流淌的声音 5.洗完衣服的女子的谈笑声透过竹林传来,渔船顺流而下,水中的莲叶跟着摇曳。
6.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7.唐 张继 秋 半夜
8.B
9.月亮 秋霜 枫树 渔火
10.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
11.孤独寂寞 愁
12.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13.清 纳兰性德 长相思
14.长短句 上下 行军艰难 被风雪声吵醒,思念故乡
1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6.故乡 风雪声 思念家乡
17.风餐露宿 幕天席地 跋山涉水
18.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9.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温柔的妻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子。
20.春天最美是黎明
21.鱼肚色 红 红紫红紫 彩
22.BC
23.即使 也
24.月夜 暗夜 雨夜
25.萤火虫在雨夜飞行
26.A
27.B
28.阴云密布 三五个孩童在庭院中嬉戏
29.点点 急急匆匆 成群结队 比翼而飞 心旷神怡
30.乌鸦归巢 大雁高飞 风声虫鸣
31.BC
32.冬天最美的是早晨。
33.静 动
34.B
35.应接不暇 C
36.动态 二/2
37.A
38.那棵大榕树 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
39.独木成林,众鸟齐鸣,“鸟的天堂”,名不虚传!
40.鸟的天堂 巴金
41.逼近 zhū shǔ chuí 展示 cù fènɡ sì
42.树枝 树干 树根 由远到近
43.体会到榕树长势十分茂盛,充满了生命力。
44.赞美
45.失望 亏
46.穿衣镜里月亮的变化。
47.拟人 动态 再 渐渐
48.太阳刚出来时,总是害羞地躲在山后面冒出半边脸,慢慢地胆大起来,逐渐爬上半空,这时太阳圆得像一个大火球。
49.拟人 黑夜 白天
50.6点10分 转眼间 时间
51.淡蓝色 金黄色 橘红色
52.A B
53.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