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专题卷(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8单元专题卷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8单元专题卷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共10页。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上册第8单元专题卷
专题02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展1点为三更。②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③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④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是谈读书,这首诗与课文中的语段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试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与感悟。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4.这两首七言绝句《观书有感》都出自____(朝代)大学问家____。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_______”的生动感受。
5.诗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句。“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_________。
6.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
那得:__________。 清:__________。 如:__________。
为:_________。 向来:_________。 推移力:_________。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渠”指的是( )
A.方塘 B.河渠
8.《观书有感》(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9.《观书有感》(其二)借助______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10.写写下面诗句的意思。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上面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作者“观书”的感受,借景揭示深刻的哲理。
B.《观书有感(其一)》是借景喻理的名诗,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
C.《观书有感(其二)》是说创作艺术基本功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三、阅读课内选文,回答问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 、 。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2.把原文补充完整。
13.这段话是_____代______(谁)说的,其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B.则/眼不看仔细
C.心眼/既不专 D.眼口/岂不到乎
15.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这段话中提到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读语段,体会作者的读书收获。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17.作者把“读万卷书”说成是“唯一的消遣”表明了( )
A.作者喜欢读书 B.作者的业余爱好很少
18.作者读书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冰心认为好书的标准有( )(多选)
A.故事耐人寻味,情节精彩,不烦琐
B.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C.描写朦胧,词句华丽,注重情感抒发
D.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
20.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相辅相成的,都会有所收获。( )
(2)《封神榜》《荡寇志》这两本书没有一点儿可取的价值,因此没有可读性。( )
(3)读了选文,我知道蕴含着真情实感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因此我们在习作时,可以写身边的真实事情,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
21.“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作者用俗语简单、明晰地写出了读书时__________的重要性。
(2)像“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样的俗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内选文,回答问题。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23.“长生果”的原意指_______,在选文中指___________。
24.文段的主要内容是( )
A.讲“我”少年时代的读书感受。 B.讲读书的好处。
C.讲“我”读书的收获。
2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文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 )
(2)第二自然段是景物描写,写出了作者郊游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
26.仿句。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推荐一本书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书,是带我们去遨游知识海洋的潜水艇;书,是带我们走向文明乐土的一道彩虹。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是弗兰克·鲍姆写于1900年的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多萝茜的小姑娘被龙卷风吹离了家乡,为了回家,在一位善良的女巫的指点下,来到翡翠国寻找伟大的奥芝帮忙的经过。一路上,多萝茜遇到了需要大脑的稻草人、需要心的铁皮人和需要胆量的狮子,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达到了目标。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里面有碧绿的翡翠城、充满诱惑的罂粟花丛、美丽而易碎的瓷器国。还有个性不同的主人公们:好巫婆和坏巫婆,“伟大的术士”奥芝。奥芝变化多端,让人害怕的是,每个人都见不到他的真身,多萝茜最终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令人意想不到……
《绿野仙踪》除了有好看的情节以外,还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给予自己信心和希望。同时,遇到困难时,大家要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小伙伴们,《绿野仙踪》的故事非常好看,让我们和小姑娘多萝茜、稻草人、铁皮人、狮子一起去探险吧!
27.作者开头引用 ________,说明了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将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书的重要性。
28.第_____自然段概述了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段属于_______ (详写 略写)部分。
29.画“——”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画“ ”的句子是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的作用。
31.你觉得《绿野仙踪》是本怎样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读书使人优美(节选)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 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 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32.读了短文,我知道“做一个美好的人”,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最简单的美容之法,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对短文中画“ ”的句子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的过程是不断体验快乐的过程。这种快乐非常容易得到,而且数量又多。退一步讲,就是把“我”大半生生活中得到的所有快乐加在一起,恐怕都抵不过读书所能得到的快乐。
B.“我”爱读书,读书让“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相比之下,生活中“我”得到的其他快乐并不多,是完全抵不过读书得到的快乐的。
C.对“我”来说,生活中快不快乐并不重要,读书中得到的快乐才重要。因为“我”曾经尝试把大半生所有的快乐都加在一起,结果都没有读书得到的快乐多。
34.在短文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读书可以使人变得优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我要一本书》,完成练习。
我要一本书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有名的科学家。他是渔民的儿子。12岁的时候,白天,他跟着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
有一次,罗蒙诺索夫的父亲在海上捕鱼,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不一会,海上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
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地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了。渔船恢复了平静。
狂风过去以后 父亲把他拉到身边 笑眯眯地说 孩子 我要奖赏你的勇敢 给你买件麂皮上衣 好吗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
“我要一本书,爸爸,其他我什么都不要。”
“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
“爸爸,我要一本什么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
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地睁圆了眼睛。
35.给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3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静( ) 紧急( ) 惊奇( )
37.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不要改变句子意思。
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我要一本书,爸爸,其他我什么都不要”这句话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假如你是罗家诺索夫,你会要什么礼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每天半夜三更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没有勤奋学习。
2.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尽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3.课文中的语段从读书的态度、读书的方法谈读书,而这首诗是从读书的时间这一角度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应该在年少时期就努力奋进,好好学习,免得到老的时候后悔。
4.宋 朱熹 观书
5.设问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6.怎么会 清澈 如此,这样 因为 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动。
7.A
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巨舰
10.问池塘的水为何那仫清澈?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送过来。 往日水少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推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11.A
12.心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
13.宋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4.A
15.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反问 心到最重要
16.“读书有三到”这个读书方法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明白读书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样才能牢记知识。我运用这种方法,在读书时心、眼、口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7.A
18.知道了许多事情,认识了许多人物,也会挑选、比较着看书了。
19.ABD
20.√ × √
21.针对这样的书,“我”看不下去,头脑中自然也不记得什么。这句话暗指这些书很无趣。
22.对比选择 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23.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 具有“丰富营养”的书籍
24.A
25.× ×
26.我们的良师益友 我们前进路上的明灯
27.高尔基的名言 长者 导师 朋友 钥匙 潜水艇 彩虹 排比 比喻
28.二 略写
29.抒发了作者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30.过渡 承上启下
31.既有趣又能让我们懂得一定道理的书。
32.心灵的美好 外表的美好 读书
33.A
34.作者是从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读书的时候,深深会会心一笑,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这两个方面来说读书可以使人变得优美。
35., , :“ , , , ?”
36.安静 危急 惊讶
37.一件麂皮上衣比得上一本书。
38.这句话说明了罗蒙诺索夫非常想得到书,想学到知识。
39.我会要一盒彩笔,画出生活的多姿多彩,画出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