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第4单元专题卷01 字词句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75900/0-16918052955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第4单元专题卷01 字词句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75900/0-16918052955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第4单元专题卷01 字词句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75900/0-16918052955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专题卷(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
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第4单元专题卷01 字词句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第4单元专题卷01 字词句,共9页。
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
语文部编版9年级下册第4单元专题卷专题01 字词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真挚(zhì) 宇宙(zhòu) 柏树(bó)B.惨淡(cǎn) 意匠(jiànɡ) 赋予(fù)C.渲染(rǎn) 惆怅(chánɡ) 碧空(bì)D.熟悉(shú) 朝暮(cháo) 朴素(pǔ)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她的温声细语在耳边流淌,仿佛阳光穿透浓荫,撒下一地的色彩斑澜。B.让我们以志向为矛、以坚韧为弓,持之以恒地捶打命运这堵厚实冰冷的墙。C.读书可不求甚解,但不可潦草应付;可咬文嚼字,但不可吹毛求次。D.一阵暖风熏过,花儿们抖落一冬的沉闷,相互拥抱嘻闹。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B.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C.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D.那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B.从2014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C.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5.下面几句话应依次填入的一项词语是(1)这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__________的布。 (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2)“这布是__________的!精致的!”大臣们都附和着。(3)这样,皇帝就在那个__________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A.美丽 富丽 华丽 B.美丽 华丽 富丽C.华丽 美丽 富丽 D.华丽 富丽 美丽6.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②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④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A.①并列 ②因果 ③转折 ④递进B.①递进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C.①并列 ②假设 ③转折 ④因果D.①递进 ②因果 ③递进 ④转折7.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书籍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 ,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2)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 了。(3)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 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A.湮没 耽搁 关于 B.淹没 耽误 关于C.淹没 耽误 对于 D.湮没 耽搁 对于9.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首歌谣,________口头唱,________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2)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________了。(3)我们________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A.虽然 还 拓展 鉴赏 B.不但 还 扩大 鉴赏C.虽然 但是 扩大 欣赏 D.不但 而且 拓展 欣赏10.文章修改润色,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B.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作出修改。C.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可见,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D.修改文章时先看文章语言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首先要着眼于全篇,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1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怡情( ) 狡黠( ) 诘难( ) 滞碍( ) 阐证( ) 死抠( ) shè( )猎 zǎo( )饰1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1)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chóu chànɡ(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2)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 jū nì( )于文字。(3)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xīn kuànɡ shén yí(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 )之人。13.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 )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 )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 ),都要费许多笔墨。14.填空。(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____。15.指出下面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1)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2)在阴云和海的中间,得意扬扬地掠过了海燕……( )(3)这胜利的预言者叫了:——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1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2)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现在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3)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4)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佳句。(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8.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______(充满 充实 充分)的理由。(2)要想把经典著作读______(懂 完 透),懂得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______(丢弃 放弃 放松)了整体。19.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微笑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例句: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诘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寻章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味同嚼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吹毛求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咬文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豁然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班级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1)抓住特点,驱遣想象,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不少于100字。语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B3.A4.C5.B6.B7.C8.D9.B10.D11.yí xiá jié nàn zhì chǎn kōu 涉 藻12.(1)惆怅 (2)拘泥 (3)心旷神怡 (4)吹毛求疵13.chuànɡ pín xù xiào14.(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15.(1)反问 (2)拟人 (3)比喻、拟人16.(1)比喻论证 (2)对比论证 (3)道理论证 (4)举例论证17.(1)使心情愉快。(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3)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儿。18.(1)充分 (2)透 (3)放弃19.微笑如同一汩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 微笑如同一缕春风。吹拂我们忧伤的心灵。20.(1)使心情愉快。 (2)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5)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 (6)指一下子就彻底明白。21.(1)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亲切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2)示例:雨天的黄昏更富有诗意。蒙蒙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染绿了草,碧绿了树。几只紫燕在雨丝中穿来穿去,撒下一串绿色的音符。村头谁家篱墙上三两枝性急的杏花,已经灼灼地挑在雨幕里,明媚而清新,使人想起“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意境来。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