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课件PPT+教学详案
展开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教材简析】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8课,是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深化。本课从空气是一种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继续认识空气,学生将开展调查、交流和学习活动,从更多维度、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对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将通过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基本性质,从而认识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意识到空气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学情分析】
在前面七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多种方法的研究,对空气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是较为碎片化的,不连贯的,因此需要学生较为系统地进行总结和归纳,更加连贯地思考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空气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环境的重要关系,需要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而且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2.通过调查和研讨,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科学思维:
1.通过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梳理出空气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空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2.通过制作图表、气泡图或短文写作的方式,整理和归纳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探究实践:
1.能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完成调查记录表。
2.能回顾、总结和归纳整个单元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气泡图或短文。
态度责任:
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第一节课画的气泡图等,便签纸,长纸条,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空气在哪里?(预设5分钟)
1.提问: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哪些地方有空气的踪迹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教室里、天空上,因为我们能呼吸/水里,鱼儿能在水里呼吸)
2.追问:土壤里有空气吗?
(预设:有,土壤里也有小动物)
3.将一块泥土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通过投影展示现象。
4.出示大气层图片、水中鱼儿图片和土壤图片并小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水中也能溶解一部分空气,供水生动物呼吸,就连土壤中也有空气的踪迹,可见空气随处可见。
5.提问:随处可见的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呢?(板书: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为“空气随处可见”结论的得出做铺垫。同时学生对土壤中是否存在空气是没有清晰的认识的,通过小实验可以直观地看到土壤中的空气,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空气与生活(预设18分钟)
1.提问:我们利用空气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一起做个小调查吧!
调查要求:
(1)小组内每个成员要举出人们利用空气的3个例子,分别写在便签纸条上。
(2)完成后小组成员将便签纸汇总在一起,将例子进行分类汇总,将相似的放在一起。
(3)小组讨论,将大家都认可且认为重要的1-3个例子写在老师提供的长纸条上。
(4)各小组将纸条用磁铁固定在黑板上。
2.请学生将黑板上张贴的例子进行再次分类和汇总,教师将重复的去除,留下具有代表性的纸条。
3.请书写纸条(留下的)的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想法。
4.小结:可见,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空气。
5.提问:空气如此重要,人类的的哪些活动会对它造成破坏呢?
(预设:烧垃圾,工厂排放废气,汽车尾气)
6.追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呢?
(预设:绿色出行,植树造林,不焚烧秸秆)
7.小结:是的,我们要爱护空气(大气),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举例的方法可以让全员参与到调查中来,充分挖掘他们的前概念。通过分类汇总和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筛选信息、分类汇总的能力,同时减少需要研讨的例子数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和研讨,培养学生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单元知识梳理(预设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整理,并完善到班级记录表上。
2.出示第一节课气泡图,引导:《空气》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下面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梳理要求:
(1)结合教材和记录本,明确每节课的实验或活动,找出重点知识。
(2)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出几个大方面。
(3)对照第一节课的气泡图,看看哪些可以补充进去,哪些有问题需要修改。
3.请学生代表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和修改,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对气泡图进行完善。
【设计意图】班级记录表是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和内容的完整记录,记录表的整理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单元知识梳理。气泡图的修改和完善使学生将现在与之前进行对比,纠正错误认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系统化,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物质的认识在发展、在进步。
四、课后再复习(预设2分钟)
1.结合教材39页布置课后任务: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再次复习,如用表格对比空气 、水和石头的特征,或者用短文介绍空气。
2.复习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单元内容进行再次梳理。(梳理时不参考任何资料)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单元知识梳理时间短,容量大,学生很难一次性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课后进行再次复习和梳理。而检验复习效果,判断学生是否对单元知识有了系统认识的有效方法就是不参考资料,用头脑中的知识和逻辑制作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空中——大气
空气随处可见 水中
地下
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空气。——爱护大气
保护环境
【疑难解答】
1.学生对大气层破坏以及空气污染的现象感受不深,重视不够,很难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
由于很多学生生活的环境远离工业区以及近年来环境治理的结果,学生身边较难看到破坏大气层和空气污染的现象,因此学生的感受并不明显。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和相关视频以及出示一些破坏大气层和污染空气的照片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识,从而为环保思想的培养做铺垫。
2.单元知识梳理时学生很难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归类,形成系统的认识是单元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和习惯。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梳理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由总到分,即从单元主题开始,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方面,然后分析知识所属类别,将知识放入对应的方面里。另一个是由分到总,即分析每个知识点所属类别或方面,将同一类的放在一起,用关键词总结出它们的类别,然后补充在单元主题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知识属于主题的哪个方面,一边进行梳理和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