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ppt课件
展开第二十四章 圆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并能利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2.经历画图、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3.在运用切线长定理解题的过程中渗透方程的思想,学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题;
4.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难点:切线长定理的推理与证明过程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学习目标】 1.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并能利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2.经历画图、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3.在运用切线长定理解题的过程中渗透方程的思想,学会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题; 4.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求知欲. |
熟悉学习目标 |
通过学习目标让学生熟悉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着眼设计. |
问题:你还记得童年时玩的悠悠球吗?在玩悠悠球时是否想过它的转动过程中还包含着数学知识? 问题:观察悠悠球转动时的内部结构,从中你能抽象出什么样的数学图形? 球的整体和中心轴可分别抽象成圆形 被拉直的线绳可抽象成线段
这些图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线绳所在的直线和中心轴所在的圆相切 |
认真观看并思考
|
通过熟悉的童年玩具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吗?
思考:如果点P是圆外一点,又怎么作该圆的切线呢?过圆外的一点作圆的切线,可以作几条? 可以作两条切线 教师给出切线长的概念 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思考:切线长和切线有什么区别? ①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 ②切线长是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可以度量.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在半透明的纸上画出这个图形,沿着直线PO将图形对折,图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 猜想:PA=PB ∠APO=∠BPO 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连接OA,OB ∵PA和PB是⊙O 的两条切线, ∴OA⊥AP,OB⊥BP. 又OA=OB,OP=OP, ∴Rt△AOP≌ Rt△BOP. ∴PA=PB, ∠APO=∠BPO
思考:下面是一块三角形的铁皮,如何在它上面截下一块圆形的用料,并且使截下来的圆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请动手画一画. 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确定圆心和半径. 怎样确定圆心的位置? 作两条角平分线,其交点就是圆心的位置. 圆心的位置确定后,怎样确定圆的半径? 过圆心作三角形一边的垂线,垂线段的长 就是圆的半径. 作法: 1.作∠ABC、∠ACB的平分线BM和CN,交点为I; 2.过点I作ID⊥BC,垂足为D; 3.以I为圆心,ID为半径作⊙I,⊙I就是所求.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
学生思考并画出切线
认真思考并作图
熟悉切线的判定定理及两个要素
熟悉切线长和切线的区别
思考、探究、猜想
思考写出证明过程
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理解并熟悉概念 |
通过作图操作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后面要讲解的内容作铺垫.
通过探究、画图等过程,让学生发现:过圆外的一点画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引出切线长的概念作铺垫.
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切线长的概念.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并通过探究、猜想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并引出后面的切线长定理.
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切线长定理,同时要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以“问题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出“如何在三角形内画一个圆,并且圆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解决问题,同时为引出三角形的内切圆作铺垫.
|
环节三 应用新知 | 【例】△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BC=14,CA=13,求AF、BD、CE的长. 提示:关键是运用切线长定理,将相等线段转化集中到某条边上,从而建立方程.
解:设AF=x, 则AE=x, CD=CE=ACAE=13x, BD=BF=ABAF=9x. 由BD+CD=BC,可得 (9x)+(13x)=14. 解得x=4. 因此AF=4,BD=5,CE=9. |
明确本题的做法
|
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切线长定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渗透方程思想,让学生学会运用代数思想解几何题.
|
环节四 巩固新知 | 1. 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OA=3. (1)若AP=4,则OP= ; (2)若∠BPA=60°,则OP= . (3)若∠BAC=25°,则∠APB= . 2.如图,在△ABC中,点O是内心,∠ABC=50°,∠ACB=70°,则∠BOC= . 3.如图:从⊙O外的定点P作⊙O的两条切线,分别切⊙O于点A和B,在弧AB上任取一点C,过点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且PA=6.求:△PDE的周长. 答案: 1. (1)5; (2)6; (3)50°. 2.120° 3. 解:∵直线PA,PB,DE分别与圆相切于点A,B,C ∴PA=PB, DA=DC, EB=EC ∴C△PDE =PD+DE+PE =PD+DC+CE+PE=PD+DA+EB+PE =PA+PB=2PA=2×6=12 ∴ △PDE的周长为12. |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
环节五 课堂小结 |
|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 通过小结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
环节六 布置作业 |
教科书第100页 练习第1、2题 第101页 习题24.2 第3、11题 |
课后完成练习 |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数学九上pptx、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九上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数学九上pptx、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九上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课件PPTpptx、242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详案docx、24222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