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内嵌式视频+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pptx
    • 原卷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1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2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3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4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5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6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7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第8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原卷版】第1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原卷版】第2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原卷版】第3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解析版】第1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解析版】第2页
    人教版八上物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6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八上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pptx、人教版八上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人教版八上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选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版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40cm时,在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的范围内,能找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像(均填写写像的性质)。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物体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__选填“物体”或“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答案】1530cm,倒立、缩小、实;不能,光屏,正立、放大、虚。【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u=40cm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即1530cm之间。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物体在焦点以内,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无像,眼睛应在光屏一侧观察。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点,如图所示,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最小的像。(2)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最大的像。(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像。(4)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得到清晰像时,屏离开透镜最远。【答案】1a;(2c;(3de;(4c【解析】屏上出现像时,一定为实像,此时物距大于焦距,且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越小;反之,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屏上不出现像时,物体在焦点或焦点以内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答案】A【解析】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且像距大于物距,所以A正确。所以选A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解析】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物距U=2f,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选C5. 关于凸透镜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可能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可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C【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像可以放大、等大或缩小;成虚像时都是正立、放大的。所以选C6.图3所示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情景,所用透镜焦距为10cm1)图中A___________B___________2)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目的是为了______3)图示情景验证的是凸透镜成________像的特点(填写像的性质)。4)如果还要验证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不移动凸透镜的情况下,应把蜡烛移到____cm选填小于3030~4040~50,光屏移到_______cm处(选填大于7060~7050~60【答案】(1)光具座光屏;(2)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倒立、缩小、实;(430~40;大于70【解析】(1)图中各元件的名称为:A是光具座,B是光屏。2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烛焰的中心和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图示情景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验证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4要验证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物距应该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该把蜡烛移到“30~40”cm处;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应该移到大于70cm处。7. 如图4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其成像的条件是                          【答案】放大,物距小于1倍焦距   【解析】由题图知,物距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物同侧。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小于1倍焦距。8.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cm,对于此时成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C.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D.可能是放大的虚像 【答案】B【解析】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20cm=2f所以焦距f10cm若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cm,则有两种情况:一是当物距为25cm(向左移)时, 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是当物距为15cm(向右移)时, 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知:凸透镜成的实像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所以选B    9.如图6所示,abcd在凸透镜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  )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 物体在a2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的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物体在b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能观察到物体的像;该选项符合题意。C. 物体在c在焦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物体在d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左侧,但光屏在侧,因此光屏上得不到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a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找不到像,故A错误;B.将蜡烛移至b处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故B错误;C.将蜡烛移至c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D.将蜡烛移至d处时,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11.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7所示。1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烛焰放在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到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厘米2然后将烛焰放在距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清晰的实像。    【答案】1102)放大  【解析】1)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烛焰放在30厘米刻度处,此时物距为u=50cm-30cm=20cm,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物体位于2倍焦距处,物距等于2倍焦距,U=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2将烛焰放在距透镜15cm处,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二、巩固与提高1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当物体距该透镜8cm时,所成的像可能是   A  倒立缩小的像 B 倒立等大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答案】C【解析】物体离凸透镜12cm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为:        2f﹥U﹥f2f﹥12cm﹥f,即凸透镜的焦距是在612cm之间;当物体距该透镜8cm时,则有两种情况:物体可能位于焦点以内(例如焦距为11cm时)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可能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例如焦距为7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凸透镜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所以选C1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D.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答案】C【解析】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f =40.0cm-30.0cm=10.0cm;故A错误;B.由图可知,物距处于f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C.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C正确;D.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故D错误。故选C14.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答案】B【解析】A.物距等于像距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v=2f =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故A错误;B.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说明更换为透镜乙后,成像更近,像变小(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故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故B正确;C.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因此更换为透镜乙后,物距大于2f,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故C错误;D.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若透镜乙的焦距为5cm以下,则像在5cm10cm之间,则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故D错误。故选B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B. 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投影仪上C. 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答案】D【解析】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原理。        物距u大于2f,即30cm2f,所以f15cm        像距:fv2f,即f20cm2f,所以10cmf20cm;综合上述分析10cmf15cm所以AB均错误;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时,物距在变化,则像距也随之变化,只有移动光屏才可以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C错误;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时,当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则根据光的可逆性可知,现在的像距就是原来的物距,大于物距,所以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该现象正确。所以选D1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7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若此时人脸到摄像头的距离为1m,则像到摄像头的距离:_________(选填字母)A可能是1m    B一定是0.5m    C可能是0.2m【答案】凸,缩小,C【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u2f1m2f,焦距f﹤0.5m,像距fv2f。因为焦距最大值小于0.5m,最小值不确定,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17.如图8所示,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_____(选填变长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____(选填)像.【答案】变长,实。    【解析】玻璃瓶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uf),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所以铅笔先逐渐变长(大);当物距刚刚超过一倍焦距时,此时物距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1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①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______范围内(选填标号);A40~ 50 cm       B50~ 60 cm        C60~ 70 cm     D70~ 80 cm②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______)。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几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靠近远离)我们;③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焦点8 cm处,此时移动光屏_____(选填一定可能找到像。【答案】①B;②小,远离;③可能。    【解析】①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在15cm刻度线的位置,则物距为u=40cm-15cm=25cm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应该在标尺刻度的50~ 60 cm之间,故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50~ 60 cm范围内。②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则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故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③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焦点8 cm处,有两种情况:此时如果在焦点(30cm)的右侧,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此时如果在焦点(30cm)的左侧,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导立放大的实像,能在光屏上找到像。综合两种情况,当移动光屏时,可能找到像。19.如图11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让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点。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保持各器件的位置不变,将平行光源换成烛焰。接着需移动光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最终光屏应处在光具座70cm刻度线的     (选填“左”或“右”)侧,光屏上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答案】10.0;找到像;左;缩小。【解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光屏上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2)保持各器件的位置不变,将平行光源换成烛焰,由图知物距u=50cm﹣5cm=45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v2f,所以10cmv20cm像在50cm+10cm=60cm50cm+20cm=70cm之间,最终光屏应处在光具座70cm刻度线的左侧。20.某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室中提供了甲(焦距5厘米)、乙(焦距10厘米)和丙(焦距15厘米)三种规格的凸透镜。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时,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20所示,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1中的图       (选填图序号),选用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透镜。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所成像如图21中的      (选填图序号)【答案】1)光屏;同一高度;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2)(D);乙;(3)左;(B)。【解析】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时,当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处时,找到了最清晰的像,此时像距为30厘米,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15厘米,所以2f﹥U﹥f,即2f﹥15厘米f7.5厘米f﹤15厘米,选用的是乙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图21中的图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移至20厘米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厘米,大于2倍焦距,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位于6070厘米之间,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烛焰像,所成像如图21中的B)。21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两倍焦距2f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两倍焦距2f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两倍焦距。③小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a为了验证该猜想,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础上再做当物距u________厘米时的成像情况b)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再添加了器材,继续进行实验。他设计了有关实验记录表(表三),请完成表三中空格处的填写 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像高h(厘米)7   3.08   3.09   3.0      【答案】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456a20。(b)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cm)。(不分先后)【解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f、两倍焦距2f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都是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发现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v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v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初步结论:当物距u大于凸透镜的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两倍焦距。是由实验序号456得出的。根据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a)为了验证该猜想,在表一实验序号3时,物距为22cm物体成缩小的实像;表二实验序号4时,物距为18cm物体成放大的实像;所以应该再做当物距u20cm时的成像情况。b)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猜想,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在原有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应该再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的是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cm)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