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1单元精准教学★★★题库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682656/0-16919188109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1单元精准教学★★★题库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682656/0-16919188110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1单元精准教学★★★题库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682656/0-16919188110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准教学星级题库(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1单元精准教学★★★题库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1单元精准教学★★★题库,共17页。
化学人教版9年级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精准教学★★★题库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冰雪融化 B.风力发电 C.葡萄酿酒 D.剪纸成花
2.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型农药
B.“神舟十一号”飞天轨道的设定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3.某实验需要12.6g食盐,小华称量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左调节游码
C.添加适量食盐 D.去除适量食盐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死灰复燃 D.掩耳盗铃
5.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下列措施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开窗通风 B.佩戴口罩 C.消毒液消毒 D.居家隔离
6.生活中处处存在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用洗涤剂洗餐具
C.火柴燃烧 D.盐酸除去铁锈
7.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观察 B.②为结论
C.③为设计实验 D.④为实验现象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9.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
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1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两者均为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均为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12.下列变化中,与其它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
A.水结成冰 B.木材加工成课桌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13.下列物质在应用中,只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
B.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
C.用二氧化碳灭火
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C.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16.下列仪器中不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17.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 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18.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看到耀眼的白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条变短了
19.下列单质硫的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淡黄色固体 B.难溶于水
C.能在空气中燃烧 D.熔点低
20.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21.下列是《麻省理工科技理论》发布的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4项,与化学研究范畴关联不密切的是( )
A.新冠口服药 B.长时间电网储能电池
C.AI数据生成 D.除碳工厂
22.事关民生的下列问题:①新功能材料的研制 ②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消防安全 ④新冠特效药的研发⑤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⑥食品安全,以上问题的解决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⑤ D.全部
23.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用粮食酿酒
C.用铁矿石炼铁 D.烧结黏土制陶瓷
2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B.闻气体的气味
C.吸取液体药品 D. 倾倒液体
25.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利用煤炭燃烧取暖
B.用蜡烛燃烧照明
C.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
D.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
28.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B.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C.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29.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30.充有钠蒸气的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钠具有 的化学性质。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是 。
(4)从上述材料中,你还能归纳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
3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液体药品通常盛入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取用块状药品用 ,取用粉末状药品用 .
32.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 。
33.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
(2)指出B实验的错误之处 ;
(3)C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
(4)D实验的错误原因是 。
34.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往往指 ,若叙述中有“变成了”“生成”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 ,如酒精能燃烧,属于 ;酒精燃烧,属于 。
35.氨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为氨水,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1)由题目所给信息,你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各举一例)
(2)如图所示,将一支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在水槽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6.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氯化铜是黑色粉末。
3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药烧到鞭炮的内部,硝石受热会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了硫化钾和氮气以及一氧化碳而发生爆炸,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硝石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2)硫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3)上述资料中描述的化学变化是 。
38.现有如下仪器:a.量筒 b.玻璃棒 c.药匙 d.托盘天平 e.蒸发皿 f.胶头滴管,请回答(填序号):
(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
(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 ;
(5)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 ;(6)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39.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可以导电;⑦天然气易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上述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40.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填序号)。
三、实验题(共6小题)
4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2)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在量液时,量筒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他取出的比5mL (填“多”或“少”)。
(3)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 ,加热时要利用火焰的 部分(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如果酒精灯内酒精过少,添加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42.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和图二,读出液体体积为 mL,粗盐质量为 g。
(2)图二在称量粗盐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至天平平衡。
43.酒精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在中小学实验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由于酒精易燃易爆,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失火、爆炸事故。某化学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从下列图中选取正确的序号填空: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点燃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 。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他此时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 。下列仪器中既不能直接加热,也不能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
①烧杯②量筒③燃烧匙④坩埚⑤水槽⑥锥形瓶⑦漏斗⑧集气瓶。
(3)【提出问题】酒精灯火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酒精灯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
【做出猜想】猜想一: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猜想二:酒精灯火焰内焰温度最高。
【实验探究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他还如图2所示做了以下测试: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上述现象得出结论为酒精灯火焰的焰心温度 (填“较高”或“较低”)。
【实验探究2】为定量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Ⅱ.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Ⅲ.把C试管底部放在即将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处加热。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探究3】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3所示),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73
670
667
750
775
806
801
平均温度(℃)
603
708
794
根据上表数据,酒精灯火焰三部分中温度最高的是 ,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距灯芯约 位置最佳。
(4)老师发明了增氧酒精灯(如图4),就是在普通酒精灯的灯芯座中间加一个导气管(即增氧孔),使用时将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然后点燃酒精就剧烈燃烧起来,焰心处的火焰发白,温度高达1100℃。根据增氧酒精灯的构造可知,增氧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是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最高。细铁丝在普通酒精灯、酒精喷灯上一般都不能燃烧,利用增氧酒精灯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却非常方便,只需将细铁丝直接放到增氧酒精灯的白色火焰处,铁丝立刻剧烈燃烧,这是为什么呢?小赵同学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①铁丝周围氧气的浓度大②铁丝所处的位置温度高③铁丝是易燃物,你觉得合理的是 (填序号)。
44.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请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在题后横线上划“√”或“×”。
(1)为避免浪费,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应当故回原瓶, 。
(2)为节约药品,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用量说明,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一般用外焰加热。 。
(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或者固体加热,操作相同,试管口都要向上倾斜一定角度。 。
(5)滴加完液体后,胶头滴管应当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滚落到地上。 。
45.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中的错误是 ;
(2)图中所表示的读数为 g;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小红在称量16g氯化钠中,正确操作,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小红接下的正确操作是 。
(3)小红在称量16g氯化钠中,称量实际值小于16g,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天平指针偏左称量
B.天平指针偏右称量
C.称量前游码示数为1g且天平平衡称量
46.结合如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 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 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胶帽朝上。使用后不能 或 ,以免 。
(3)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 ,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4)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有多种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两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C
2.A
3.C
4.C
5.C
6.B
7.B
8.A
9.B
10.A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D
18.C
19.C
20.C
21.C
22.D
23.A
24.B
25.B
26.B
27.D
28.C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29.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
30.(1)与氧气、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钠的熔点比较低;
(4)钠的硬度小、钠是银白色固体;
31.广口瓶;细口瓶;药匙或镊子;镊子;药匙或纸槽
32.(1)①②③;(2)④;(3)⑥;(4)⑦;(5)⑤。
33.(1)用手轻轻扇动使气体进入鼻孔;
(2)试剂瓶塞正放在桌面,盛溶液的试管口未接触试瓶口;
(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4)不能用量筒作反应容器。
34.性质;变化;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35.(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有: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2)试管内液面上升;氨气溶于水后使试管内气压减小.
36.③④;②⑤⑥;⑧;①⑦。
37.(1)白色;受热分解。
(2)淡黄色;硫粉能燃烧。
(3)硝石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了硫化钾和氮气以及一氧化碳而发生爆炸。
38.(1)d.(2)c.(3)a.(4)b.(5)e.(6)f.
39.③④;⑥⑧;②⑤;①⑦。
40.(1)提出问题;(2)解释与结论;(3)猜想与假设;(4)进行实验;(5)反思与评价;
(6)(1)(3)(4)(2)(5)。
三、实验题(共6小题)
41.(1)E;(2)AC;凹液面最低处;少;(3)FH;外焰;23。
42.(1)4.7;13.2;(2)向左盘添加粗盐。
43.(1)⑥;①;③。
(2)用湿抹布盖灭;②⑤⑦⑧。
(3)【实验探究1】较低。
【实验探究2】外焰温度最高。
【实验探究3】外焰;4.0cm。
(4)焰心;①②。
44.(1)×;(2)√;(3)√;(4)×;(5)×。
45.(1)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2)18;12;继续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3)A、C。
46.(1)5;中上部;
(2)胶头滴管;洗涤;平放;倒放;沾污滴管和腐蚀胶帽;
(3)横放;底部;
(4)试管受热不均匀;洗涤试管,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