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83342/0-16919257394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83342/0-1691925739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学习任务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任务本课学习目标1.单元学习任务: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2.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二、学习重点和难点: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人生风景何其多,胸中自有丘壑。如何一张绣口,吐出半卷山河?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表达的重要:有锦心,还要有绣口;要看得懂,还要说得出。怎样具有这样的本领呢?不妨学学演讲。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丁肇中先生的一篇演讲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的。(二)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明晰单元学习任务和本课学习目标后,确定本课重点目标: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三)文体常识:1.演讲词特点:针对性强、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感染力强议论文与演讲词区别:议论文重视“论”,演讲词需要“讲”,演讲词更具有现场的表现力、感染力,更需要唤起听众的共鸣,也就更要注重言说内容与言说形式的结合,要理清讲什么和怎么讲的关系。基本信息:(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先生,他是一位物理学家,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2)显性信息:作者的演讲内容与科学相关;隐形信息: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的自然融合。(四)活动任务一:找出观点和主题:观点就是题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演讲的主题在第一段末尾: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五)活动任务二: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方法:方法一逐段分析,综合归纳; 找出关键,提炼重点; 前后关联,牵思成线; 理清逻辑,思路呈现。方法二:结合助读系统,进行合理整合。2.思路梳理:(1)助读系统的信息:1.开场白,从获奖自然转入教育问题。2.承接“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的话题,并赋予它新的意义。3.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4.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5.注意以上几段是怎样层层推进的。6.这里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7.从“学术研究”推而广之,扩大到“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和“个人行动”。8.点明意义,提出希望。(2)文章思路:提出演讲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具体分析:先阐明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并以王阳明格“竹”失败为反面事例,印证此观点,然后讲现代观念中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内涵和重要性,接着将目光放到中国学生身上,并以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为例,告诫大家要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进行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3)逻辑关系从传统教育说到现代观念,这是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阐述的;王阳明事例、作者经验从反面印证观点。文章第8段和第9段阐述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是递进关系。4.8、9两段与第10段又形成因果关系。5.文章结尾处由格物致知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推而广之,谈到对应付世界环境和个人行动的重要性,这是范围由小而大。6.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演讲的结束语,是作者的情感的逐层深化。(4)事例对观点的印证:第三段中讲到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淹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然后列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印证了这个观点。后文以自己在美国读书做研究的经验为例,现身说法,印证了中国学生受传统教育影响轻视实验对学术的发展毫无帮助的观点。(六)活动任务三:模拟演讲情境演讲:任意选择文中的段落进行模拟演讲。体会演讲风格: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这篇演讲词理性、平和、充满了语重心长的意味。(七)小结:由于演讲者的个性、职业、教育背景和演讲的针对性不同,演讲词风格各异。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哪种风格,一篇好的演讲词一定要有一种感发的力量,并且要能够以恰当的形式承载这种力量,也就是,见形,知神,这就是观点与思路的关系。讲演讲稿: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检查预习,自学目标,整体感知,划分结构层次,布置作业,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课文,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小组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