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一课一练,共5页。
《社戏》跟踪测试题及答案(内含2课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课 题《社戏》课时第1课时 【跟踪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哄骗(hǒnɡ) 闹哄(hōnɡ) 起哄(hōnɡ) 踱(duó)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jiòu)树 旺相(xiànɡ)D.皎洁(jǎo) 归省(xǐnɡ) 絮(xù) 晌午(shǎ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困惑 挑剔 胆怯 委曲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B.委实:实在。 弥散:弥漫消散。C.自失:丢失了自己。 撺掇:鼓励他人做好事。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长相好。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 ,然而又 起来,觉得要和他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二.思考探究
5.课文的线索是________,作者按________顺序,以 、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6.下面是关于课文内容的三种理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教育的不满。
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详写了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和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7.课文的主要情节如下,请按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它们的顺序。A.船上社戏 B.夏夜行船 C.戏前波折 D.归航偷豆E.六一送豆 F.钓虾放牛 G.随母归省1234567 三.能力拓展8.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民俗呢?请介绍你所知道的一种民俗。(不少于30字) 9. 请写出两首有关民俗的诗歌作品,并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1.B 2.D 3.B 4.B5.社戏 时间 盼社戏 看社戏 念社戏6.B7.GFCBADE8.示例: 过年时,贴上窗花和对联,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吃着饺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孩子们争着拜年,长辈们笑呵呵地给出红包,说出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望。这些年俗都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丰富的内涵。9. 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课 题《社戏》课时第2课时 【跟踪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 1. 课文的10——12段是调动了哪几种感官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请依据下面的提示分析作用?(1)豆麦是“碧绿”的、远山是“淡黑”的,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3)“潺潺” 的船头激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声、嚷声,远处的“歌吹”之声。
2.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二.思考探究3.在“归航偷豆”中,从“偷”字从中可以看出小伙伴们的什么特点? 4.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 三.能力拓展5.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俗舞蹈。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段“扭秧歌”的片段。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1)这几处调动了视觉感官,形象的写出了行船时所见的色彩之美。同时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写法,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2)这一句调动了嗅觉感官,写出了行船途中两岸香气带给我的美好感受。(3)这几处调动了听觉感官,激起了我心中的愉悦之感,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用这种沉静反衬了对社戏的急切渴望之情。2.(1)这是儿童眼中的景物描写,非常富有诗意,“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是儿童才富有的想象。“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明我非常急切地盼望到赵庄去看戏。这也是儿童心理的表现。 (2)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大鱼驮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童话里才有的情景,反映出我“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3.诚恳待客的热情 ,纯洁无私的心灵 ,周到细致的品质 ,淳朴善良的天性。4.作者在叙述看社戏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在写月夜行船前去赵庄的途中,作者做了大量的景物描写,比如视觉上所见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朝船尾跑去了”,嗅觉上所闻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听觉上所听到的“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这些景物描写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灵秀。同时,在景物描写中又配合抒情的句子“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情景交融,使这一段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增添了文章的迷人色彩,抒发作者对农村的热爱。此外,再比如课文结尾处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含蓄点明主旨,表达了那夜看戏给“我”留下的记忆之深,以及“我”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怀念。5.示例:只见广场上演员们开始表演了。这时唢呐吹起,锣鼓的韵律昂扬。一群年龄稍长的舞者围拢着,一位年轻的姑娘,手中一条红绸潇洒飘逸地舞动在她们的中央。他们一会儿围成一个圆圈,一会又排成两条长龙,跟随着鼓点有节奏的扭动着腰肢。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船里那水灵灵的“大姑娘”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精彩的表演真叫人陶醉其中,啧啧称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综合训练题,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测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课后作业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