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萧红作品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萧红作品第1页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萧红作品第2页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萧红作品第3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萧红作品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萧红作品,共48页。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连死讯都只是传言,写出了动荡时局中投身抗战的东北青年辗转不定的处境。
    B.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
    C.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故事的悲怆色彩。
    D.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
    2.小说中“树”多次出现,与之相关的叙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B.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
    C.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和家败人亡的悲剧。
    D.焚树表现了耿大先生因儿子牺牲而精神错乱。
    3.小说中往往会出现隐性情节和表层情节相互渗透的现象,画线处振华母子的对话就包含着隐性情节,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4.“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题风格的形象写照。萧红小说是如何透出这层“悲凉之雾”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莲花池
    萧红
    莲花池里的莲花开了,开得和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所放的河灯那么红彤彤的了。那不大健康的小豆,从未离开过他的窗口到池边去看过一次。只让那意想诱惑着他把那莲花池夸大了。那里什么都有:蝴蝶、蜻蜓、蚱蜢……草和花就像听着故事的孩子似的点着头。下雨时莲花叶扇抖得和许多大扇子似的。
    “爷爷你领我去看看那大莲花。”
    爷爷的烟袋锅子咕噜咕噜地响。小豆伏在他膝盖上,懒洋洋地晒在太阳里的小猫似的。
    “爷爷这大绿豆青……这大蚂蚱……是从窗洞进来的……”
    “爷爷……是不是大绿豆青……”
    “是不是这蚂蚱吃的肚子太大了,跳不快,一抓就抓住……”
    “爷爷看哪……”
    “爷……”
    他看出来爷爷不理他了。前一刻那么热烈的情绪,那么富于幻想,他打算从湖边上一看到爷爷的影子就躲在门后,爷爷进屋时他大叫一声,跟着把大绿豆青放出来。最好是能放在爷爷的胡子上,让蚂蚱咬爷爷的嘴唇。可是现在他静静地望着那红窗影,天色渐渐变得昏黑。小豆感到爷爷的模样也随着天可怕起来,像一只蹲着的老虎。
    他一点也想不到会有什么变化发生。连爷爷的胡子也一向就那么长,也一向就那么密重重的一堆。小豆抬起手,触了一下爷爷的胡子梢,爷爷也温柔地用胡子梢触了一下小豆头顶心的缨缨发。
    窗外的蓝天,要凝结了似的,蓝得黑乎乎的了。
    爷爷仍旧什么也不说,把头仰起看房顶空。
    一个小黑蜘蛛缀在它自己的网上,沉重得和一块饱满的铅锤似的,时时有从网上掉落下来的可能。和蛛网平行的是一条房梁上挂下来的绳头,绳头还结着一个圈……五月初一媳妇采了一大堆艾蒿,儿子亲手把它挂在房梁上,想起来像是还可以嗅到那艾蒿的气味。可是房梁上的绳子却污黑了。想起他死去的儿子,老头的心脏立刻翻了一个面。儿子死去三四年了,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捉心的难过。
    媳妇再嫁了,他想那也好,让她也过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思,缺柴少米。他想他拼掉了最后的力量,孙儿是不会饿死的。但那是从前的想法,现在他昏迷,心跳,血管暴胀,耳朵发热,喉咙发干。此后怎么吃饭呢,他不知道了。孙儿到底是能够眼看着他长大或是不能,他都不能十分确定。
    一切房里边的和外边的都黑掉了,莲花池也黑沉沉的看不见了,用手去摸也摸不到,用脚去踏也踏不到似的。
    大绿豆青蚂蚱也早被孩子忘记了。那孩子睡得很平稳,和一条卷着的小虫似的。
    “没有病死,还能饿死吗?”熄了灯后,爷爷还是烦扰着。
    昨天他看到一大队中国人被日本人抓去当兵。又听说没有职业的人,都要抓的。
    旧货商人告诉他,要想不让抓去当兵,就赶快顺了日本人。为着这个事,他通夜没有睡。
    今天一起来爷爷忽然喊着小豆,那喊言非常平静,平静到了哑的地步。
    “孩子,来吧,跟爷爷去。”
    “爷爷,去看莲花池?”
    “走吧,跟爷爷去……”
    天是晴的、耀眼的。地平线边沿上的绿,绿得冒烟了。
    走了很多弯路,爷爷把他带到一个小兵营的门口。门口穿大靴子的兵士,头上戴着小铁盆似的帽子。这是日本兵?他看了就怕,他看出来爷爷好像也有点害怕。他从舅父那听来,中国人到日本人家里就是“汉奸”。于是他喊着:“汉奸,汉奸……爷爷回家吧……”
    还没等爷爷回过头来,小豆被日本兵一脚踢到一丈多远的墙根上,嘴和鼻子立刻流了血,和被打伤了的小猫似的,喊叫的声音一点也没有了。爷爷就要去抱他的孙儿。
    “混蛋,不能动……”日本兵就去摘鞭子。
    爷爷发了一阵热,又发了一阵冷,那难以忍受的火刺刺的感觉消逝了。孙儿怎样,死了还是活着。他想睁眼看一看,也睁不开。他站了好几次,也站不起来。等他的眼睛已能看到他的孙儿,他向着他的方向爬去了。
    小豆和爷爷回来了。
    爷爷每向前走一步,孩子的胳臂和腿也跟着游荡一下。祖父把孩子拖长地摊展在他的两手上,仿佛在端着什么可以流走的东西,时时在担心他会掉落。
    知道孙儿还活着时,那是回到家里,已经摆在炕上。
    “小豆小豆小豆……”他一连串珠子落了般地叫着孙儿。
    小豆刚把眼睛睁开一道缝。
    “爷……”
    这声音多么乖巧,多么柔软。他叫动了爷爷的心窝了。爷爷的眼泪往下滚,没有声音的,和一个老牛哭了的时候一样。
    爷爷的血又开始为着孙儿而活跃,他想起来了,应该把那嘴上的血揩掉。可他找不到自己的水缸了,不认识已经取在水盆里的是水,他手里拿着水盆还在四面地找水盆。
    左近一切人家都睡了,祖父仍在小灶腔里燃着火……
    他把碗橱拆开来烧火。听到炕上有哼声,他就把斧子高很高地举着而不落。
    “爷……”。
    爷爷走进去低低地答应着。
    过一会又喊着,爷爷又走进去,低低地答应着。接着又喊了几声,那声音越来越弱,松散的,几乎听不出来喊的是爷爷。
    不过在爷爷听来就是喊着他了。
    鸡鸣是报晓了。
    ……天边上打着露水闪,那莲花池上小豆所最喜欢的大绿豆青蚂蚱,也一闪一闪地在闪光里出现在莲花叶上。
    爷爷劈柴的斧子,举起来而落不下去了。
    这时候莲花池仍旧是莲花池。鸡鸣远近都有了。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子死了,唯一的孙子现在也没把握能养大,“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捉心的难过”,写出了爷爷心中的悲痛与忧虑。
    B.为了小豆不被饿死,爷爷带他去见日本人,反而致其惨死。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对爷爷不幸际遇的同情,也暗含谴责。
    C.“红窗影”、“黑乎乎”的蓝天、“绿得冒烟了”的地平线等景物描写,既标识时间,又为故事营建了诗意的空间。
    D.爷爷的眼泪“没有声音”“和一个老牛哭了的时候一样”,写出民众无辜遭受暴行也不敢言说的悲凉处境,无声胜有声。
    6.关于莲花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花池多次出现,是小说着力强化的空间意象。
    B.莲花池是联结小豆和爷爷情感世界的重要纽带。
    C.莲花池象征纯洁、美好却无法抵达的理想世界。
    D.莲花池神圣而神秘,为故事增添了奇幻的色彩。
    7.小说中“大绿豆青”多次出现,在表现人物方面有不同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8.在抗战背景中渗入了儿童书写,是萧红小说的一大特色。《莲花池》以儿童小豆的故事为题材,呈现他所经历、感受到的抗战历史。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麦场
    萧红
    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黄色的,近黄色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
    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色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色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
    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
    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
    “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
    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
    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摔摆地响着。
    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
    “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
    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我一会去找,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
    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太阳始,以太阳终。太阳的“权威”富有象征意味,代表着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大而可畏的力量。
    B.小说在叙事中不时穿插描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树木、庄稼、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作品增添了抒情的气质和诗意。
    C.小说描写麻面婆洗衣服、做饭和翻柴堆找羊的情景时,通过外貌、动作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底层妇女的不幸生活。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写了二里半一家丢羊寻羊的故事,透过这一生活侧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贫瘠落后的时代里苦难的生命状态。
    10.《生死场》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东北农村的故事,“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节选部分常以“猪”“狗”“爬虫”等形容麻面婆,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麻面婆的形象特点。
    11.有人评价“萧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她能够构建出一种奇特的阅读景观,美与平静,痛与折腾,形成鲜明对照”。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死场(节选)
    萧红
    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家。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什么也没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他走出去了。夜深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于是王婆就到打鱼村去了。赵三阔大的喉咙从李青山家的窗纸透出,王婆知道他又是喝过了酒。当推门的时候,她就说:“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去睡!”这样立刻全屋别的男人们也把嘴角合起来。王婆感到不能意料了,青山的女人没在家,孩子也不见。赵三说:“你来干么?回家睡吧!我就去……去……”王婆看了看赵三的神色,她转身出来,她的心徘徊着:青山的媳妇怎么不在家呢?这些人是在做什么?
    又是一个晚间。赵三穿好新制成的羊皮小袄出去,夜半才回来,披着月亮敲门。王婆只道他又是喝过了酒,但他睡的时候,王婆一点酒味也没嗅到:那么出去做了什么呢?总是愤怒地回来!李二婶子拖了她的孩子来了,她问:“是地租加了价吗?”王婆说:“我还没听说。”李二婶子做出一个确定的表情:“是的呀!你还不知道吗?三哥天天到我家去和他爹商量这事。我看这种情形非出事不可,他们天天夜晚计算着,就连我,他们也躲着。昨夜我站在窗外才听到他们说哩:‘打死他吧!那个恶祸。’你想他们是要打死谁呢?这不是要出人命吗?”李二婶子抚着孩子的头顶,有一点哀怜的样子:“你要劝说三哥,他们若是出了事,像我们怎样活?孩子还都小着哩!”
    五姑姑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踏进来的时侯,她们满脸盈笑,但听了这件事,也立刻忧郁起来,一点闲情也没有了。每个人呆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五姑姑的姐姐,她第一个扭着大圆的肚子走出去,就这样一个连着一个寂寞地走去。她们好像群聚的鱼似的,忽然有钓竿投下来,她们就四下分行去了!李二婶子仍没有走,她为的是嘱告王婆怎样破坏这件险事。赵三这几天常常不在家吃饭。李二婶子一天来过三四次:“三哥还没回来?他爹爹也没回来。”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赵三回来了。他坐在炕沿上燃着小烟袋,王婆把饭从锅里摆出来。他说:“我吃过了!”“你们的事情预备得怎样了?能下手便下手。”他惊疑:怎么会走漏消息呢?王婆又说:“我知道的,我还能弄只枪来。”他无从想象自己的老婆有这样的胆量。王婆真的找来一支老洋炮。可是赵三还从没用过枪。晚上平儿睡了以后,王婆教他怎样装火药,怎样上炮子。赵三对于他的女人慢慢感到可以敬重!但是更秘密一点的事情总不向她说。
    忽然从牛棚里发现五个新镰刀,王婆意度这事情是不远了!李二婶子和别的村妇们挤上门来打听消息的时候,王婆的头沉埋一下,她说:“没有这回事,他们想到一百里路外去打围,弄得几张兽皮大家分用。”在过年的前夜,事情终于发生了,但事情做错了!北边地头鲜红的血染红了雪地,赵三一条梨木杆打折了小偷的腿骨。村中人听着极痛的呼叫,出来四面寻找。赵三拖着独腿的人转着弯跑,但他不能把那人掩藏起来。赵三弄了满手血,惊动了全村的人,村长进城报告警所。于是赵三去坐监狱,李青山他们的“镰刀会”少了赵三也就衰弱了!消灭了!
    正月末,赵三受了主人的帮忙,把他从监狱里提放出来。那时他头发很长,脸也灰白了些,他有点苍老。为着给那个折腿的小偷做赔偿,他牵了那头仅有的牛上市集去卖;小羊皮袄也许是卖了?再不见他穿了!晚间李青山他们来的时候,赵三忏悔一般地说:“我做错了!也许是我该招的灾祸。那是一个天将黑的时候,我正喝酒,听着平儿大喊有人偷柴。刘二爷前些日子来说要加地租,我不答应,我说我们联合起来不给他加,于是他走了!过了几天他又来,说非加不可,再不然叫你们滚蛋!我说好啊!等着你吧!那个管事的,他说:你还要造反?不滚蛋,你们的草堆,就要着火!我只当是那个小子来点着我的柴堆呢!拿着杆子跑出去就把腿给打断了!打断了也甘心,谁成想那是一个小偷!”关于“镰刀会”的事情他像忘记了一般。李青山问他:“我们应该怎样铲除二爷那恶棍?”“打死他吧!那个恶祸”,这还是从前他说的话,现在他又不那样说了:“除他又能怎样?我招灾祸,刘二爷也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从前我是错了!也许现在是受了责罚!”他说话时不像从前那样英气了,脸是有点带着忏悔、羞惭和不安的意味了。王婆坐在一边,听了这话她后脑上的小发卷也像生着气:“我没见过这样的汉子,起初看来还像一块铁,后来越看越是一堆泥了!”赵三笑了:“人不能没有良心!”
    于是好良心的赵三天天进城,弄一点白菜担着给东家送去,弄一点土豆也给东家送去。为着送这一类菜,王婆同他激烈地吵打,但他绝对保持着他的良心。有一天少东家出来,站在门阶上像训诲着他一般:“好险!若不为你说一句话,三年大狱你可怎么蹲呢?那个小偷他算没走好运吧!你看我来着手给你办,用不着给他接腿,让他死了就完啦。你把卖牛的钱也好省下,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说话的中间,间断了一会,少东家把话尾落到别处:“不过今年地租是得加。左近地邻不都是加了价吗?地东地户年头多了,不过得……少加一点。”过了几天小偷从医院抬出来,真的死了就完了!只把赵三的牛钱归还一半,另一半少东家说是用做杂费了。
    二月了,山上的积雪现出毁灭的色调,但荒山上却有行人来往,农民们像蜇伏的虫子一样又醒过来。渐渐送粪的车子忙着了!只有赵三的车子没有牛挽,平儿冒着汗和爹爹并架着车辕。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三带着两张羊皮回来,王婆问他无果,既暗示了赵三有秘密,又设置了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B.王婆一进去男人们都闭了嘴,同时还发现青山媳妇和孩子都不在,于是就产生了怀疑,凸显其敏锐机警的形象。
    C.村妇们听闻男人们要造反之后,由“满脸盈笑”变得“忧郁起来”,并且像遇到钓钩的鱼儿四散逃开,可见她们思想落后、不愿反抗。
    D.明明已经“发现五个新镰刀”,王婆却告诉李二婶子和其他村妇们“没有这回事”,表现了她的谨慎心细。
    13.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三和男人们商讨大事,却被李二婶子偷听,并告知了村妇们,这为后面举事失败埋下伏笔。
    B.“打死他吧!那个恶祸”在文中出现两次,既前后呼应,又形成对比,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C.刘二爷虽然之前和赵三有过矛盾,但是在赵三出事后“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可见他是一个心胸宽广、明辨是非之人。
    D.面对王婆的生气,赵三笑道“人不能没有良心”,并采取实际行动向“东家”表示谢意,这里赞美了赵三知恩图报、有良心。
    14.鲁迅在《萧红作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朱自清作品: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朱自清作品,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郁达夫作品: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郁达夫作品,共42页。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路遥作品: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路遥作品,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