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公开课课件ppt
展开古诗词诵读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______________,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__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
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笔走龙蛇 虚张声势 显达 随遇而安
B.笔走龙蛇 矫揉造作 显赫 随波逐流
C.行云流水 矫揉造作 显赫 随遇而安
D.行云流水 虚张声势 显达 随波逐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答案】1.D 2.C 3.B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结合上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和下文“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分析,此处话题应为“人生空漠之感”,排除AC;结合下文可知话题重点是“人生空漠之感”,而不是强调其表达方式,据此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结合“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分析,语境主要讲创作,应选用“行云流水”,排除AB。
第二空: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结合“反对”“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分析,语境指反对不自然的,应选用“矫揉造作”,排除D。
第三空:显达:在官场上地位高而有名声。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显著。结合“终唐之世,陶诗并不”“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分析,主语为“陶诗”,应选用“显赫”。
第四空: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结合“‘乐观’情绪”分析,应选用“随遇而安”。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陶诗”应放在“在极平淡朴质”前,排除A;
二是结构混乱,“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应是指“所表达出来的美”,前一句主语为“苏轼”,保持主语一致,后一句改为“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即可。CD两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暗换主语,前面主语为“苏轼”,后面主语为“表达出来的美”。
故选B。
4.下列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来幽梦忽还乡”,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表现了词人心情的沉痛。如果自己就在妻子的坟边,就不会如此伤心了。
C.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D.“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词人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A.“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错,应为虚写,想象和妻子再次相见,是梦境。
故选A。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答案】起始三句沉痛凄婉,定下全词的感情基调,但又不沾不滞,有穿越时空之感。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这类题,要从这句诗在文中的结构、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这三句诗在词的开头,为切实抒情句,抒发了作者与妻子生死相隔十年,此时作者的感受是何等的悲伤,作者对妻子一直是念念不忘,整首诗歌的情感与这三句一致,那这三句的作用就是“定下全词的感情基调”,这三句诗将时空拉长至十年间,给我们以超越时空之感。
6.“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几句有什么表达效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答案】结尾三句,词人虽然从梦境回到现实,但依然是虚写,作者想象那清冷的明月之夜,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是自己思念亡妻而柔肠寸断的地方,黯然销魂,凄清冷寂。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抒情手法。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虚写,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7.赏析诗句“夜来幽梦忽还乡”中“忽”的表现效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答案】“忽”字给幽梦别开一境界,“忽还乡”是对上片“两茫茫”“无处”“不识”的承接和转折,有惊喜之感。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炼字的能力。
“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记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忽”的意思是“忽然”的意思,给幽梦别开一境界。结构上,“忽还乡”是对上片“两茫茫”“无处”“不识”的承接和转折,有惊喜之感。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词中“ , , ”三句表明妻子死去的时间长,生者难忘死者,思念实在太苦。
(2)想到爱妻埋在千里之外,无人陪伴,词人感到孤独凄凉的句子:“ 、 。”
(3)“ , , ”这三个长短句,词人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将爱妻死后自己的种种忧愤、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一一展现。
(4)下阕入题开始“记梦”,“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 , ”是写那小室内,爱妻正在梳妆打扮。
(5)“ , , ”三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词人想象着长眠地下的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静的明月之夜的心境。
【答案】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茫、纵、鬓、幽、轩、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对上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10.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9.D 10.手法:虚实结合、白描手法、以景结情、对写法等。
虚实结合: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是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
对写(借人映己)。“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运用对写手法,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以景结情。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白描手法。“尘满面,鬓如霜。”两句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自己的容貌特征。“小轩窗,正梳妆”写梦中所见,凝聚着苏轼对爱妻的深切思恋。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全词浓墨重彩”错误,该词采用白描手法,比如“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出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深沉。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虚实结合。词的上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词人实写妻子逝世转瞬十年,自己却至今难忘,但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思念之情。“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尘满面,鬓如霜”是实,想象与妻子相逢而不识是虚。词的下片均为虚写,前五句是写梦中与妻子相见的情形,后三句写词人想象长眠于地下的妻子也在时时思念着自己,通过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对写,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不直接说自己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却说亡妻四年自己。从对面写起,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以景结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白描。“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想念的故乡,回到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人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出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深沉。词人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此时与亡妻阴阳相隔已经十年,怎奈何山高路远,凄凉难言,只能强忍着不去思念。
B.词人在梦中回到阔别的家乡,也看到常见的场景,表达爱侣在自己心中留下的永恒印象。
C.夫妻相见没有往日的卿卿我我,唯有清泪流下,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D.全词运用夸张、拟人、比喻以及虚实结合等手法,把夫妻之间的感情表现得深婉而真挚。
12.古人写诗常从对方着笔,谓之“诗从对面飞来”。请结合本词,举例分析说明。
【答案】11.D 12.①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像,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
②目的是: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③词人设想和妻子相遇之后,妻子不认识自己了。表明了词人饱经风霜的困苦仕途。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拟人”错误,这首词没有使用拟人,有夸张,如“泪千行”,如“肠断处”,极言对亡妻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哀痛;有比喻,如“鬓如霜”,以两鬓染霜显其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有虚实结合,如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实,下阕记述梦境,是虚。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诗从对面飞来”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结合本词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所谓“诗从对面飞来”其实就是诗歌中的“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或者抒情主人公思乡或者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写对方来展现自己的情感,这就可以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给人回味遐想的空间。
就本词来说,由诗歌标题中的“记梦”可知,这是写词人苏轼的梦境,表达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本应从己方落笔,着力写自己如何如何,但词的上片却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应不识”的行为是妻子的,词人想象即使和妻子相逢,她也肯定不能认得自己了,因为自己已经“尘满面,鬓如霜”,借助妻子的反应来描摹自己现今的状况,以此凸显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而这种变化既与亡妻有关,也与词人的仕途有关,表明了词人饱经风霜的困苦仕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恩爱夫妻,阴阳相隔,时间疏忽,转瞬十年。
B.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词人感慨万千,无处可以话凄凉,心情非常复杂,喜怒哀乐涌上心头。
D.正因“无言”,方显沉痛;“无言”胜过万语千言;“无言”使这个梦境有无限凄凉。
14.结合这首悼亡词的内容,概述词人是用什么艺术手法表情达意的。
【答案】13.C 14.①层层递进。第一句“两茫茫”是纲,以下层层推进,虽茫茫而难忘,进而千里相隔,无法对话。进而相逢也不相识。层层推进,把别恨提到无法再高的境地。;②虚实结合,上阕写实,下阕从虚处设想,写梦中相逢,惊喜忧痛之情,万语千言无法表达,只有相顾泪流不止。接着写梦醒后回到现实,柔肠寸断。③细节描写。“小轩窗,正梳妆”回忆当年妻子坐在窗台前梳妆的细节,记录两人过去美好的生活,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亡妻的念念不忘。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心情非常复杂,喜怒哀乐涌上心头”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词人感慨万千,无处可以话凄凉,此句中没有“喜怒乐”等复杂情感。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词人在情感的表达上采用了层层递进。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起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其中“两茫茫”是纲,以下层层推进。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虽茫茫而难忘,进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相隔,无法对话。“纵使相逢应不识”进而相逢也不相识。层层推进,把别恨提到无法再高的境地;
②词人在情感的表达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夫妻天人永隔十年是实写,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虚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时想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从虚处设想,写梦中相逢,惊喜忧痛之情,“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万语千言无法表达,只有相顾泪流不止。接着写梦醒后回到现实,柔肠寸断;
③词人在情感的表达上运用了细节描写。“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词人回忆当年妻子坐在窗台前梳妆的细节,记录两人过去美好的生活,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亡妻的念念不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此处代指苏州,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5.下列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孤坟”,苏轼妻子王弗死后葬于四川眉山,苏轼任所在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B.苏词运用多种手法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终成千古绝唱。
C.词人用“半死梧桐”自比,“失伴鸳鸯”喻妻,阴阳相隔,孑身独存之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贺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
16.同是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苏词与贺词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5.C 16.同是抒写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苏词以泼墨如水、大开大合的方式直写浓情,外显热烈;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采用白描手法,抒情自然真淳。
贺词以惜墨如金、沉郁顿挫的方式曲写失妻之痛,内隐沉郁。主要采用借景(事)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抒情,情感深蕴。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喻妻”错,“失伴鸳鸯”也是自比。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江城子》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这首《鹧鸪天》由物及人,缘物生情,用眼中所见,营造了一幅空旷伤神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凄凉格调:半死的梧桐、 身单影孤的鸳鸯、旧宅旁的新冢,都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象出词人在晚秋冷夜,孤守空阁,寂听冽雨,是多么的希望妻子能坐在身边“挑灯夜补衣”!这其中蕴藏着的落魄伤怀,凄凉辛酸,相较于苏轼记梦的直白,更 一种失落的幽叹和怀恋之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注]。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浮玉:喻指金山。
17.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首句写在多景楼上弹奏一首神曲,悲伤的弦音像要断裂一样再三紧促,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18.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7.D 18.①这两句都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②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流露诗人的落寞的伤感。“唯见江心秋月白”,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的凄寂。
【解析】1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一喜一忧”错误,《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中作者虽然闻乐欣喜,但是只能欢心一刻,便又陷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忧”中了;《润州甘露寺弹筝》中作者听哀乐引哀情,两首诗均表达了苏轼的“忧”。选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
18.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从诗句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斜照江天一抹红”句意为: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唯见江心秋月白”句意为:只看见江水中心倒映着一轮白白的秋月。内容上,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众人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因而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乐声的优美,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曲有尽而韵无穷。手法上,两句都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江天一色的晚霞和江心中的秋月,渲染了宁静的氛围,以无声的环境展现听者情感的投入,传达当时诗人或落寞或凄寂的情绪。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豪放不羁,旷达自信,踌躇满志,豁达乐观,凄婉哀伤,上片小结,下片小结,虚实结合,诗歌题材,悼亡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乐观豁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图文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人的爱情,思君肠断月照松岗,相别十年自相难忘,虚实结合,实中有虚以虚映实,虚中有实化虚为实,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