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0813(共两篇)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0813(共两篇)第1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0813(共两篇)第2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0813(共两篇)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0813(共两篇)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0813(共两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景公以晏子为相,欲霸天下。时三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于是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 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然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左传纪事本末》)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B.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C.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D.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9.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谥号“景”意谓“布义行刚”,可见赠予其谥号的朝廷是肯定其作为的。B.“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中的“再”指两次,与《六国论》中“后秦击赵者再”中的“再”相同。C.左骏,指驾在车前左边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护卫居右,文中将左骏引申为尊者。D.“原于老子者也”中的“原”指起源、来源于,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原”不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晏子经过公孙接等人时小步快走向前,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却并没有起身,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B.晏子认为可以从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对这样的勇士国君可尊其位、重其禄。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乳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自己曾伏兵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的一番话则表明他兼二人之长,既有勇且有功。D.高士奇在文末不赞同《左传》对晏子的评价,他认为晏子并没有尽到辅佐国君的责任,因为他言行不一。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2)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    12.晏子认为可用二桃瓦解三士并杀之,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晏子做出该判断的依据。(3分)      【挖空训练与参考答案】景公以晏子为相,欲霸天下。时三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侍奉)景公,以(凭借)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小步快走),三子者不起(起身)。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蓄养)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长官)之伦(伦常,纲纪);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因......得利)其功,下服(佩服)其勇,故尊(重视,提高)其位、重(增加)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人)也,不若去(除掉)之。”公曰:“三子者,搏(捕捉,抓捕)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旗鼓相当有利的对手)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赠送)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野猪)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持,取)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使.......退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过河,渡)于河,鼋(鱼)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于是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而杀之。左操(握持,拿)骖尾,右挈(举,提起)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归还)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比不上)(宾语前置),功不子逮(赶不上)(宾语前置),取桃不让(谦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断颈,引颈受戮)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羞耻,侮辱)人以言(状语后置),而夸(夸耀)其声,不义(合乎正义);恨(后悔)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法度,分寸),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之以服(丧服)(状语后置),葬之以士礼焉(状语后置)。臣士奇曰晏子显(使......显名)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值得)深取齐庄公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继位),叠经(多次经历)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匡扶纠正)。齐君负(依仗)大,不义于天下(状语后置),及孔子以礼责,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起源)于老子者也。然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8.解析“晏子显君”是主谓短语,后面不能再跟其他的成分,排除A、B两项;晏子、管伸二人照应“后先”,因此“后先”不能断开,排除C项。答案D9.解析C项,“文中将左骏引申为尊者”错误,文中无引申,就是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D项,起源,来源于/推其根本。答案 C10.解析 晏子“言行不一”与高士奇“认为晏子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因果关系,高士奇“认为晏子没有尽到责任”是因为他认为晏子没有尽力劝谏君主。答案D11.解析采分关键点:(1)“不子若”“不子逮”都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若子”“不逮子”,比不上你,赶不上你。让:谦让。“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是判断句。是:这。然而:这样却。(2)世:继位。叠经:多次经历。有所:有……的。国正:匡扶纠正。答案(1)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2)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的。12.解析由“此皆力攻就敌之人也”可知,晏子认为这三个人仅仅是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敌的人,所以对于这种人来说,他们都崇尚勇力,都认为自己有勇力,而二桃三士必然有一人得不到桃子,自然就挑起矛盾。由“无长幼之礼”可知,这三人是不讲长幼的礼让的,所以面对“二桃”是不会谦让的。由“何不计功而食桃”来看,景公让这三人按照自己的功绩来确定谁可以吃桃子,而三人势必谁都认为自己应该吃这个桃子,所以会因为分桃不均而相互斗杀。答案 ①三人崇尚勇力。②三人无视长幼间的礼仪。③三人从内心不服对方。【参考译文】齐景公拜晏子为相,想要称霸天下。当时有三个人公孙接,田开疆、古治子侍奉齐景公,凭勇力打虎出名.晏子从三人面前经过时小步快走向前,这三个人却不起身答礼。晏子进官见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他们对上应该懂得君臣大义,对下应该懂得长官和下属之间的纲纪;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国君因他们的功绩而得利,下面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武,所以才提高他们的职位、增加他们的俸禄。现在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这些人却成了危害国家的人物,不如除掉他们。”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拘捕他们恐怕没人能做到,刺杀他们恐怕也刺杀不中。晏子说:这些都是仅仅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敌的人,不讲长幼的礼让。于是请齐景公派人赠送给他们两个桃子却故意少送一个,说:你们三位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功绩来确定谁可以吃桃子呢?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我打过大野猪又打过小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就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田开疆说:我曾埋伏军队两次打退敌人的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也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一头大载叼走了国君座驾的左骏后潜到了砥柱激流之中。在那个时候,我还年少,不会游泳,于是我只能踏水而行,我逆着水流向上游走了两百步,又顺流而下走了九里,终于找到大電并杀了它。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拎着電头,像飞鹤一样腾跃而出水面。像我这样的功劳,是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的,你们两个为什么不交回桃子?说着抽出剑站起身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二人都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这两个人死了,就我一人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话来羞辱别人,却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违背了武士的行为,如果不敢去死,这是没有勇气!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分吃一个桃子是合乎准则的,而我独享一个桃子同样也是应该的。于是也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使者回复说:他们都已经死了。齐景公用丧服收敛他们的尸身,用士人的礼仪安葬了他们。臣子高士奇认为:晏子使君主名扬诸侯,和管仲前后相互映照,可是《左传》中记载的他的几件事,却没有什么值得赞扬取法的。齐庄公暴虐无德,晏子虽然曾经为君主担忧过,却没听说他能极力进谏规劝齐庄公。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的。齐景公倚仗自己国力强盛,对天下不讲道义,等到孔子用礼来责备齐景公时,齐景公才惭愧后悔到无地自容。我曾经读《晏子春秋》,觉得晏子的言论很多是可以采纳的,那些好多都源自老子的学说。然而他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讲求清静无为的道家演变为讲求刑名律法的法家,难道可以这样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胡寅字明仲,安国弟之子也。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安国曰:“当有以移其心。”别置书数千卷于其上,年余,寅悉成诵,不遗一卷。游辟雍,中宣和进士甲科。靖康初,以御史中丞何荐,召除秘书省校书郎。杨时为祭酒,寅从之受学。迁司门员外郎。金人陷京师,议立异姓,寅与张浚、赵鼎逃太学中,不书议状。张邦昌伪立,寅弃官归,言者劾其离次,降一官。建炎三年,高宗幸金陵,枢密使张浚荐为驾部郎官,寻擢起居郎。二年五月,诏内外官各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寅以十事应诏,①曰:修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屏谀佞、去奸慝。疏上不报,寻命知永州。既而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旨。寅复奏疏言:②“今日大计,只合明复仇之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北向。倘或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寅既与浚异,遂乞便郡就养。后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辞。改集英殿修撰,复以待制改知严州,又改知永州。徽宗皇帝、宁德皇后讣至,朝廷用故事以日易月,寅上疏言:③“礼:仇不复则服不除。愿降诏旨,用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寻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兼直学士院。丁父忧,免丧,时秦桧当国,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俄乞致仕,遂归衡州。 桧既忌寅,虽告老犹愤之,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落职。右正言章复劾寅不持本生母服不孝,谏通邻好不忠,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复其官。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五十九。寅志节豪迈,初擢第,中书侍郎张邦昌欲以女妻之,不许。始,安国颇重秦桧之大节,及桧擅国,寅遂与之绝。新州谪命下,即日就道。在谪所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及《论语详说》皆行于世。其为文根著义理,有《斐然集》三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B.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C.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D.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用故事以日易月”的“故事”指旧例,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相同。B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礼制规定,丁忧时官员须离职守孝,服孝期满方能陈请复职。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还有致事、致政、休致、出仕等表述相同的意思。D.“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落职”的“讥讪”指讥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的“谤讥”相同。3.下列对胡寅不愿曲意逢迎之事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兵攻陷京师后打算拥立异姓皇帝,胡寅决不合作,逃到太学,不写相关文书。B.胡寅曾受张浚举荐,但因政见不同,自己又不愿迁就,于是请求调往异地奉养父母。C.胡寅科举及第时,中书侍郎张邦昌想将女儿嫁给他为妻,但胡寅志向远大,看不起他女儿。D.胡安国十分看重秦桧的气节,但当秦桧专权国事时,胡寅就断绝了与秦桧的交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    (2)愿降诏旨,用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     5.选文中胡寅三次上书进言,其目的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文中序号概括回答。(3分)    【挖空训练与参考答案】胡寅字明仲,安国弟之子也。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抚养)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养育)之少桀黠(凶悍狡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安国曰:“当有以移其心。”别(另外)置(放置)书数千卷于其上(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年余,寅悉成诵,不遗(留)一卷。游辟雍(古代最高学府太学的旧称)(状语后置),中宣和进士甲科。靖康初,以(凭借)御史中丞何荐,召除秘书省校书郎。杨时为祭酒,寅从之受学(从师学习)。迁司门员外郎。金人陷京师,议立异姓,寅与张浚、赵鼎逃太学中,不书(写)议状(向上呈送的发表己见的文书)。张邦昌伪立,寅弃官归,言者劾其离次(位次,职位),降一官。建炎三年,高宗幸(帝王到某地去)金陵,枢密使张浚荐为驾部郎官,寻(不久)擢起居郎。二年五月,诏内外官各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寅以十事应诏,①曰:修(整治,治理)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屏谀佞、去奸(奸恶)慝(邪恶,罪恶)。疏上不报,寻命知(掌管)永州。既而(不久)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机智权谋),竟反前旨。寅复奏疏言:②“今日大计,只合(应该)明复仇之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谋划)北向。倘或(倘若)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另提一事)二三其德,无一定(坚定不移)之论(主张,看法),必不能有所立(树立,建立)。”寅既与浚异(意见不同),遂乞便郡(政务清简之郡)就养(伺养父母)。后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辞。改集英殿修撰,复以(凭借......身份)待制改知严州,又改知永州。徽宗皇帝、宁德皇后讣(报丧通知)至,朝廷用故事(旧例)以日易月,寅上疏言:③“礼:仇不复则服不除。愿降诏旨,用丧(服丧)三年,衣(穿)墨(黑色)临戎(军队),以化天下。”寻除礼部侍郎,兼(兼任)侍讲,兼直学士院。丁父忧(遭遇父亲的丧事),免丧(除去丧服),时秦桧当国(执政,主持国事),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俄(不久)乞致仕(交还官职,退休),遂归衡州。 桧既忌寅,虽(即使)告老犹愤(怨,忿恨)之,坐(因犯......罪)与李光书讥讪(讥讽)朝政落职。右正言章复劾寅不持本生母服(给亲生母亲服丧。本生,亲生母亲)不孝,谏通邻好不忠,责授(贬官)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复其官。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五十九。     寅志节豪迈,初擢(登,及)第,中书侍郎张邦昌欲以女妻(嫁)之,不许。始,安国颇重秦桧之大节,及桧擅(独揽)国,寅遂与之绝。新州谪命下,即日就道。在谪所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及《论语详说》皆行于世(状语后置)。其为文根(依据)著义理(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有《斐然集》三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1.解析 “弟妇”做“以多男欲不举”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其前断开;“安国妻”做“梦大鱼跃盆水中”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空阁”是“闭”的地点,应在其后断开;“其上”指的是空阁上面,做“有杂木”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项。答案 D2.解析 C项,“古代还有……出仕等表述相同的意思”错,“出仕”意为出来做官。D项,讥讪:讥讽。谤讥:非议,讥刺。答案C3.解析“看不起他女儿”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中书侍郎张邦昌欲以女妻之,不许”,没有提及“看不起他女儿”。答案C4.解析采分关键点:(1)若夫:表示另提一事,至于。二三其德:三心二意。一定:坚定不移。立:树立、建立。(2)用丧:服丧。衣墨:穿黑色丧服。戎:军队,这里指兵阵。化:感化。答案 (1)至于三心二意,没有坚定不移的看法,一定不能有所树立。(2)希望皇上降下圣旨,服丧三年,穿黑色丧服亲临兵阵,来感化天下。5.解析 由第一次上书的陈述“二年五月,诏内外官各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寅以十事应诏,曰:修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屏谀佞、去奸愿”可知,其目的一是接受皇帝“各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的诏命,二是反复提出除盗去奸;由第二次上书的陈述“既而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旨。寅复奏疏言:“今日大计,只合明复仇之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北向。倘或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可知,张浚违反了原先的旨意,胡寅上书的目的是阻止和议,图谋中兴,力主抗金;由第三次上书的陈述徽宗皇帝、宁德皇后讣至,朝廷用故事以日易月,寅上疏言:礼:仇不复则服不除。愿降诏旨,用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可知,朝廷想要丧事从简,胡寅上书的目的是劝谏皇上牢记家仇国恨,激励抗战斗志。答案除了接受诏命建言,还反复提出除盗去奸;阻止和议,图谋中兴,力主抗金;劝谏皇上牢记家仇国恨,激励抗战斗志。【参考译文】胡寅字明仲,是胡安国弟弟之子。胡寅快要出生的时候,胡安国的弟弟和弟媳妇因为家里男孩较多想不养育这个孩子,胡安国的妻子梦见大鱼从盆里跳入水中,赶紧前往抱起这个孩子并领养了他。胡寅年少时凶悍狡黠难以管制,父亲将他关在一个空阁中,上面有杂木,胡寅把它们全部刻为人形。胡安国说:“应当想办法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另外在上面放置数千卷书籍,一年后,胡寅都能熟读成诵,不留一卷。在辟雍读书,考中宣和进士甲科。靖康初年,凭借御史何中丞推荐,胡寅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杨时任祭酒,胡寅跟从他学习。改任司门员外郎。金人攻陷京师,打算拥立异姓,胡寅与张浚、赵鼎逃到太学,不写相关文书。张邦昌建立伪政权,胡寅弃官归乡,言官弹劾他擅离职守,降官职一级。建炎三年,高宗到达金陵,枢密使张浚推荐(他)作驾部郎官,不久他被提任起居郎。绍兴二年五月,下诏朝廷内外的官员各自进言节省费用、富国、强兵、百姓休养生息的计策,胡寅接受诏命建言十件事,分别是:治理政事、完备边防、整治军旅、善用人才、灭除盗贼、赏罚有信、经营钱财、核正名实、屏退谀佞、去除奸恶。奏疏上后皇帝没有回复,不久命他主管永州。不久右仆射张浚从江上回来,上奏称派遣使者出使敌国是兵家的机智权谋,他竟然违反了原先的旨意。胡寅再次奏疏说:“今日大计,只应该明晓复仇的大义,任用贤臣修明道德,停息战事教化百姓,以谋划向北进发。倘若不可,就坚守等待时机。至于三心二意,没有坚定不移的看法,一定不能有所树立。”胡寅与张浚持有异议之后,就请求到政务清简之郡奉养父母。后来他被授予微猷阁待制、邵州知州,胡寅拒绝了。改任集英殿修撰,再凭借待制的身份改任严州知州,又改任永州知州。徽宗皇帝、宁德皇后报丧的通知到达后,朝廷采用旧例以一天当成一月的方式让皇帝服丧,胡寅上疏说:“《礼》说:仇恨不报服礼不除。希望皇上降下圣旨,服丧三年,穿黑色丧服亲临兵阵,来感化天下。”不久他被授予礼部侍郎,兼侍讲,兼直学士院。遇父丧,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当时秦桧主持国政,胡寅被授予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请求告老还乡,于是回到衡州。秦桧对胡寅起了忌惮之心,即使胡寅告老还乡仍然怨恨他,胡寅因与李光上书讥讽朝政被判罪降职。右正言章复弹劾胡寅不为亲生母亲服丧,为人不孝,谏阻与邻国和睦友好,为人不忠,降级授予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秦桧死后,诏书下令胡寅闲居,不久恢复他的官职。绍兴二十一年胡寅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胡寅志向宏大,意气豪迈,刚刚科举中第,中书侍郎张邦昌想将女儿嫁给他为妻,胡寅不答应。起先,胡安国很看重秦桧的气节,等到秦桧专权国事,胡寅就与他断绝往来。新州贬谪命令下达,胡寅当日就启程。在贬谪之时所写的《读史管见》有数十万字,和《论语详说》都在世间流传。他写文章以儒家经义为准则,著有《斐然集》三十卷。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60篇):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60篇),共65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4(共6篇):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4(共6篇),共15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3(共7篇):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3(共7篇),共1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