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习题
展开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必备知识基础练
1.18世纪后半叶,随着生产技术变革的进行,尤其是动力机器的发明与应用,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格局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分散的手工作坊消失
B.工厂制度的兴起
C.集中的手工工厂发展
D.工人阶级的崛起
2.有学者认为,即使在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的19世纪,无论是观察家还是工人本身,都知道工厂制度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宣传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该学者意在说明工厂制度的形成( )
A.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推动了经济转型
3.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主要指铁路。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中重工业占主导
B.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
D.清政府开始接受西方的文明
4.1800年,有四分之三人口居住于英国农村,到1900年,却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反映出( )
A.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B.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环境改善
C.交通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D.农业落后致使农村人口减少
5.19世纪以来,欧洲许多城镇兴建大型图书馆,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繁荣消除了教育隔阂
B.工业革命转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C.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方式
D.人们的文化素养普遍得到提高
6.有人在谈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有这样的表述: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体现了工业革命( )
A.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B.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C.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能力素养提升练
7.下面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 )
普通工作日从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始,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早餐时间、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以及下午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个小时的薪水……工作期间禁止聊天。
A.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提升了工厂的机械化水平
C.适应了工业化生产需要
D.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8.曼彻斯特棉纺织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机器大生产带来劳作方式的深刻变革
B.工厂彻底改变以往分散的生产状态
C.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作环境急剧恶化
D.生产流水线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9.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制法》。1901年,通过《工厂与工作场地法》,把过去半个世纪中有关工厂问题的立法汇总为一项法律。这些立法( )
A.有利于社会问题的缓解
B.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C.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D.与英国宪章运动遥相呼应
10.1865年,利富洋行英商雷诺擅自在上海架设了电报线路。地方县令遵照丁日昌指授,密令差保协同乡民夜间“悉数拔毁”,共拔毁利富洋行电线杆柱227根。这一事件表明( )
A.民众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B.中西思想文化存在隔膜
C.洋务企业科技受制于西方
D.传统邮驿制度逐渐瓦解
11.(2023安徽合肥高二阶段练习)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直接信息是( )
A.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带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和圈地运动的普遍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使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2023福建漳州统考)19世纪后半期,运费受铁路建设的影响下降,这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13.19世纪上半叶,伦敦和地方城市中,出现了大众争相进入剧院观看戏剧的热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工人地位的提高
C.文化教育的普及
D.贫富差距的缩小
14.19世纪,欧洲时装界出现了两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首先是服装的面料和款式的多样化;其次,则是时装样本及后来的时装杂志逐渐流行,社会时尚的代言人逐渐由宫廷贵妇转变为时装样本模特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这些趋势根源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家庭结构的变化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女权运动的推进
15.1811年,英国卢德运动盛行,工人要求雇主停止削减工人工资与使用非学徒工的恶行,并开始有组织地在晚上进入这些“恶行累累”的雇主的工厂里砸毁机器。1812年,议会通过了严惩砸毁机器者的议案,次年,该议案正式成为法令。卢德运动( )
A.显示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反映了机器大生产时代到来
C.得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
D.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16.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儿童境遇”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下图为拉斐尔(1483—1520)创作的《圣母与圣子》。
乙:表1摘选自英国作家狄更斯1838年创作的写实小说《雾都孤儿》。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奥利弗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在孤儿院长大。
“那你(奥利弗)明天早晨六点钟就开始拆旧麻绳。”白背心绅士绷着脸补充了一句。……(吃饭时)孩子们眼巴巴地瞅着钢锅,恨不得把垫锅的砖也给吞下去,与此同时,他们下死劲地吸着手指头,决不放过可能掉落下来的汁水粥粒。三个月以来,奥利弗和同伴们一起忍受着慢性饥饿的煎熬。到后来实在饿得顶不住了,都快发疯了。
表1
丙:下面是19世纪前期英国《工厂法》部分内容简表。
立法时间 | 主要内容规定 |
1825年 | 该法适用于棉纺织工厂;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 |
1833年 | 该法适用于所有纺织工厂;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 |
表2
结论: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境遇是悲惨与进步并存。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丙并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
17.(2023山东枣庄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进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也逐渐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父亲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的权威。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男女之间的感情。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揭光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地位变化探析》
提取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共同反映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动力机器的发明与应用,工厂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生产组织形式发生质的变化,故选B项;“消失”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手工”说法错误,是机器大生产,且与“生产组织形式”无关,排除C项;“工人阶级的崛起”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D项。
2.C 解析 据材料可知,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资产阶级需要和文明进步的趋势,故选C项。
3.B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机船矿路”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应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故选B项;近代民族工业占主导的是轻工业而不是重工业,排除A项;洋务派的“机船矿路”属于政府投资,而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中国近代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工业,而没有明确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
4.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选A项;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排除B项;社会的流动性与“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不符,排除C项;工业革命促进乡村的改变,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排除D项。
5.C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型图书馆的兴建,流行书籍和报纸的增加,阅读习惯的养成,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故选C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社会发展趋势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普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6.C 解析 工业革命使得人口大量集中于伦敦这样的城市,这是城市化的表现,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的交通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们的生活节奏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排除D项。
7.C 解析 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柏林的工厂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及纪律规定,适应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故选C项;资本原始积累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严格的时间要求有利于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提升了工厂的机械化水平”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的结论,排除D项。
8.D 解析 题干未提及生产流水线、工人协同劳作等信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工厂中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A 解析 这些立法有利于规范工人与工厂的关系,从而缓和劳资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故选A项;这些法律对百姓生活是有利的,有积极的影响,排除B项;《十小时工作制法》属于政治性的法律,用于调解劳资关系,而不是生活方式,排除C项;宪章运动到20世纪初已经结束,排除D项。
10.B 解析 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抵触,即中西思想文化存在隔膜,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中国本土的曲折遭遇,这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不是主权意识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的利富洋行不是洋务企业,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传统邮驿制度逐渐瓦解,排除D项。
11.A 解析 图示反映的是1801年、1851年和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上升,从事农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随着英国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此出现材料中的变化,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能从图示中直接反映出来,排除。
12.C 解析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D项表述错误,排除。
13.A 解析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推动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故能出现看剧热潮,故选A项;材料反映大众出现看剧热潮,这与工人地位提高无关,排除B项;19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化教育并未普及,排除C项;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差距,排除D项。
14.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因此服装的面料和款式逐渐多样化,故选A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服饰的变化根源于经济的发展,C项属于思想运动,排除;女权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5.B 解析 卢德运动主要反对广泛被使用的、造成众多有技术的纺织业者失业的自动织机,这些织机可以由廉价雇佣而没有技术的劳工操作,故卢德运动反映了机器大生产时代的到来,B项正确;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1848年,排除C项;关于卢德运动的法案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没有关系,排除D项。
16.参考答案 (1)材料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幅美术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兴起。研究材料甲能够为探讨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形象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法律规定,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但是应注意法律规定与现实执行状况之间的差异。
材料乙是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现实,但是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雾都孤儿》的事例属于个案,需要有其他史料的印证。
(3)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工厂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劳动力,儿童遭到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悲惨。为了缓和矛盾,改善儿童的生存状况,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对儿童工作的年龄、时间、劳动强度和种类进行严格限制,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7.参考答案 示例
题目:工业革命提高了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也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加,社会地位提高。大工厂的生产组织形式,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妇女更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经济独立意识增强;妇女的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提高;家庭观念变化,争取男女平等;妇女社会地位(获得选举权)提高。自由主义理论的不断传播,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女性的政治意识增强。
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妇女的解放运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课一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