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1页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2页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3页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4页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5页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6页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7页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第8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9语上【课件】,共34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善写律诗,多登高怀古之作。有《丁卯集》。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将要覆亡之际。////////////////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水中的小洲诗意:一登上高高的城楼,顿生浓浓哀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 水中小洲。赏析: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诗人登楼远眺,愁上心头。“一 上”“万里”两相对应,有力地表现出愁绪的浓厚。“愁”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意: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赏析: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也是对唐王朝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诗意:鸟儿飞入绿草,秦苑已至傍晚;蝉在黄叶中鸣叫,汉宫 已到凉秋。赏析:颈联写晚眺近景,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尽现笔端。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丛生的杂草这里指作者自己诗意: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都城依旧,渭水依然东流。 赏析:尾联融情于景。渭水东流的景象中,凝结着诗人思乡的忧 愁和怀古伤今的悲凉。“莫问”二字,让读者从悲凉颓败 的自然景物中体会历史的教训;“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 救的痛惜之情。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这首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营造出一种萧条凄凉的氛围,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国家衰败、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1.理解性默写。(1)《咸阳城东楼》中常被用来比喻社会大变动即将来到的迹 象、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2)(广安中考)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苑、汉宫的荒废, 抒发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 (凉山州中考)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 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诗人继颔联后,在颈联中以秋天夕阳中“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渲染勾勒出了一个更加萧条苍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著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品有《夜雨寄北》《锦瑟》等。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李商隐以“无题”为名写下了很多首诗,这首诗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诗意:相聚不易,分别更难,春风无力,百花凋残。赏析:首联连用两个“难”字,一指相会难,二指别离时的痛 苦,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第二句既写环境,也是诗 中主人公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春风。诗意:春蚕至死,丝方吐尽,蜡烛殆尽,油才滴干。赏析:颔联以春蚕、蜡烛为喻,剖白对情感坚贞执着,至死不 渝。“丝”与“思”谐音双关,可谓深情至极,缠绵沉 痛。本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里与“思”字谐音,含相思之意。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诗意:晨起梳妆,唯恐青春年华不再,夜晚吟诗,应会感到月光 清寒。赏析: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上句暗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下句借感觉上的冷表现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诗意:蓬莱仙山距此不远,希望信使能替我殷勤探看。赏析:尾联托物寄意,希望青鸟传信,表达相思之情。诗人将自 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结尾,既是安慰双方,给彼此留下一 点念想,同时也暗示着诗人的相思之苦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还将继续下去。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这首诗以“别”字为文眼,描写了一对恋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有着浓郁的伤感色彩。1.理解性默写。 (益阳中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李商 隐《无题》中的名句,它可用来赞美爱岗敬业、奉献不止的精神。2.(柳州中考)“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__________,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 这里是_________的代称。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早晨信使3.(柳州中考)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这两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为喻,表达了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秦观(ɡuān)(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鹊桥仙》(纤云弄巧)等。 本词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该词大约作于词人创作早期,当时词人居家,尚未出仕。其间词人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以及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行香子[宋]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bēichánɡ yánɡyánɡ词牌名,“行”读“xínɡ”。////////////////////chénɡɡānɡyǐ诗意: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 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园子很小,却收尽春光。桃 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池塘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赏析:上片从整个村庄起笔:层层绿树,环绕村庄,一泓绿水, 涨满陂塘。这是春到人间的标志景象。“绕” 和“满” 两字显见春意之浓,为下面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倚东 风”二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春景的喜爱。“小园几许”五 句,集中笔墨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而又充满生机,达到 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诗意: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屋。青色的酒幌飘扬 在小桥流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啼鸣,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飞扬,飘扬。 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赏析:下片移步换景。“远远围墙”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及远。 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 步写词人怡然自得的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 春之一隅,地点已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对应部分描写静 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动感极强的虫、 鸟等动物,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现了词人乘兴闲游、欣赏春光的愉悦心情。1.理解性默写。 《行香子》中从色彩的角度描绘春满小园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2.(恩施州中考)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李花白 菜花黄有桃花红 ①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互相映衬。②白描手法。写三种颜色各异的花,不事雕琢,却突出其绚丽色彩,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3.(鄂尔多斯中考)【乙】词(《行香子》)中的“倚”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使东风具体可感,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的心境。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当时他常于博山道中闲游,此地虽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qiǎnɡ////词牌名。////////hái/诗意: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 望,为写新词无愁而竭力说愁。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回忆词人少年时代不知愁苦。首句是上片的 核心。词人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构成叠句,有力地带 起了下文,使“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高楼竭力,极力。诗意: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口。想说却说 不出口,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尝尽 内心有顾虑而不能表达。赏析: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如何知愁。“尽”字极有概括力, 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感受。前一个“欲说还休”,紧承上句 的“尽”字,词人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愁到极点却 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紧连下文。投降派把持朝 政,词人胸中的忧国伤时之愁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 凉好个秋”。该句表面轻脱,实则含蓄,充分表达了词人 之“愁”的深沉博大。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无奈之情。1.理解性默写。(1)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爱上层楼, 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 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2)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出尝遍辛酸 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为赋新词强说愁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2.“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愁”的含义有何不同? 前一句中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后一句中的“愁”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