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巩固练习,共7页。
    第2章  第1节课后限时训练.tif【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知识点1:耕地资源概况。知识点2:耕地资源现状。知识点3: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LQD6.TIF1.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2.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增加,适宜的做法有(  )①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②退耕还林还牧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围湖造田 ⑤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改善耕地质量A②③⑤ B.①④⑥C.①⑤⑥ D.③⑤⑥【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我国人均耕地逐渐减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第2题,增加人均粮食拥有量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等方面考虑。[知识点2、3]读我国江南某地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第35题。XJDL-170.TIF3.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 B.20%C.19% D.21%4.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渍化 D.温室效应5.为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答案】3.C 4.B 5.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20%,不适宜地占1%,所以,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19%。第4题,该区域宜林地的面积占54%,宜牧地占33%,宜农地占12%,但是实际利用中耕地占40%,林地占18%,草地占20%,说明植被破坏现象严重,再加上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所以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第5题,解决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护植被,所以现阶段应该退耕还林还草。[知识点2](2022年广东茂名期末)2020年10月,新疆岳普湖县耐盐碱海水稻实验基地的海水稻正式收割,亩产达到了548.53千克,意味着我国沙漠海水稻亩产又一次实现了产量的突破。据此完成第6~8题。6.与我国沿海盐碱地相比,新疆海水稻试种获得高产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盐碱度高    B.光照充足C.病虫害少    D.水源充足7.新疆盐碱地能够种植海水稻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水平高    B.劳动力丰富C土壤改良    D.政策扶持8.我国大力培育和推广盐碱地海水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水稻单产  B.减少盐碱土地面积C.提高水稻质量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答案】6.B 7.A 8.D [解析]第6题,与我国沿海相比,新疆深居内陆,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因此合成的营养物质丰富,水稻高产,B项正确。第7题,据材料可知,新疆盐碱地能够种植海水稻,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进步,作物品种的适应能力提高,A项正确。第8题,我国盐碱地面积大,我国大力培育和推广盐碱地海水稻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水稻的产量,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知识点2、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下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XJDL-172.TIF材料二 “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的方法。材料三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该耕作法的情况下,土壤、大气在春、冬季节的平均情况统计资料。地区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M23.5%16.7%3.2%3.4%34.5%N6.3%25.5%0.7%14.6%18.6%(1)图中M、N分别是什么地区?这两个地区有怎样的美誉?(4分)(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可知,“保护性耕作法”的作用是什么?(4分)(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8分)【答案】(1)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塞上江南”。(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3)保护了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质,使大气中悬浮质减少,水分增加。(4)环境问题:土地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改善:提高了土壤墒情;提高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概率。【B拓展提升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7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综合思维]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部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20多年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第1~2题。XJ16.TIF1.1996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的时代背景是(  )A.中国已经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  B.中国已经解决了贫困问题C.中国出现了粮食危机  D.正面回应“谁来养活中国”的质22018年中国粮食产量比1996年增产30%以上。中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②化肥、农药的使用 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1996年,中国的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都没有解决,A、B项错误。当时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没有出现粮食危机。第2题,粮食总产量主要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1996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交通等快速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因此耕地面积不可能大量增加,错误。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农业病虫害,增产增收,正确。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总产量,正确。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正确。[区域认知](2022年山东临沂开学考试)习近平指出,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还要提出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极而言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据此完成第3~5题。3.关于我国耕地现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下降B.部分地区的耕地质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C.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D.后备耕地资源不足4.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A.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B.控制城市规模,抑制城镇化水平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D.扩大耕地数量,提高产量5.下列关于保护我国耕地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C.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D.严格落实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答案】3.A 4.C 5.B [解析]第3题,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我国土地流转增多,耕地集约化程度上升,A项错误,符合题意。第4题,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C项正确。第5题,不能全面禁止化肥、农药的使用,应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B项错误,符合题意。[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近年来,黄土高原推动坡地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第6~7题。6.原来栽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的农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是(  )A.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多元化B.科技含量减弱C.趋向机械化D.趋于自给自足7.将坡地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会使得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川淤沙减少C.蒸发量减少    D.洪水流量增加【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退耕还草、退耕还林,走多种经营之路,有利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第7题,将坡地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可增加植被覆盖率,使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综合思维]读漫画《寻找土地》,完成第8~9 题。XJDL-174.TIF8.该漫画反映了(  )A.水资源破坏严重B.土地资源破坏严重C.矿产资源破坏严重D.森林资源破坏严重9.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常采用建设防护林的措施来治理。不同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不同,下列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黄土高原—防风固沙林B.沙漠绿洲—水土保持林C.三江源—水源涵养林D.工矿企业内—农田防护林【答案】8.B 9.C [解析]第8题,该漫画反映了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第9题,黄土高原应该是水土保持林,沙漠绿洲对应防风固沙林,工矿企业内应该建设环境保护林,三江源应建设水源涵养林。二、非选择题(共20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0.(2022年浙江部分城市教学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1980—2014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10 积温变化图。RDY21.tif材料二 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成北粮南运。黑龙江省作为北粮主产区之一,在1980年至2014年期间,单产提高了167%,粮食产量增加了3.3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9、1/8和1/3,三者已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1)简述黑龙江省在1980—2014年期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从气温变化角度简析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8分)(2)分析目前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的原因。(6分)(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请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6分)【答案】(1)变化趋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大豆种植面积波动变化,增幅小,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原因:随着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改善(黑龙江省≥10 ℃积温总体增加),喜温的水稻、玉米种植北界北移,种植面积扩大。(2)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黑龙江省粮食消耗少,调出量高;黑龙江省粮食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黑龙江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3)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展粮食进口;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综合训练题,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堂检测,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