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练习
展开第一章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第2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阶段练习)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下图为我国雾霾多发区。据此完成3~5题。
3.雾霾导致能见度降低,因雾霾( D )
A.吸收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吸收太阳辐射 D.反射太阳辐射
4.正常年份,我国雾霾天气最多的是( A )
A.黄淮海平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河谷 D.珠江三角洲
5.城市雾霾多于农村,是因为城市( C )
①高楼林立,风力微弱
②热岛效应,对流运动弱
③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
④绿地面积小,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3题,雾霾使能见度降低,是指可见光降低,主要是雾霾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导致地面和大气中的可见光降低,导致能见度下降,故D正确,C错误;雾霾导致能见度降低与吸收地面辐射和增强大气逆辐射无关,A、B错误。故选D。第4题,正常年份,我国北方降水少,空气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加上燃烧煤炭多,空气中粉尘微粒多,故出现雾霾天气也是最多,A项符合题意;南方雾霾天气少主要是由于南方比较潮湿,降水多,空气中的水汽会净化空气里的霾;南方以常绿植被为主,且覆盖率高,对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的吸收作用显著,南方高温期长,对流天气多,有利于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扩散。因此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第5题,城市雾霾天气多于农村,主要是汽车数量多,尾气中PM2.5等微粒、粉尘等粒子排放量多,加上高楼林立,风力微弱,大气相对稳定,不利于微粒等物质扩散,故雾霾天气多,①③符合题意;热岛效应显著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绿地面积小,空气湿度小,故②④错。故排除A、B、D三项,故选C。
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等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据此完成6~7题。
6.甲、乙、丙分别位于( D )
A.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
C.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D.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7.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易形成雾霾天气的有( C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6题,根据文字信息可知PM10,PM2.5的浓度与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密切相关,由此根据三个地点PM10、PM2.5浓度的高低作出判断。城市干道旁汽车尾气、工业粉尘排放量最大,因此PM10、PM2.5浓度偏高,对应甲;住宅区因为人类日常生活也会产生较多的细颗粒污染物,如做饭的油烟等,因此PM10、PM2.5浓度也相对较高,对应丙;风景区人类活动相对较少,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量最小,因此PM10、PM2.5浓度最低,对应乙。第7题,受低气压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容易扩散;锋面过境时,两侧的气压梯度比较大,风比较大,细颗粒物也容易扩散;此外受低气压、锋面影响,雨雪天气较多,会将细颗粒物带到地面,不易形成雾霾天气,所以近地面受①③天气系统影响时不易形成雾霾天气,受高气压控制时,盛行下沉气流,细颗粒物不容易扩散;出现逆温现象时,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细颗粒物也不易扩散,因此②④天气系统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据突尼斯2017年农业部的统计数字:突尼斯地下水超采率达120%,盐度平均上涨20% 。读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34°纬线南侧相比,突尼斯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该线北侧的原因有( D )
①地形平坦,易于耕作
②油气丰富,原料充足
③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水热条件较好
④地表径流多,便于灌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突尼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超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C )
①水土流失
②沿海海水入侵
③土壤盐碱化
④湖泊富营养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8题,从图中信息可知34°纬线的南北两侧沿海地区地形都较平坦,①错误;油气资源在34°纬线南侧更丰富,②错误;34°纬线北侧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水热条件优于南侧,③正确;34°纬线北侧地表径流多于南侧,④正确。第9题,沿海地区超采地下水用于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差;不合理的灌溉加上该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还会引发和加剧土壤盐碱化。
(2022·陕西长安一中三模)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洼地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遇洪水的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 B )
A.土壤肥力下降 B.植被腐化
C.成土母质的形成 D.森林砍伐
11.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C )
①降水 ②下渗 ③蒸发 ④水汽输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 A )
A.泥炭地干燥易燃 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C.全球变暖加剧 D.泥炭受侵蚀流失
[解析] 第10题,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由于缺氧导致好氧微生物数量减少,死亡植物体受到的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久而久之就会积累起一层覆盖在土壤上的厚厚的有机物,这就是泥炭。泥炭地的形成需要植被丰富、死亡后在被水淹没的地区逐渐腐化,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第11题,据材料可知该排水系统包括了深渠和排水管网,该排水系统将地表的积水引到了地下,所以对泥炭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②下渗,同时深渠储水使得表层水量减少,对泥炭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蒸发,②③对,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泥炭地如今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时会遭受洪水侵袭”另一种是上空形成“阴霾现象”,说明这两类情况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下,洪水侵袭说明降水多,低洼之处积水的水位过高形成,而阴霾则是降水少、干燥条件下形成的;霾是空气中悬浮过多烟、尘等微粒形成的现象,阴霾现象则说明此时云的颜色近似乌碳是由于大气中含有非常多的黑色固体颗粒,而这个现象出现在泥炭地上空,说明固体颗粒的来源正是下方的泥炭地,泥炭本身是死亡植物在积水环境下被缓慢分解的有机物,可燃性强,泥炭沼泽变干引起火灾产生了许多黑色颗粒悬浮在空中,形成“乌碳云”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3.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随着时间推移,黄土高原地表会变得越来越破碎,由黄土塬向黄土墚再向黄土峁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小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塬(甲)、黄土墚(乙)和黄土峁(丙)景观图。
(1)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黄土地貌塬、墚、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2)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防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解析] 第(1)题,黄土地貌从黄土塬到黄土墚再到黄土峁的演变过程就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的过程,可结合黄土地貌的演变对耕地面积、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来分析。第(2)题,平整土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农田灌溉;减少地面起伏,减弱地表径流的冲蚀作用,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但平整土地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可能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更易被水侵蚀。
14.(2022·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赤潮是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图一为珠江口沿岸区域图。
材料二 深(圳)汕(头)特别合作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连接点,“深圳总部+深汕基地、深圳研发+深汕生产”为其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产业、生命健康等产业。图二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位置示意图。
(1)简析珠江口海域赤潮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简析其对赤潮的影响。
(3)合作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发展模式对汕尾市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
[答案] (1)纬度低,光照充足,水温适宜;海域相对封闭,风力小;海域较浅,海水流动性差;珠江口呈喇叭状,涨潮流明显强于落潮流,使得珠江口内的物质不易向外输运。
(2)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减轻污染程度。
(3)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就业岗位变化增多。
[解析] 本题以珠江口沿岸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区域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涉及了赤潮形成的自然原因、寒冷的沿岸流对赤潮的影响、“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发展模式对汕尾市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三个小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依据材料:“赤潮是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因此,珠江口海域赤潮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可从该海域适宜浮游生物生长自然环境条件和影响浮游生物高度聚集的水体运动状况两方面分析。由图可知,珠江口海域地处低纬,水温较高,光照充足,光热条件适宜浮游生物的生长;珠江口海域相对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海水交换不畅;珠江口呈喇叭状,河口区河汊发育,水域较浅,受潮汐影响,海水沿河口上溯距离远,使得珠江口内的营养物质不易向外扩散,容易导致浮游生物高度聚集或爆发性增殖。第(2)题,赤潮发生的海域,若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可以加快海水中营养物质的扩散,使海水温度降低,从而抑制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减轻污染程度,但同时也会扩大赤潮的分布范围。第(3)题,“深圳总部+深汕基地、深圳研发+深汕生产”的发展模式对劳动力既需要高科技人才从事研发和创新,也需要一般劳动力从事生产。由于新的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变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变化增多。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练习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④③②①对应的环境问题是,由图中①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经济发展阶段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作业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该城市可能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测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