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90080/0-16921054570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90080/0-16921054570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90080/0-16921054571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二章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山东德州高三一模)虚拟耕地是指商品贸易中的产品在生产地或消费地生产所需要的耕地资源数量。近十几年我国成为虚拟耕地净进口国,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的虚拟耕地净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有( C )
①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
②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
③我国是人口大国
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⑤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应该( D )
A.维持我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
B.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我国农业领域
C.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
D.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
[解析] 第1题,促使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有国际上的粮食价位低,②正确;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③正确;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耕地面积减少,④正确。国际上的粮食产量高并不是我国成为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国的主要因素,①错误;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会增加粮食产量,使粮食进口量减少,⑤错误。故选C。第2题,国际环境安全事件有时会导致很多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无法维持我国粮食贸易中稳定的贸易结构,A错误;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投资到我国农业领域可能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B错误;我国粮食单产较高,多进口单产高的粮食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用较小,C错误;在各区域之间实现虚拟耕地的“调动”,调节粮食生产,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故选D。
(2022·福建漳州高一期末)梯田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适应山地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在黑龙江,玉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工作耗时平均一亩地只需3天,而在贵州梯田则需要13天。据调查,全国梯田平均撂荒率(含退耕还林和改种树木)约为22%。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黑龙江和贵州两地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工作耗时差异巨大的主导因素是( C )
A.地形和土壤 B.热量和降水
C.机械化水平 D.劳动力素质
4.贵州梯田撂荒率较平地高的主要原因是( B )
A.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 B.梯田投入大产出较低
C.梯田的土壤较为贫瘠 D.梯田的光热条件较差
5.我国梯田撂荒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是因为其将危及( A )
A.粮食安全 B.生态保护
C.文化传承 D.旅游发展
[解析] 第3题,黑龙江地形平坦广阔,适宜机械化收获,梯田多位于缓坡,无法进行机械化收割,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机械化水平的高低,C正确;地形与土壤、热量和降水等自然条件对收获时长的影响较小,A、B错误;劳动力素质相差不大,主要的是黑龙江使用机器收割,D错误,故选C。第4题,贵州梯田撂荒的主要原因是梯田难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即投入大、产出较低,B正确;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对劳动力形成吸引,但正是因为梯田产出低使得人们背井离乡,因而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梯田的土壤较为肥沃,梯田能够阻止水土流失,C错误;梯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水热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第5题,梯田撂荒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威胁粮食安全,A正确;耕地撂荒开始产生植被次生演替,对生态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B错误;梯田可以在当地适当发展旅游业,保证文化传承,但这属于对梯田的开发,如果并未开发受撂荒影响小,C、D错误,故选A。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考虑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到单位面积耕地上的劳动力、资金、物质、技术等的密集程度及产出效益。读“四川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
6.1999—2007年,该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呈现的总体趋势是( A )
A.波动上升 B.一直上升
C.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D.上升趋势不明显
7.该省今后要继续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可采取的合理性措施是( C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B.大量退耕还林还草
C.兴修农田水利工程
D.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解析] 第6题,据图可知,该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在1999—2000年呈上升趋势,2000—2001年呈下降趋势,2001—2007年持续上升,说明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故A项正确。第7题,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故A项错误;大量退耕还林还草不能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故B项错误;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可保证农田灌溉,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故C项正确;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2022·广东清远高二期末)南非的农业具有二元结构:一是少数农场主经营的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场,产出粮食占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粮食出口到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中国;二是非洲当地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下图示意南非主要农业区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南非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B )
①地区差异显著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生产规模大 ④劳动力投入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 B )
①藏粮于地 ②扩大粮食进口 ③藏粮于技 ④藏粮于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8题,南非国土面积较小,纬度差异较小,东西跨度较小,地区差异较小,①错误;南非农业多为高度商品化的大型农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②③正确;地广人稀,劳动力投入量小,④错误。故选B。第9题,藏粮于地是指保护耕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①正确;扩大粮食进口,依赖进口,增大粮食安全风险,②错误;藏粮于技是指粮食产量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③正确;藏粮于仓是存储粮食,存储粮食并不能保障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B。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产水、食物供给、碳固持和土壤保持等产品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则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消费与使用。读兰州市行政区划示意图和兰州市部分区县生态系统部分服务供需特征表。据此完成10~11题。
| 产水服务 (m3/km2) | 食物供给服务 (t/km2) | 碳固持服务 (t/km2) | |||
供给 | 需求 | 供给 | 需求 | 供给 | 需求 | |
城关区 | 2 442.38 | 53 903.54 | 79.62 | 1 946.84 | 5 959.09 | 14 446.41 |
安宁区 | 2 459.80 | 3 228.87 | 113.25 | 1 693.93 | 5 159.55 | 7 901.30 |
西固区 | 2 617.93 | 587.88 | 270.99 | 209.87 | 5 220.65 | 1 438.59 |
榆中县 | 2 574.14 | 235.00 | 690.80 | 77.50 | 6 086.43 | 575.06 |
永登县 | 2 733.25 | 169.03 | 301.32 | 55.74 | 3 649.31 | 413.64 |
皋兰县 | 2 054.09 | 111.61 | 115.71 | 36.81 | 4 609.20 | 273.12 |
10.下列兰州市各区县中,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 C )
A.城关区 B.安宁区
C.榆中县 D.西固区
11.下列关于兰州市部分区县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C )
A.永登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B.榆中县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提高向城关区输入粮食的力度
C.城关区调整人口布局与工业结构,减轻环境压力
D.皋兰县大力开办造纸等企业,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解析] 第10题,结合材料信息,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大小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对比来判断,读取表中数据可知,城关区和安宁区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均小于需求,所以两区的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城关区压力最大,A、B错误;西固区和榆中县各生态服务供给均大于需求,两区的生态环境压力较小,其中榆中县供给大于需求更多,所以榆中县生态环境压力最小,C正确,D错误。故选C。第11题,结合材料信息和表中数据可知,永登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A错误;兰州各区县的粮食总体供给大于需求,因而榆中县无须扩大粮食生产规模,B错误;城关区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远小于需求,说明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环境压力大,因而需要调整人口布局和工业结构,以减轻环境压力,C正确;皋兰县大力开办造纸等企业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勤县(位置见下图)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北部,石羊河下游,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占全县面积的91%,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县面积9%的绿洲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水、土地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民勤县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水、土地资源的制约,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该县实行了“关井压田”、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政策,加强对水、土地资源的管理。
(1)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推断水、土地资源政策制定的依据。
(2)水、土地资源政策对当地农户的生计造成了巨大冲击。为解决生计问题当地政府制定了提高水、土地资源利用率的一系列措施。下表为该县部分农户(567户)选择的改善生计措施的情况。请绘制柱状统计图,表示选择不同措施的农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并说出农户选择的主要特点。
措施 选择 | 节水 技术 | 改变作 物类型 | 设施农 业(如日 光温室) | 削减 种植 规模 | 外出 务工 |
农户数 (户) | 479 | 398 | 390 | 262 | 327 |
(3)调查发现,农户对改善生计措施的选择多采取“组合式”策略,例如,“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等。从上述两种策略任选其一,说明其对改善农户生计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当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处内流区的河流下游,地表径流量少;上游城市用水量大,来水量减少;人口分布集中,人均水资源少;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
(2)
(绘图要求:横坐标有措施类型;柱高标准即可,不要求标出数字。)
农户的措施选择多样化;选择“节水技术”的农户最多;选择“削减种植规模”的农户最少。
(3)“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在日光温室内种植蔬菜瓜果,可提高经济收入;应用渗灌与滴灌等节水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土壤盐碱化。
“削减种植规模+外出务工”:削减种植规模后,可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削减种植规模,减少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通过当地水资源状况及所学知识推断制定各种政策的依据。从气候、地形、工农业发展、人口分布等角度分析。第(2)题,根据表格及材料信息,绘制柱状图并分析农户选择的主要特点。第(3)题,通过对具体的改善生计的“组合式”策略的分析,说明其对改善农民生计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13.(2022·天津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稞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青稞田。
(1)分析该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及有限中、低产田分布集中。
(2)为保障西藏粮食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利于耕作;海拔相对低,热量较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发展农业科技;改良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进行粮食跨区域调剂;完善粮食储备机制。
[解析] 该题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中青稞种植为情境,考查种植业区位条件、区域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根据题意,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有气候(光、热、降水)、地形、土壤和水源等。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有利于青稞种植的自然条件有: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为充足;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河流堆积,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土壤肥沃,便于作物生长。第(2)题,根据题意,西藏海拔高,气温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耕地少。因此保障其粮食安全的措施主要是粮食开源,可以从西藏地区有限的耕地上努力,依靠农业科技,培育耐寒、高产农作物品种;改良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区域外调配粮食进藏;建设粮食储备体系,保障粮食的稳定性。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练,共8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题,共8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综合训练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