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
展开第三章 第四节
一、单项选择题
碳强度是指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排放的CO2量,其大小可以反映CO2减排效率的高低。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的CO2减排效率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A )
A.中部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地区
2.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B )
A.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B.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
C.沿海地区风力较大
D.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最大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碳强度是指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排放的CO2量,其大小可以反映CO2减排效率的高低,则碳强度越大,排放总量越大,越需要节能减排。读图可知,中部地区CO2排放总量最大,碳强度第三。对比选项中其他三个区域,中部地区碳强度最大,排放总量最多,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更具有紧迫性,应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故A项正确。第2题,减排压力较小说明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排放的CO2量小,从排放量小的角度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能源消耗低,排放量小,减排压力较小,B项正确。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是减排的经济基础,不是压力小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沿海地区风力较大是解决污染的有利条件,并非减排压力小的原因,C项错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仍然以传统的煤、石油等矿物能源为主,D项错误。
(2022·江苏如皋中学高二下调研)全球变暖对作物分布和产量、区域能耗都有一定影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年)。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当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有( D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种植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上升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C )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均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技术等市场扩大
D.所有工业活动都承受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解析] 第3题,香蕉和菠萝属于热带水果,若全球气温升高,则其在我国的种植范围会向北扩张,故①正确。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变干、高纬度降水增加,世界粮食总产量不一定上升,故②错误。全球变暖意味着气温日较差可能会变小,糖分积累变少,糖料作物糖分不足,所以不会大幅度增产,故③错误。气温升高会造成喜热生物的活跃,病虫害暴发率会随之增加,且范围也会扩大,故④正确。故选D。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部分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上升,A错误;北美五大湖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得知耗电总量变化情况,B错误;并不是所有工业活动都承受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D错误;全球变暖使中纬度地区变得干旱,农作物产量下降,制冷需求增大,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技术等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作物产量,因此其市场会扩大,故选C。
(2022·北京海淀一模)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A )
A.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
B.企业乙占地面积更小
C.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
D.企业乙交通运输量更少
6.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 C )
A.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下降
B.高科技企业空间集聚增强
C.重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
D.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减弱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企业甲向企业乙出售配额,说明企业甲碳排放量少,能源使用效率高,A正确,C错误;企业乙应是生产部门,碳排放量大,占地面积要更大,B错误;企业乙的交通运输量更大,D错误。故选A。第6题,通过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因为轻工业碳排放量小,A错误;高科技企业本身碳排放量就少,受其影响较小,B错误;重工业需要研究减少碳排放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技术研发投入会增加,C正确;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增强,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2011—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C.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D.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急剧下降
8.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 A )
A.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
B.副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C.昆仑山雪线逐年降低
D.内蒙古牧场面积扩大
[解析] 第7题,根据图中的坐标曲线变化,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最大、增长最多的国家,A错误;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是负值,呈减少趋势,B正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先增加,后减少,但始终为正值,说明排放量在增长,C错误;世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仍是增加的,D错误;故选B。第8题,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A可信。副热带地区降水减少,B不可信。气温升高,昆仑山雪线逐年上升,C不可信。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重,缺水严重,内蒙古牧场面积可能缩小,D不可信。故选A。
(2022·江苏二模)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下图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B )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
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C.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D.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
10.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D )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解析] 第9题,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B正确。高耗能产业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实现碳中和,这不是主要限制,A错误。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不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C错误。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不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D错误。故选B。第10题,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太阳能发电受天气、昼夜等因素影响,所有冬奥会场馆不可能实现全太阳能发电,A错误。冬奥会期间气候寒冷,办公场馆不会取消空调,B错误。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做法见效较慢,且周边地区拆迁费用较大,不合理,C错误。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可以减少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1.(2022·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解析] 本题以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图判读、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第(1)题,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地内相对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均水分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第(2)题,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物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第(3)题,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从数量来看,当地应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从质量来看,应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使得森林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12.(2022·山西忻州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究作出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之后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1980—2010年气温变化图。
(1)图中反映出我国1980—2010年,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粮食产量的变化。试说明理由。
(4)气候变暖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
(5)全球气温升高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1)1980—201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理由: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足,这都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壤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1980—201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作答。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我国西部降水会增加,气温会升高,有利于粮食生产。第(4)题,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带来一系列问题。第(5)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1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共10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