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九上语文 14《诗词三首》(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pptx
    • 教案
      14[教学设计]诗词三首(第2课时).docx
    • 14[知识导学]诗词三首(第2课时).docx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1页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2页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3页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4页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5页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6页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7页
    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8页
    14[教学设计]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1页
    14[教学设计]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2页
    14[知识导学]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1页
    14[知识导学]诗词三首(第2课时)第2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14教学课件诗词三首第2课时pptx、14教学设计诗词三首第2课时docx、14知识导学诗词三首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4课 诗词三首(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1.了解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1.熟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划分。2.搜集刘禹锡和苏轼的有关资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历任监察御史、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检校礼部尚书等职。由于曾任太子宾客一职,故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是挚友,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著有《刘梦得文集》。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喜不待言。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中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二、合作探究1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1)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整饬雅致,音韵华美的特点2)自由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歌大意。1首联承接《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的哪句诗?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先理解所运用的典故,再据此分析感情。)  3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先理解这两句诗的意象,再据此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意思。)  4尾联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体会诗歌意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道的名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结合这两句诗的意象进行分析。   4.体会艺术特色。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辛酸悲凉以及坚定乐观的精神,说说本诗的艺术特色。(可以从本诗的词语、诗句、意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信息。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初任朝官,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已七年不见。中秋之夜,苏轼心情抑郁惆怅,怀念弟弟。这首词就是他因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二、合作探究1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1)听《水调歌头》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悠扬婉转的特点2)自由朗诵《水调歌头》,把握这首词的朗读节奏。2.理解诗歌大意。1词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2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分别朗读词的上、下片,从词描绘的场景思考问题。  3词人直接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状态?(结合词的写作背景,从词人的心理变化角度思考问题。)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情感。)  6请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结合“婵娟”这一意象和本词的情感基调来分析这两句的含义。)  3.体会艺术特色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词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说说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词。2.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诗词三首图片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路难》其一,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走近作者,写作背景,知识链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堂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词三首PPT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诗词三首》,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任务与评价标准制定,感知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第二课时,议题五,议题一以背景识人,议题二以“画”入境,议题三以“象”知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