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作业课件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单元作业课件B新人教版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单元作业课件B新人教版必修1,共44页。
第二单元B 卷 • 高中能力提升卷选择题1.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生物膜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D.生物膜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选择题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能够影响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流动镶嵌模型能够体现膜的流动性,但是不能体现膜的不对称性C.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层是蛋白质分子D.蛋白质分子能够决定细胞膜的绝大部分功能选择题3.用橡皮泥及牙签构建生物膜模型,搭建了1、2、3三种结构模型,4代表糖链,5代表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可作为基本支架B.5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应在膜两侧进行不对称排布C.在构建细胞膜模型时4可与2两侧的5结合D.构建线粒体模型时内膜需要的2和5比外膜多选择题4.研究表明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紧密连接形成的膜接触位点(MCS)具有促进脂质转移及信号传导的功能。MCS的形成是由于细胞结构间特殊蛋白的相互作用而非膜的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在分泌蛋白的运输中起着交通枢纽作用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物质运输只能通过MCS完成C.MCS有助于实现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内质网通过MCS与线粒体相连体现了膜具有流动性选择题5.如图是某同学画的细胞中某种膜的简单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1、2各代表一层生物膜,则图示可表示线粒体膜,且1面积大于2B.若1、2共同构成一层生物膜,则图示可表示细胞中“消化车间”的膜C.若1、2共同构成一层生物膜,则图示可表示细胞中的内质网膜D.若1、2各代表一层生物膜,则图示可表示叶绿体膜选择题6.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某同学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甲过程中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从内质网出现放射性开始计时,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图甲中③为双层膜结构C.若图乙中曲线1表示图甲中①的放射性颗粒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乙中的曲线2可表示图甲中②的放射性颗粒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D.图甲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选择题7.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是肿瘤细胞的迁移,该过程需要细胞内细胞骨架的参与。细胞骨架突起形成的丝状伪足能与细胞外微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迁移。Fascin是丝状伪足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光学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细胞骨架是纤维状的网架结构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可锚定并支撑细胞器C.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提高Fascin蛋白的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选择题8.(情境创新)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鸟类胸肌细胞中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单层膜结构,其数量比表皮细胞中的多B.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在大肠杆菌和流感病毒等原核细胞中也存在细胞器丙D.真核细胞中细胞器丙的形成与核仁有关选择题9.外泌体和微囊泡都是细胞释放的膜性小泡,如图为细胞间通过微囊泡和外泌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释放外泌体时,存在膜融合现象B.外泌体和微囊泡的膜上有具有识别功能的蛋白质C.外泌体和微囊泡将内容物释放给靶细胞的方式完全相同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不是经图示方式进行的选择题10.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没有选择性,这有利于D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B.中心体和染色质均含有磷脂分子,二者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但有丝状的染色质D.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染色质密切相关选择题11.(角度创新)生物体内绝大多数膜融合都需要蛋白质的介导,即膜上的两组蛋白质相互结合成螺旋状的复合蛋白,使磷脂分子失去稳定性,进而重排形成融合孔,最终实现膜的融合,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表明膜上的蛋白质既能运动,又能进行相互识别B.重排后的磷脂分子仍排成连续的两层与其具有亲水性的尾部有关C.融合孔既可形成于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也可形成于细胞内部D.图示过程在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择题12.如图表示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肉细胞,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标记的叶绿体实际所处的位置是右下角B.此时细胞质流动的实际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C.仔细观察,能看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D.要将标记的叶绿体移向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选择题13.两种细胞分别拥有如表所示的特征,由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细菌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组成成分不同 D.两种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一定都有线粒体选择题14.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核重建时,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多个核膜小泡最终融合形成细胞核,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膜的重建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核膜小泡的成分有磷脂分子、蛋白质、DNA等C.膜小泡融合成核膜小泡时,只有磷脂分子发挥作用D.草履虫、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细胞中都有核膜小泡的出现选择题15.(探究情境)细胞核中富含热胁迫敏感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其会发生错误折叠。为探究错误折叠蛋白的修复机制,研究者让融合蛋白L-G在细胞中表达,该融合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时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研究发现,融合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会错误折叠并进入核仁,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被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C.核仁可能具有修复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D.修复好的融合蛋白主要在核仁内发挥作用不定项选择题16.(材料新颖)施一公团队解析了非洲爪蟾细胞的核孔复合体(NPC)的胞质环近原子分辨率结构以及环绕NPC的腔环结构,震撼了结构生物学领域。研究人员发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核膜上。NPC是真核生物细胞连接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唯一双向通道,控制着所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膜上NPC的数量可能会影响细胞代谢强度B.NPC对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不具有选择性C.附着NPC的核膜与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均直接相连D.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需要借助NPC实现不定项选择题17.下列关于①~⑨在各种生物中的存在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核酸 ②蛋白质 ③中心体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 ⑥核膜 ⑦核糖体 ⑧细胞膜 ⑨细胞壁A.①②在HIV、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内都存在B.⑦⑧⑨在大肠杆菌和衣藻体内都存在C.①~⑨均可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内D.①~⑨中除③④⑨以外,其余的在颤蓝细菌和草履虫体内都存在不定项选择题18.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发不同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细胞的膜蛋白能在融合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均匀分布指数越高,两种膜蛋白在融合细胞膜上分布得越均匀。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C.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两种膜蛋白分布得越均匀D.该实验可证明膜蛋白都是可以运动的不定项选择题19.(探究情境)真核细胞内COP转运膜泡运输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物质转运的机制之一。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及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其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信号肽。若内质网驻留蛋白被意外装进COP Ⅱ转运膜泡,则其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上的信号肽受体就会识别信号肽并与之结合,将整个蛋白质通过COPⅠ转运膜泡送回内质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高尔基体膜上的信号肽受体异常,则“逃逸”蛋白可能无法回到内质网B.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两者结构的相似性C.信号肽与其受体相互识别并结合的过程说明细胞间存在信息交流D.COP转运膜泡的膜含有磷脂、蛋白质和脂肪不定项选择题20.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受损伤,损伤的线粒体外会出现双层膜而成为“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损伤的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具有两层生物膜B.溶酶体与自噬体能相互识别并发生融合C.溶酶体降解生成的部分代谢废物会被排出细胞外D.溶酶体只能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非选择题21.(10分)图 1 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 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该结构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是 (填“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图1中⑨是 ,其功能为 。 (2)图1所示细胞结构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除了⑥线粒体外,还有 (填序号),图1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是 (填序号和名称)。图1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有 (填名称)。 非选择题(3)①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②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光照射下能够发出荧光,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找出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1(第82~101 位氨基酸)和肽段 2(第102~126位氨基酸)处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 3,据图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 (填“肽段1”或“肽段2”)中。 非选择题22.(12分)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图1处理,根据S1~S4(均为上清液)、P1~P4(均为沉淀物)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 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图1中DNA含量最多的是 ,可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 。(填写S1~S4、P1~P4) (3)如图2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示意图(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高等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 (4)图1 P2中的细胞器与图2中的 (填字母)相对应。 非选择题23.(10分)如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与该细胞相比,荔枝树地下部分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 (2)由图可知,溶酶体处理LDL-受体复合物后的水解产物的去向是 和 。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 的功能,溶酶体发挥作用的方式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 。 (4)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如果将RNA聚合酶的抗体(可使RNA聚合酶不能正常合成RNA)显微注射到体外培养细胞的核仁区域(该区域存在RNA聚合酶)中,会发现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 。 非选择题24.(10分)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单细胞动物)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正常生活没有分裂活动的变形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有若干变形虫。A组: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食物饲喂变形虫;B组: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去掉;C组:不作处理。步骤二: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后,将细胞核移植到B、C两组的变形虫细胞内。步骤三:一段时间后检测B、C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非选择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大分子X物质,且其具有放射性,X物质最可能是 ,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 。 (2)结合以上所有信息判断,下列关于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B组细胞核体积大B.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所有的核酸分子C.X物质可能在细胞核中合成,原料有放射性,因而核有放射性D.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细胞吸收了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根据步骤三中的实验结果,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非选择题25.(13分)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被激光照射的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非选择题 (1)细胞膜以 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①被漂白区域内细胞膜成分分子带有的荧光染料的荧光会 ;②被漂白区域内外的细胞膜成分分子 。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使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被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所需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组成细胞膜成分分子的运动具有 (填“促进”或“限制”)作用,该结果 (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②。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4)最终漂白区域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推测可能的原因:①荧光染料的荧光强度会随着时间流逝自主 ;②漂白区域外某些被荧光染料标记的分子处于 的状态。若要证明推测①的成立,可以设计一个对照组,该组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进行相同的处理,再对细胞膜上某一区域进行高强度激光照射,同时 ,预期结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