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第1课时《恰利利,恰利》 课件+教案+素材
展开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4节《哈利利 哈利 》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 。学生对秋收农忙等劳动生活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教师要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緖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捉练、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演歌曲。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通过聆听、演唱歌曲,为歌曲伴奏等不同的体验,自信演唱,大胆展示,感受印尼人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教材分析:本课《恰利利恰利》是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是一首颇具民族风格的演唱歌曲,旨在让学生深刻感受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歌名来自于歌曲中的印尼语衬词,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印尼人在田间开心劳动的热闹景象。全曲共五句,除第五句衬词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全部都以基本节奏型X XX X X|XX X|贯穿全曲。虽然相同节奏型反复出现,却并不单调,反而更显纯朴和欢快。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喜爱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爱说、爱唱、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等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将繁难的技能技巧化为学生喜爱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技能,让整个教学过程既生动又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 《恰利利、恰利》 | 第1课时 | 学科 | 音乐 | 年级 | 二年级 |
教学 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XXX节奏型在音乐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同时巩固学生对音乐力度的掌握。(有下划线的节奏都是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2、 过程与方法:导学生学唱印度尼西亚歌曲《恰利利恰利》,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语言节奏、动作及律动的创编;能用自然的声音、简单的肢体动作(印尼舞蹈元素)以及小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热爱劳动的精神。 | |||||
重点[来源:] | 正确表现印度尼西亚的节奏特色: 并用愉快的心情演唱《恰利利恰利》 | |||||
难点 |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来源:学#科#网] |
导入新课 |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进行一次音乐之旅。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那里风光秀丽,风景优美,是旅游胜地。 | 1、学生欣赏美丽的印尼风光。
| 1、了解印尼的相关知识,增长孩子的视野。 |
讲授新课 |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带着问题去聆听、思考) 从歌曲开心、愉悦的情绪当中可以看出印尼的人们是非常热爱劳动 2、再次欣赏找一找节奏型:播放范唱录音:生乐句中都有下面的节奏型。 3、后十六分节奏型:师先把节奏分解成三个音,再组合成一拍;指导学生读一读“小动物联欢会”。 4、回声练习: 出示山谷图片,模仿山谷回声。 在山谷上喊叫会出现什么情况?听回声,你发现了什么? 回声的特点:重复、延长、渐弱 5、唱一唱(声部练习):歌曲中的最后一句,两个声部的合唱部分。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来练唱合唱部分(直接唱衬词“啦”)。 同音连线——(用动作来帮助,在唱这三拍的时候做一组“叉腰-拍肩-伸手”的动作,做完这组动作,三拍刚好唱完。) 6、并且1和3乐句旋律2和4乐句的旋律完全相同。
7、学唱旋律:(1)唱一唱:跟钢琴分句视唱歌谱。(要求:a、速度不宜过快b、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引导学生用有弹性放松的声音去演唱,避免喊唱。)
(2)唱旋律、打手号:跟着老师的伴奏,慢速,边打手号边唱音高,注意旋律线的走向。 8、歌词学唱: (1)读一读:注意歌词与节奏的对应。 歌词;歌词描述了印尼人民劳动时开心的情景,恰利利、恰利是印尼语衬词能表现出哈尼人民劳动时愉悦的心情,说明印度尼西亚的人们很热爱劳动。 (2)教师伴奏,带领学生练唱前四乐句歌词。 (3)出示第五乐句,复习回声的歌,注意力度的变化——喊声强,回声弱。
(4)教师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9、我是小小演唱家:师生接龙唱:教师唱第1、3乐句,学生唱衬词乐句。 反过来接龙唱,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唱不准的乐句。 10、我是小小演奏家:教师指导学生为歌曲伴奏。
11、分角色表演唱:教师指挥,学生表演。
| 1、你觉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认真观察每个乐句,找到乐句中的节奏特点。 3、反复练习念后十六分节奏型。
4、学生模仿在山谷里的喊声,老师做回声。反过来老师喊声,全班同学回声。 5、这首回声的歌分为两个声部,哪一个声部先唱?每个声部的力度是什么?(谱上已标注)
6、注意观察每乐句的特点,后面的合唱部分分声部唱出来。 7、(1)学生跟着教师的伴奏演唱旋律(注意力度记号)。
(2)学生边打手号边唱旋律。
8、学生按要求学唱词 (1)打拍子念歌词。 理解歌词的寓意,体会歌曲的深刻内涵。
(2)跟琴齐唱歌词
(3)学生练唱第五乐句。[来源:Z#xx#k.Com]
(4)学生唱不准的地方指出多加练习。 9、师生配合,跟着伴奏录音演唱歌曲。
10、学生用双响筒和沙锤为歌曲伴奏。
11、分三组:打击乐器一组、演唱两组(两个声部各一组)。 | 1、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的情绪。
2、找出本课要学习的新的节奏型。
3、为歌曲难点的节奏的克服做铺垫。
4、在回声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最后一句二声部演唱中的主要旋律及强弱的对比。 5、学生很难拖满同音连线三拍的时值,用动作来帮助学生数节拍会容易很多;并且通过动作的帮助,更鲜明地表现出回声的强弱对比。 6、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7、(1)旋律每两句完全重复,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试着让学生随琴视唱。[来源:] (2)复习手号,巩固旋律。
[来源:学。科。网Z。X。X。K] 8、(1)熟悉歌词,掌握好节奏理解歌词寓意,为演唱做铺垫。
(2)准确的学唱前四乐句歌词。 (3)由于课前已做铺垫,这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回忆,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了二声部合唱。 (4)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9、多种形式的练唱,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巩固加深记忆。 10、会熟练的应用打击乐器,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11、完整准确的表现歌曲,巩固本课重点,攻克难点。 |
拓展延伸 | 安格隆是印尼的一种古老民族乐器,又称竹筒琴。当演奏者摇动框架时,竹棍就与竹筒互相碰撞而发出“格隆、格隆”的声音。连续摇奏时音色颤动,华丽悦耳,宛如流动不息的潺潺溪水,十分动听。 | 请把屏幕上的介绍读给同学听。 | 了解印尼特色的乐器,了解印尼文化,开阔视野。 |
课堂小结 |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我们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生活。那么今天,我们唱得高兴,玩得愉快,走进了印度尼西亚,感受到了他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也了解到了劳动的意义。 |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 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情感目标。 |
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