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教案,共22页。
第6单元 乘 法
第1课时 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不进位的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练习纸、练习本、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蚂蚁做操”的情境图)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二、探索新知
1.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2.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一些圈法和口算方法:
方法一:每排12只,共有4排,用连加法计算,12+12+12+12=48。
方法二:把蚂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先算6×4=24,再算24+24=48或24×2=48。
方法三:分成两部分,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
方法四:平均分成6份,先算4×2=8,再算8×6=48。
3.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一般竖式。
A.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
B.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C.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8写在个位?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表示什么?合起来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1题。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方法,巩固口算。
(2)用竖式算一算,并与同伴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表示的含义,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2.(PPT课件出示“213×3=”)你会算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计算方法:
口算方法:200×3=600,10×3=30,3×3=9,600+30+9=639。
列表方法:
×
200
10
3
3
600
30
9
600+30+9=639
竖式计算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它们的算理相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先用学生熟悉的课间操引入今天的情境主题《蚂蚁做操》,学生自己用学过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表格等方法先来算一算,最后找出最简单的方法——竖式计算,学竖式时共同探讨竖式的算理,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思,学会竖式简写的方法,理解积中每一个数字的意思以及是怎么来的,再将正确的书写顺序演示给学生,然后是练习巩固环节,学生能很熟练地将学到的知识利用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1.把要求讲清楚后再让学生动手做。
2.回答问题时少集体回答,多指名学生回答。
3.自己要少说些,让学生多做。
4.设计教学环节还要再加强,过渡语要精练,指向性要明确。
[再教设计] 对于12×4这样的算式,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点子图、画表格等方法独立解决,可以适当减少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加强乘法竖式的理解,熟练掌握每一步的意义,为以后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
第2课时 去游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一次进位的竖式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自学教材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3=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组交流、组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PPT课件出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 )。
七、布置作业
1.计算。
15×5= 17×4= 19×3= 27×2= 25×3=
2.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整节课以故事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场”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在列竖式时,虽然反复强调别忘记进位,但仍有学生忘记进位,不管进几都写1,说明课上还是没有认真听,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当堂课的知识能及时掌握,而且有一定的速度,计算准确率有待提高。
[再教设计] 加强对进位的强调,进位数字要清晰写在竖式上,并让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这样既能加强计算的准确性,又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第3课时 乘火车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时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第56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讲给同桌。
2.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如果不会,可以在组内进行请教。
4.组织全班交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写上答语。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1.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5=( )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3题。
2.
六、课堂总结
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乘火车》一课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努力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实现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真正实现“生本教育”课堂。
[不足之处] 在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不积极,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教设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并让学生讲解每一步的意义。
第4课时 去奶奶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练习导入
1.口算。
400×2= 300×3= 100×2= 5×300=
400×6= 300×9= 700×9= 53×3=
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笔算。
24×4= 48×3=
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学生在做完后老师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个位相乘时,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一)谈话: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信,你瞧!(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题)
师:咦,淘气在做什么呢?
生:坐火车。
师:他可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淘气家离奶奶家有多少千米?
生2:奶奶家离新站有多少千米?
生3:新站到淘气家有多少千米?
老师提示做答(板书竖式),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竖式的结果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尝试探索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115×4=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巡视学生的探索情况)
(三)全班汇报。
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十位上到底应该写几?(6)为什么应该写6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老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方法点拨:从个位起,用4分别乘115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4和个位上的5相乘得20,这里的20表示20个一,也就是2个十,在积的个位上写0,并向十位进2,4和十位上的1相乘得4,这里的4表示4个十,再加上十位的进位数2是6个十,所以在积的十位上写6 ,4和百位上的1相乘得4,表示4个百,所以在百位上写4。(板书,强调要把横式补充完整)
(四)自己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15×4了,那么我们能否计算248×4呢?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老师板书。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什么不同之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个位和十位都出现了进位的情况,这就是乘法笔算中的连续进位。
三、巩固练习
聪明的你能拿到这份礼物吗?(小黑板出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不足之处] 在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不积极,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教设计] 本课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训练,还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第5课时 0×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与“0”有关的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0+5=?0+6=?32-0=?0-0=?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今天我们来学习0×5=?(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想
1.师:猴子哥哥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猴子哥哥招待大家吃苹果。(PPT课件出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板书:3×5=15,3+3+3+3+3=15)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3相加)
师:从每个盘子中拿出一个苹果,现在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PPT课件演示)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板书:2×5=10,2+2+2+2+2=10)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2相加)
师:从每个盘子中拿出两个苹果呢?
(师板书:1×5=5,1+1+1+1+1=5)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1相加)
设计意图:利用PPT课件展示精彩的画面,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师:现在把每个盘子里的苹果全部拿走,求盘子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得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0×5=0)
师: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发现0×5=0,你还有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老师指正。
0+0+0+0+0=0,0×5=0。
师:照这样计算,0×6=?为什么?那么0×7=?0×8=?0×9=?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学生汇报。
抽生口答。
师:从这些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交流。
生答。
(师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师:知道了这个规律,你会计算类似的题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在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2.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
(PPT课件出示)203×3=
抽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全班交流。
师: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往有什么区别,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说说如何处理中间这个“0”。
师:对,这是我们今天学的“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与以前计算题的算法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题,进一步巩固“0乘任何数都得0”,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
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PPT课件出示)130×5=
师:请你独立完成本题,将计算过程清楚地写在本子上,有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请有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师:老师也有一种算法。
板书:
师:我先用5乘13,为什么算出65后要在末尾添上一个0?
学生回答。
师:比较两种竖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并交流。
师:哪一种更简便?我们在计算中应选择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认为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呢?我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考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通过比较交流,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同时感受集体的智慧。
三、课堂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交流。
四、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的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3.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203×3,这一阶段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深刻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处理。
[不足之处] 0的乘法计算中,中间有0的算式,0的机动处理水平不同。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还需提醒注意。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对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0”的位置进行强调,中间有“0”的进位或不进位的处理应该加强。
第6课时 买矿泉水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成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你都喝过哪些饮料?(找2~3个学生说说)张老师在买饮料的时候遇到了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她解决,好吗?
2.遇到了什么问题呢?(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学生观察)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1)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同桌之间说说。
(2)请一位学生读题,讲一讲题目的意思,指导学生完整介绍题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1)张老师买2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学生独立估算
后在小组内交流。
(2)班内交流:请小组代表在班内说说自己估算的想法,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估计学生会出现的方法:
A.2箱大约50瓶,每瓶3元,2箱大约150元。
B.1箱超过60元,2箱大约120多元。
C.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理解估算的方法。
(3)小结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总结估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
3.解决问题,尝试计算。
师: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还需要同学们去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并尝试计算。独立解决问题后,同桌之间说说想法。
(2)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估计学生情况:
A.24×3=72(元)
72×2=144(元)
B. 24×3×2
=72×2
=144(元)
C.24×2=48(瓶)
48×3=144(元)
D. 24×2×3
=48×3
=144(元)
引导学生结合题目,通过质疑提问,明白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3)小结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思考。
(2)独立计算。
(3)班内交流,解释计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出连乘式题的计算顺序)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买矿泉水”是在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两步运算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创设了“买矿泉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估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学生的估算方法不同,每箱有24瓶矿泉水,有的同学将24当成25,有的学生当成20,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探索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对连乘法感觉很陌生,有的学生明知道是连乘法,但是在写第二个乘号时就犹豫,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理解错了,而改成加号,说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还是不好,还要加强练习,让学生真正地明白题意,理解后再去列式计算。
[再教设计]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还停留在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上,在计算时经常会将连乘法计算看成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7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1.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题。
结合点子图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巩固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算理的理解。
2.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2题。
巩固借助表格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3题。
借助直观图呈现连乘和乘加两种不同数量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区别,能正确解决这两类问题。
4.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4题。
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每组最后一个算式的计算要以前两个算式的结果作为基础,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5.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5题。
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选择其中几道题在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
6.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6题。
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过来,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
7.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7题。
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计算后比较结果的大小,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8.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8题。
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可以用“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个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也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组合,以缩小范围。学生完成后可以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9.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9题。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0题。
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1题。
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12.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2题。
三个问题是连续的、递进的、逐步加深难度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3题。
综合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先找一找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在图中画一画,写一写,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决下面的问题。
14.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4题。
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征:其中一个乘数都是由数学9组成的,非常接近100,1000,…,然后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出得数后组织学生观察得数的规律,欣赏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学形式的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做了每一节后面的练习,所以对本次练习题里的题型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 发现有的学生还是不认真读题,个别学生计算马虎,还要加强练习。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应该让同学们自主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根据重点逐题分析,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完整性。
第6单元 乘 法
第1课时 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不进位的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练习纸、练习本、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蚂蚁做操”的情境图)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二、探索新知
1.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2.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一些圈法和口算方法:
方法一:每排12只,共有4排,用连加法计算,12+12+12+12=48。
方法二:把蚂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先算6×4=24,再算24+24=48或24×2=48。
方法三:分成两部分,先算10×4=40,再算2×4=8,最后算40+8=48。
方法四:平均分成6份,先算4×2=8,再算8×6=48。
3.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一般竖式。
A.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
B.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C.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8写在个位?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表示什么?合起来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53页“练一练”第1题。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方法,巩固口算。
(2)用竖式算一算,并与同伴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表示的含义,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2.(PPT课件出示“213×3=”)你会算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计算方法:
口算方法:200×3=600,10×3=30,3×3=9,600+30+9=639。
列表方法:
×
200
10
3
3
600
30
9
600+30+9=639
竖式计算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它们的算理相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先用学生熟悉的课间操引入今天的情境主题《蚂蚁做操》,学生自己用学过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表格等方法先来算一算,最后找出最简单的方法——竖式计算,学竖式时共同探讨竖式的算理,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思,学会竖式简写的方法,理解积中每一个数字的意思以及是怎么来的,再将正确的书写顺序演示给学生,然后是练习巩固环节,学生能很熟练地将学到的知识利用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1.把要求讲清楚后再让学生动手做。
2.回答问题时少集体回答,多指名学生回答。
3.自己要少说些,让学生多做。
4.设计教学环节还要再加强,过渡语要精练,指向性要明确。
[再教设计] 对于12×4这样的算式,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点子图、画表格等方法独立解决,可以适当减少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加强乘法竖式的理解,熟练掌握每一步的意义,为以后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
第2课时 去游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一次进位的竖式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自学教材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3=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组交流、组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PPT课件出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 )。
七、布置作业
1.计算。
15×5= 17×4= 19×3= 27×2= 25×3=
2.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整节课以故事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场”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在列竖式时,虽然反复强调别忘记进位,但仍有学生忘记进位,不管进几都写1,说明课上还是没有认真听,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当堂课的知识能及时掌握,而且有一定的速度,计算准确率有待提高。
[再教设计] 加强对进位的强调,进位数字要清晰写在竖式上,并让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这样既能加强计算的准确性,又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第3课时 乘火车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时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第56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讲给同桌。
2.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如果不会,可以在组内进行请教。
4.组织全班交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写上答语。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1.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5=( )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3题。
2.
六、课堂总结
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乘火车》一课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努力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实现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真正实现“生本教育”课堂。
[不足之处] 在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不积极,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教设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并让学生讲解每一步的意义。
第4课时 去奶奶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练习导入
1.口算。
400×2= 300×3= 100×2= 5×300=
400×6= 300×9= 700×9= 53×3=
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笔算。
24×4= 48×3=
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学生在做完后老师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个位相乘时,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一)谈话: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信,你瞧!(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题)
师:咦,淘气在做什么呢?
生:坐火车。
师:他可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生1:淘气家离奶奶家有多少千米?
生2:奶奶家离新站有多少千米?
生3:新站到淘气家有多少千米?
老师提示做答(板书竖式),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竖式的结果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尝试探索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115×4=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巡视学生的探索情况)
(三)全班汇报。
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十位上到底应该写几?(6)为什么应该写6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老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方法点拨:从个位起,用4分别乘115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4和个位上的5相乘得20,这里的20表示20个一,也就是2个十,在积的个位上写0,并向十位进2,4和十位上的1相乘得4,这里的4表示4个十,再加上十位的进位数2是6个十,所以在积的十位上写6 ,4和百位上的1相乘得4,表示4个百,所以在百位上写4。(板书,强调要把横式补充完整)
(四)自己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15×4了,那么我们能否计算248×4呢?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老师板书。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什么不同之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个位和十位都出现了进位的情况,这就是乘法笔算中的连续进位。
三、巩固练习
聪明的你能拿到这份礼物吗?(小黑板出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不足之处] 在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不积极,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教设计] 本课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训练,还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第5课时 0×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与“0”有关的乘法竖式。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0+5=?0+6=?32-0=?0-0=?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今天我们来学习0×5=?(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想
1.师:猴子哥哥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猴子哥哥招待大家吃苹果。(PPT课件出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板书:3×5=15,3+3+3+3+3=15)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3相加)
师:从每个盘子中拿出一个苹果,现在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PPT课件演示)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板书:2×5=10,2+2+2+2+2=10)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2相加)
师:从每个盘子中拿出两个苹果呢?
(师板书:1×5=5,1+1+1+1+1=5)
师提问:表示什么?(表示5个1相加)
设计意图:利用PPT课件展示精彩的画面,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师:现在把每个盘子里的苹果全部拿走,求盘子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得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0×5=0)
师: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发现0×5=0,你还有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老师指正。
0+0+0+0+0=0,0×5=0。
师:照这样计算,0×6=?为什么?那么0×7=?0×8=?0×9=?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学生汇报。
抽生口答。
师:从这些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交流。
生答。
(师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师:知道了这个规律,你会计算类似的题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在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2.一个数中间有0的乘法。
(PPT课件出示)203×3=
抽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全班交流。
师: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往有什么区别,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说说如何处理中间这个“0”。
师:对,这是我们今天学的“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与以前计算题的算法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题,进一步巩固“0乘任何数都得0”,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
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PPT课件出示)130×5=
师:请你独立完成本题,将计算过程清楚地写在本子上,有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请有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师:老师也有一种算法。
板书:
师:我先用5乘13,为什么算出65后要在末尾添上一个0?
学生回答。
师:比较两种竖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并交流。
师:哪一种更简便?我们在计算中应选择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认为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呢?我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考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通过比较交流,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同时感受集体的智慧。
三、课堂总结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交流。
四、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的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3.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203×3,这一阶段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深刻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处理。
[不足之处] 0的乘法计算中,中间有0的算式,0的机动处理水平不同。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还需提醒注意。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对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0”的位置进行强调,中间有“0”的进位或不进位的处理应该加强。
第6课时 买矿泉水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成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你都喝过哪些饮料?(找2~3个学生说说)张老师在买饮料的时候遇到了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她解决,好吗?
2.遇到了什么问题呢?(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学生观察)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1)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同桌之间说说。
(2)请一位学生读题,讲一讲题目的意思,指导学生完整介绍题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1)张老师买2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学生独立估算
后在小组内交流。
(2)班内交流:请小组代表在班内说说自己估算的想法,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估计学生会出现的方法:
A.2箱大约50瓶,每瓶3元,2箱大约150元。
B.1箱超过60元,2箱大约120多元。
C.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理解估算的方法。
(3)小结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总结估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
3.解决问题,尝试计算。
师: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还需要同学们去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并尝试计算。独立解决问题后,同桌之间说说想法。
(2)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估计学生情况:
A.24×3=72(元)
72×2=144(元)
B. 24×3×2
=72×2
=144(元)
C.24×2=48(瓶)
48×3=144(元)
D. 24×2×3
=48×3
=144(元)
引导学生结合题目,通过质疑提问,明白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3)小结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思考。
(2)独立计算。
(3)班内交流,解释计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出连乘式题的计算顺序)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买矿泉水”是在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两步运算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创设了“买矿泉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实际估算,然后再进行计算,估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学生的估算方法不同,每箱有24瓶矿泉水,有的同学将24当成25,有的学生当成20,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探索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对连乘法感觉很陌生,有的学生明知道是连乘法,但是在写第二个乘号时就犹豫,有的甚至认为自己理解错了,而改成加号,说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还是不好,还要加强练习,让学生真正地明白题意,理解后再去列式计算。
[再教设计]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还停留在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上,在计算时经常会将连乘法计算看成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7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1.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题。
结合点子图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巩固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算理的理解。
2.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2题。
巩固借助表格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3题。
借助直观图呈现连乘和乘加两种不同数量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区别,能正确解决这两类问题。
4.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4题。
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每组最后一个算式的计算要以前两个算式的结果作为基础,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5.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5题。
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选择其中几道题在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
6.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6题。
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过来,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
7.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7题。
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计算后比较结果的大小,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8.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8题。
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可以用“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个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也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组合,以缩小范围。学生完成后可以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9.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9题。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0题。
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1题。
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12.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2题。
三个问题是连续的、递进的、逐步加深难度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3题。
综合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先找一找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在图中画一画,写一写,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决下面的问题。
14.教材第64页练习五第14题。
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征:其中一个乘数都是由数学9组成的,非常接近100,1000,…,然后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出得数后组织学生观察得数的规律,欣赏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学形式的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做了每一节后面的练习,所以对本次练习题里的题型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 发现有的学生还是不认真读题,个别学生计算马虎,还要加强练习。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应该让同学们自主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根据重点逐题分析,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完整性。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