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第二课时课堂检测
展开导学案
科目 | 语文 | 年级 | 六 | 课题 | 26.好的故事 | 主备人 |
| 课时 | 2 |
辅备人 |
| ||||||||
【学习目标】 1.基础性目标: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拓展性目标: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 |||||||||
【学习重难点、关键】 1.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2.引入相关课外资料及课后“阅读链接”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 | |||||||||
【课前预设】 教学策略:细读课文,引入相关课外资料及课后“阅读链接”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 | |||||||||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 【课上生成】 | ||||||||
【自主学习】 一、问题一:品读描绘梦境的语段,借助关键词句,感受梦境美好 1.品读第3~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梦境美好。 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整体感知“好的故事”,把握“美丽,幽雅,有趣”的基调。 2.借助课后第二题,勾画关键词句,感受美好。 ◇问题: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再次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勾画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问题二:研读课文,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1.梳理问题。 ①针对第3~9自然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②再次默读全文,标记读不懂的地方,继续发现问题。 2.阅读资料,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①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②补充有关《野草》的资料。《野草》这部散文集在艺术上的最大特征就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合作探究】 一、勾画关键词句,感受梦境美好 1.“我仿佛记得……一同荡漾”“茅屋……也都浮动着”。 ①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一连串名词的罗列,不仅令语句简洁,而且画面感极强。 ②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展开想象,说说读着这样的文字,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③借助书中插图丰富想象,再次朗读语段,进一步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2.“大红花一朵朵……村女中”。 ①引导学生标记“红锦带、带、狗、白云”等词语,发现这两句话中,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采用了相同的字词。引导朗读,体会这样表达产生的节奏感。 ②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和插图展开想象,说说这两句话描绘的奇幻景象,进一步体会梦境的有趣、神奇。 ③朗读表达感受。 3.“边缘都参差……水银色焰”。 ①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是将诸物的水中倒影比作了夏云头。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是从水中倒影的形和色两方面来具体描写的。 ②朗读,体会江南水乡景色美丽。 4.再次自读第3~9自然段,整体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二、研读课文,梳理问题 1.为何反复提到“美的人和美的事”?为何要花大量笔墨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致? 2.为何作者说真爱这好的故事?总记得这好的故事? 3.这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4.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美的人和美的事 对比 昏沉的夜 美好的梦境 ↓ “真爱这好的故事”“总记得这好的故事”体现了() 学习提示:方框内填写“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什么,括号内填写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或者思想。 答案提示:左侧方框可以填写“理想”“美好的生活”“向往的生活”等词语,右侧方框可以填写“现实”“黑暗的现实”等词语,括号内可以填写“对故乡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厌恶”等。 【展示交流】 1.朗读第3~9自然段,抓住“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表现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读整篇课文,读出鲁迅对现实的惆怅和失望,对梦境里描绘的“好的故事”的向往和追求。 【达标检测】 1.读出梦境的美好。 2.读懂“阅读链接”,有助于进一步读懂课文。 附:板书设计 26.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 好的故事 —— 昏沉的夜 │ │ │ 惆怅和失望 向往和追求 惆怅和失望 (对比、象征) |
| ||||||||
【课后反思】
|
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精品第二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精品第二课时练习题,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灯光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灯光精品测试题,共6页。
六年级上册盼优秀第二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盼优秀第二课时达标测试,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