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优教案
【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案,共5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2)了解还原反应。知道木炭是常用的还原剂。(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4)引导学生继续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通过探究实验知道碳单质具有还原性。【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近期报纸报道,我国考古学者挖掘出一古墓,棺中一千年女尸未腐烂,肌肉有弹性,头上青丝依旧,身上纱衣完好无损,考古学家发现棺木周围埋了足有一米厚的木炭。
二、新课学习【提问】古代字画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依然色泽鲜艳不褪色,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如果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个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举例】1.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2.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书档案,常用碳素墨水书写。
知识点1 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讲解】1.回忆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学方程式:C+O2
CO22.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2C+O2
2CO【想一想】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将门窗紧闭,用煤炉来取暖,但往往会发生中毒的事故,这是为什么?使用煤炉应注意什么?
知识点2 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播放】请学生观看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视频。【探究】实验6-2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氧化铜与木炭的质量比控制在(9~13)∶1的范围内]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4.用酒精灯(可以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5.撤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2CuO+C
2Cu+CO2↑注意事项:1.木炭粉末要烘干,目的是排除水蒸气的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潮湿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3.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处有无色气泡逸出,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这是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4.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5.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防止热的铜被氧化为氧化铜。【归纳反思】
1.氧化铜失去 氧 变成 铜 , 碳 得到氧变成二氧化碳。2.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3.在上述反应里: 碳是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 氧化铜是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知识点3 碳的还原性的应用(1)木炭炼铁2Fe2O3+3C
4Fe+3CO2
(2)碳还原二氧化碳CO2+C
2CO【拓展】金刚石与石墨混合在一起,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还是混合物?【回答】甲生:是单质。因为金刚石是碳的单质,石墨也是碳的单质,它们混合在一起,仍只含一种元素,所以仍是单质。乙生:是混合物。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它们混合在一起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结论】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这是由各自本身的结构决定的)所以它们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因此判断单质必须强调是纯净物。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也不一定是纯净物。三、课堂小结1.碳的化学性质
2.还原反应与还原性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碳具有还原性。【教学反思】及时练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树立了信心与勇气,使每位学生各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