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步教案】苏教版(2017)科学二年级上册--3.7《推和拉》(教案)
展开苏教版 二 年级 上 册 科 学 学科教案
单元:第三单元《用力以后》 课题:7《推和拉》 课时:1
一、教材分析
从课标领域看,这部分教材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物质的变化及其成因部分的内容,本课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内容,也为单元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内容安排看,本课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推和拉”层层递进,安排了以下3个活动:1.从动物、人、机器三个方面识别图中推或拉的动作。2.在认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拉力器和给运载火箭排序,意识到在做推和拉的动作时都是需要用力的,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3.在图片呈现的“推箱子”“拔河比赛”真实情境中判断谁的推力或拉力大,初步感知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一) 已有认知情况分析:
就知识维度而言,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一些有推拉动作的活动,能正确判断简单的推或拉的动作,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中隐含的科学道理学生却很少思考,对推和拉的用力大小和用力方向也缺乏生活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就探究技能而言,经历了一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科学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且喜欢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充满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
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运用全感官活动,表达体验,分享体验,学生将会对“力”的研究变得更主动积极和感兴趣。
(二)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往往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问题:
认知障碍:因为“力”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推和拉的判断、认识较为肤浅,本节课可采用“探究体验性”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大量的事实帮助学生认识推和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感受,获得经验层面的积累,让学生的认识趋于丰富立体。这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探究障碍:由于儿童好玩的天性,学生年龄低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授课中尤其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活而有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动作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共同研讨、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科学探究: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和体验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3.科学态度:愿意倾听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的重要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难点: 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五、教学准备
PPT、视频资料、带抽屉的书架、拉力器、桌子。
六、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从咱班叫走了四名同学,你们在哪儿呢?我们干什么去了呢?想知道吗?看来保密工作做得不错!我们几个人一起玩了两个小游戏!
2.你们上来,让大家看看我们是怎么玩的。第一个游戏(两生推手掌),第二个游戏(两生拉手臂)看清楚我们是怎么玩的了吗?第一个游戏中两名同学做了什么动作?(板书:推),第二个游戏呢?(板书:拉)。
3.这两个游戏的名字就叫“推手掌”和“拉手臂”,同学们感兴趣的话,课后也可以玩一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和小伙伴。
4.请同学们坐好,我们要正式上课了,这节科学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推和拉的知识。(板书:和)课堂上也会有游戏环节,期待吗?那就好好表现哦!好,上课!齐读课题:第7课,《推和拉》。
【意图解析】课前预热环节,通过游戏活动揭示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进入课堂学习。
(二) 调动生活经验,区分推和拉的动作
1.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推和拉来完成的。看,工人叔叔要把购物车送到指定的位置,需要(推);小朋友怎样才能让书包前进呢?(拉)。同学们,你也一定用推和拉做过很多事情吧,想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2.不只我们人会推和拉,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在推?谁在拉?你还知道哪些聪明的小动物也会推和拉?
3.不光动物能推会拉,机器推和拉的本领就更大了!推土机在做什么动作?土堆被怎么样了?如果没有推土机推的动作,土堆会变化吗?
4.这幅图是拖车拉故障车,可能大部分同学对类似的场景比较陌生,老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吧。看看陷入淤泥的大卡车是怎么被解救出来的?(播放视频)这次救援是怎么完成的?谁来说一说?前拉后推,看来啊,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推和拉。
【意图解析】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前概念,区分推和拉的动作。引导学生知道不仅人会做推和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做,并找一找生活中推和拉的动作。用追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将动作进行详细描述,对学生相对陌生的场景以视频形式呈现,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动作的了解。
(三) 认识推力和拉力
1.看,这是老师新买的书架,我非常喜欢,因为它能摆下这么厚的两大摞书,怎么,不信么?因为它藏了一个小机关,哪名同学想当个小侦探上来一探究竟?(指生上台把书架拉开)这样就能摆下更多的书了,原来机关在这里,这个小侦探为我们揭秘了,真聪明!
2.谁发现了,他刚才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拉)请你把书架恢复原样,这时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推)看清了吗?(生:看清了)你确定你看到的就是推和拉动作的全部吗?
3.看老师来把书架拉开,我来做拉的动作,怎么不开呢?(师不接触书架,生:要碰上)接触上了,怎么不开呢?(生:没有用劲儿)“劲儿”,我们科学上被称为“力”。(师板书:力)提问:同学们说到关键了,光有拉或推的动作行不行啊?(生:不行,要接触上还要用力)这样书架就被拉开了。老师再来做推的慢动作,大家来说说推的动作是怎么完成的?先怎么?接触。再怎么?用力。于是书架被推上了。
4.书架上还有两个抽屉,比较容易操作,哪名同学想上来仔细体会体会推和拉的动作。(指生上台推拉抽屉其他学生说过程)和你平常推拉抽屉不同,请你来做慢动作,我们其他同学一起来说一说他是怎么做的。我们要打开这个抽屉,要先怎样?(接触)再怎样?(用力)于是抽屉被拉开了。(生做关抽屉动作,指生说过程)我们要把抽屉关上,要先怎样?(接触)再怎样?(用力)于是抽屉被关上了。
5.也就是说,我们做推拉抽屉这两种动作时,能看见的是我们接触了抽屉,做了推和拉的动作,抽屉被拉开和推上,看不见的是都用了(力)。
6.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两种力是现实存在的,也是有名字的。关抽屉的动作是推,用的力就叫(推力);开抽屉的动作是拉,用的力就叫(拉力)。对,推力和拉力。推和拉其实是常见的用力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些用推和拉完成的事情都用了推力或拉力,不用力是完成不了的。
【意图解析】本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书架及抽屉的推拉现象,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获取最直观的感触,更便于二年级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推力和拉力以及力的作用点的理解。
(四) 进行拉力推力大比拼(力的大小)
1.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拉力器)要把它拉开要用?(拉力)。咱班同学谁力气最大?想不想上来试一试?(师指导动作,强调注意安全)谁想上来挑战他?我们来进行拉力大比拼。(进行第一轮比赛)可以给你支持的同学加加油!谁的拉力最大?第二名,第三名?教师追问:力是看不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谁的拉力器弹簧长度长,谁的拉力就大)(第二轮:教师增加弹簧数)弹簧数量增加,这样所需的拉力就更大了,谁想继续来挑战我们的这位大力士?
2.好,拉力大比拼就到这里,同学们没法都参与,接下我们每个人都和同学比比推力的大小,好不好?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单臂推掌。找两名同学做一下示范:前后位的同学作为一组进行比赛,两名同学面对面坐好,胳膊伸直,掌心相对,老师发出口令后两人同时用力推对方,注意胳膊尽量不要离开桌面,不准站起来,游戏中胳膊弯曲或身体向后倾的人就输了。分出胜负之后,前面的同学转回来坐好,老师就知道比赛结束了。游戏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对手。(前后位同学比赛)谁是这场比赛的胜利者?老师恭喜你们!做完游戏胳膊有什么感觉?(胳膊酸酸的,这是因为你在做游戏时,用了很大的推力的缘故。)
3.接下来让同学们看看真正的大力士。这是一场拉动运输工具的大比拼。有人能拉动小汽车,有人能拉动公交车,有人能拉动重型卡车,有人能拉动大飞机,谁的拉力最大?(拉动飞机的人)据我所知,这位大力士拉动的是一架重约189吨的环球霸王运输机,是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保持者。
4.大力士的力气再大也远远不及运载火箭起飞时的推力大。这是运载火箭,是航天运输工具。这是一组我国三个型号的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的数据,跟老师一起读一读,长征一号的起飞推力约1020千牛,牛,是牛顿的简称,一千牛等于1000牛,它们都是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规定的。我们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一牛,可想而知这组数据有多么大的了!长征二号F的起飞推力约5920千牛,长征七号的起飞推力约是7200千牛。提问:你能给它们的推力大小排序吗?第一名是?第二名?第三名?
5.运载火箭是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巨大推力升空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这是长征七号火箭首飞成功时的精彩画面,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巨大的推力。同学们,看着这激动人心的画面,让我们也用掌声来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吧!可以说火箭的起飞推力有多大,中国航天事业的舞台就有多大!
6.通过刚刚的拉力推力大比拼,我们知道了力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进行脑力大比拼!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意图解析】在“拉力推力大比拼”环节,通过比赛和游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知推力和拉力有大小之分。通过播放视频和对运载火箭相关知识的介绍,渗透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力的单位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 感知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
1.挑战一:同学们看,在这两种情况下,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实际操作,师生推桌子)第一幅图,大人和孩子共同向左用力,箱子更容易被推走,就表示推力大,箱子向左移动;第二幅图,大人用力方向是向右,孩子用力方向是向左,方向相反,箱子不容易被推走,就表示推力小,因为大人的推力大,因此箱子会向右移动。可见,用力大小和方向是有关系的。(板书:方向)
2.挑战二:.同学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那一定观看过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比赛吧。你知道,怎么判断拔河双方哪方赢了?对比这两幅图,你能判断出哪边的拉力大吗?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我们能通过拔河绳上标记带的移动方向来判定左边队伍的拉力大。这也说明用力大小和方向是有关系的。
【意图解析】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体会具体生活情境中的推力和拉力的方向,感知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六) 总结收获
1.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科学课是你们小学阶段学习有关“力”的知识的第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听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我觉得这节课咱班同学表现得都非常棒,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意图解析】结合板书对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做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促成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
七、板书设计
7.推和拉
力
大小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