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精品练习
展开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时作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词汇”的丰富性和“文法”极大的灵活性,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B.因为中国匠师们遵守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并得到人民认可,所以中国建筑能自成体系。
C.不同民族的建筑体系各有自己不同的法式,而一些建筑的形式原先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D.国外一些建筑体系早就以砖石为主要材料,而中国建筑体系中木框架仍是主要结构方法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语言文字中的“文法”和“词汇”为喻,来阐明中国建筑的形式。
B.文章解释了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含意,分析了二者对中国建筑的重要作用。
C.文章让读者结合对“大文章”“小品”的感受体会建筑规模的大小,恰切明了。
D.文章通过比较中西方建筑中“文法”和“词汇”的不同,阐明中国建筑的优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上的影壁、牌楼等多是出于装饰性的考虑,但它们具有中国建筑的特征,因为它们都是中国建筑的“词汇”。
B.尽管建筑“文法”是惯例法式,但有大如宫殿、庙宇,小如山亭、水榭等不同的建筑“文章”,可见建筑并不用遵循“文法”。
C.建筑的“文法”“词汇”是从实践经验中提炼而来的,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可以超越建筑材料的限制。
D.中国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法曾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梁架木材依然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新材料。
二、古代诗歌阅读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三、选择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华大学是梁思成一生钟情的地方,他在这里学习生活了约八年多。美丽的校园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
B.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使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C.按照上级部署,我市相关管理部门将对涉及疫情防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从生产、经营到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
D.黄振胜先生认为,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从古至今,大团圆的故事结局一直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③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坐在火炕上,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④国内儿童感冒药品牌多而杂,但主要成分都大同小异。
⑤都市中,高楼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在环境方面,当然比不上乡村。
⑥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了然于心。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①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 ② 是人类生存的伙伴。人 ③ 是万物之灵, ④ 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不仅如此, ⑤ 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 ⑥ 达到内心的和谐。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都 | 虽然 | 但 | 还 | 进而 |
B | 正如 | 当然 | / | 但也 | 特别 | 才能 |
C | 因为 | 也 | 即使 | 也 | 更 | / |
D | 所以 | / | 如果 | 就 | 尤其 | 从而 |
A.A B.B C.C D.D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_______,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_______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_______起来的。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题材 几乎 建构 B.体裁 纯粹 组织
C.题材 纯粹 组织 D.体裁 几乎 建构
9.下列句子中和画线句子所用修辞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B.一朵朵向日葵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向路边的行人点头致意。
C.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D.要说渴,真的很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下一条河。
五、语言表达
10.观察下面丰子恺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
(1)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句子默写
11.请补充下列诗句。
①秋月照层岭,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答柳恽》)
②_______________,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③柔条纷冉冉,_________________。(遭植《美女篇》)
④日暮风吹,_____________。(吴均《青溪小姑歌》)
⑤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⑥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⑦皎皎云间月,____________。(陶渊明《拟古》)
七、微写作
12.微写作
请描述某位老师的办公室,表现其“安静”,或“热闹”的特点。要求:语言简洁连贯,表述准确,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为中国匠师们遵守了……所以中国建筑能自成体系”错误,原文是“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通过比较……阐明中国建筑的优势”错误,应是阐明中国建筑的特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为它们都是中国建筑的‘词汇’”理解错误。原文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B.“可见建筑并不用遵循‘文法’”说法错误。原文是“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
D.“梁架木材依然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新材料”理解错误。原文是“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故选C。
4.本诗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抒发感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行文思路的能力。分析行文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划分层次,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结合时间、地点整合。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从黄昏到月明,再到中宵。诗中一写山,远望此山,千重栗树;二写晚,黄昏时节,溪上语稀;三写到,古寺孤立,明月照门;四写入,门见好风自开,而斋堂无主。一望、二寻、三到、四人,信手写来,层层深入,如现眼前。接着写宿,五六句果自落,萤乱飞写宿后所闻,宿后所见。最后两句反结出“宿”字,对应题目。抒发情感。
【点睛】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诗歌简析:
这首诗构思精巧,立意清奇,意境高雅。“出语淡荡可爱”,“词调秀色可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是中途日暮投宿僧房之作。诗中一写山,远望此山,千重栗树;二写晚,黄昏时节,溪上语稀;三写到,古寺孤立,明月照门;四写入,门见好风自开,而斋堂无主。一望、二寻、三到、四人,信手写来,层层深入,如现眼前。接着写宿,五六句果自落,萤乱飞写宿后所闻,宿后所见。只因寺僧未归,无人共语,又辗转床褥,难以入睡,故能闻、见如此。最后两句反结出“宿”字,对应题目。一夜通宵不得合眼,又被钟声催起,仆仆奔走风尘之劳,得不到短暂休憩,“劳人之劳,不亦悲哉!”(《唐律偶评》)读后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5.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采用语感直觉法,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采用结构分析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外可再辅以类比法或逻辑分析法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没有语病的一项。
A项,“约八年多”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多”。
B项,“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使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
D项,“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分赘余,去掉“解决”。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搭配、使用对象、情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①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这里修饰“教学方法”,不合语境。
②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使用正确。
③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这里语境指人们坐在火炕上仍然感觉凉,望文生义。
④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使用正确。
⑤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使用正确。
⑥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里写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程度,用“出神入化”不合语境。
故选B。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关联词的能力。
“万物之灵”“掠夺者”之间是转折关系,结合“不仅如此”,可以排除BD。
结合“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和“达到内心的和谐”之间是递进关系,综合A项合适。
故选A。
8.B 9.C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体裁:文学作品的分类,可用多种标准来划分。题材:作品内容主题所用的材料。根据文意,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文章有很多的分类,故应用“体裁”。
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几乎:差一点。根据句意“横额”“对子”只是作为装饰,故应该选择“纯粹”。
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安排事物使有系统或构成整体。建构:建立构成(多用于抽象事物)。根据原文,“词汇”是按照“文法”组织起来的,故应选用“组织”。
根据以上分析,排除ACD三项。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建筑”,喻体是“文章”。
A. 运用了拟人,“袅娜”“羞涩”是用来形容人的神态的,用来修饰荷花,赋予荷花以人的神态。
B. 运用了拟人,“点头致意”是人的动作,用来形容向日葵,赋予了向日葵以人的动作。
C. 运用了比喻,本体是“革命”,喻体是“裂口和缝隙”。
D. 运用了夸张,“喝下一条河”极言干渴至极。
故选C。
10. 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 (1)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2)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
由漫画及文字提示,可知内容是一个孩子在搭积木,搭出了一个“门”,即画面所能表现的所有信息,正确叙述即可。
画面的文字是“建筑的起源”,启示人们思考画面的寓意。可抓住“起源”两字据果索因,从多个角度提出,如“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从小做起,构建梦想”等,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画面延伸出来即可。
11. 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 落叶何翩翩 叶落依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 绿叶发华滋 灼灼叶中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扫”“悲”“翩”“依”“萧”“滋”“灼”。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2.例文:
办公室里很静,但我们的耳朵已经习惯。正值上课时间,老师正在埋头书写,唯有均匀的呼吸声装点着宁静的空间。办公室的装饰并不足以反映主人的情趣与个性,但静谧的气氛却使整间屋子显得格外素雅。朴素的橱柜散发着庄严的气场;墙上的贴画,在静心人眼中,分外雅致。窗边的旧书桌上,一杯热茶散发出缕缕清香,氤氲的热气在阳光下袅娜地飘着,将我的视线引向一张照片。那里学生与老师的笑颜定格成永恒的记忆。这珍存起的美好,或许将在多年后,被人重新想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属于场景写作,属于微写作的范畴,是一种新的语言表达题型。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抓住特征,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使用多种手法,书写办公室的场景氛围。然后要写出教师生活的幸福与充实,这样就会不同一般,更有新意。老师的办公室,是老师工作的一方空间。因为学科不同,办公室内的陈设也有差异。比如,数学老师的办公室会有三角板、圆规等教具;而地理老师的办公室会摆放地球仪,悬挂地图。老师们的个性也不同,有的喜欢读书,有的喜欢看报,有的喜欢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后放得整整齐齐。有时候安静,那样老师们可以静心备课;有时候热闹,学生们来办公室请教,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写作时,要抓住办公室或“安静”,或“热闹”的特点,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表述,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文段,注意字数限制。
语文人教统编版8* 中国建筑的特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83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8* 中国建筑的特征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语言表达,句子默写,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语言表达,小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