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优秀课堂检测
展开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古代印度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
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并逐渐建立起许多小国家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希伯来人 D.阿拉伯人
2.阿育王在印度知名度较高,他在位时,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当时的首都是( )
A.哈拉帕 B.华氏城
C.摩亨佐·达罗 D.迦毗罗卫城
3.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4.佛教最初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民百姓;后来宣扬“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该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的发展原因
C.佛教的产生 D.佛教的对外传播
5.在古代印度,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
A.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商人和官吏的喜好不同
D.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
6.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的板书示意图。由此可知,王老师讲的是哪个古代国家的历史(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罗马
7.“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释迦牟尼塑像
C.《汉谟拉比法典》 D.阿拉伯数字
9.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10.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古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顺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持佛教
D.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但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1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500年以后,侵入印度逐渐建立起许多小国家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希伯来人 D.阿拉伯人
12.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其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
A.底比斯 B.华氏城
C.孟斐斯 D.巴格达
13.以下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分布图。下列文明成果分别与图中①②两个文明中心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字塔 佛教的创立
B.青铜冶炼 《汉谟拉比法典》
C.太阳历 水稻的种植
D.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14.一支考古队从中国出发,从东向西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长江流域 ④两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15、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图片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A.狮身人面像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 种姓制度 D.司母戊鼎
16.“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规定各等级地位世代相袭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17.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的场景。该画是以什么宗教故事为题材的(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8.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这一教义属于(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9.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20.右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伊斯兰教
B.它的经典是《圣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
D.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家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个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等级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等级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古代印度的佛教对中国的建筑、雕塑、音乐等产生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产生的背景,并指出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所处的朝代。举出深受佛教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和建筑各一例。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奴法典》说:“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显著特点,并指出材料一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何在。
材料二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晦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有所扶植,甚至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快速发展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古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的出现……当时的新思潮、新教派,在佛教文献中被称为“外道异学”。据说当时有“大大师”“六十二见”或“九十六种外道”。
——《世界上古中古史》
(1)材料一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请写出它产生的地区及创立者。
(2)材料一的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是针对哪一制度?
(3)材料二中古印度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新思潮和新宗教”类似于我国古代哪一局面?
(4)根据材料链接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情况。
答案
1-5DBCBD 6-10ACCDD 11-15BBADC 16-20BABDD
21、(1)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刹帝利贵族和吠舍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种姓特权日益不满。汉朝。云冈石窟、大雁塔等。
22、(1)印度的种姓制度呈等级分布。维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2)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23、(1)佛教。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2)种姓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时练习,文件包含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优秀练习,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精品复习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