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部分有解析)
展开部编版六上第六单元
(共5题)
一、阅读理解题(共5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读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眀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太阳爬上了树,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可一会儿又定了下来。
小河的夜晩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夜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轻柔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 请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家乡小河的美?用文中的句子填一填。
(3) 短文运用了很多生动的语言,请找出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来,找出一个拟人句用“_____”画出来
(4) 短文开头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小河 和 的特点,接着按照 的顺序对小河的美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篇章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金色的玉米棒(bàng)
①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冬天来了,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②“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兔子告诉小松鼠那玉米棒谁也不借。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③雪花飘落了,有一只小松鸡抖抖口袋,发现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玉米棒吧。
④“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兔子告诉小松鸡,那玉米棒谁也不借。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⑤小溪的冰融化了,泥洞里的小刺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⑥“咚咚咚”小刺猬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兔子 。
⑦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剩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⑧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刺猬。大家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冬天。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吧?
(选自张秋生《小巴掌童话》)
(1) 这个故事是按“秋后 → →秋后”这个时间顺序写的。找小兔子借玉米棒的分别是: , 和 。
(2) 根据本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用“T”表示,错的用“F”表示。
i 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给小松鸡,送给他一碗小豆子。
ii 小兔子不愿意借玉米棒给好朋友,是因为他很小气。
(3) 第⑥自然段中,小刺猬找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会说什么,又会怎么做?想一想,写下来。
(4) 故事的最后,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藏了起来,他们是打算 。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课内语段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 短文中“古怪”的意思是
A.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课文中指猫的性格与众不同。
B.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课文中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2) 短文围绕 写出猫有时特别 有时特别 有时又非常 。
(3) 我也学造句。
非……不可: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多眼人
①大街上的交通事故数量有所增多,交通安全部门想请专家们制定一个解决方案,为此先给大家播放了几段现场录像:
②行人甲走在人行道上,一辆小轿车偏离马路,冲上人行道。行人甲没有看到身后发生的一切,来不及躲闪,被车撞倒。
③马路上在修下水道,一个下水道井盖被挪开了。行人乙为了躲一辆横冲直撞的自行车,急忙后退。他没有注意到地面的情况,掉进了下水道。
④丁博士看完录像,突然来了灵感: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是人的后脑勺上没有长眼睛,如果给人配上第三只眼,那就能减少事故了。
⑤到了对策研讨会那天,丁博士发言:“现在交通状况如此复杂,制造人的‘第三只眼’是当务之急。”在看了他出示的材料后,不少与会人员都表示赞成。于是,交通安全部门让他抓紧研制“第三只眼”——当然是人造眼。
⑥研制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经过多次临床试验,“第三只眼”达到使用标准,效果良好。丁博士赶紧申请专利,专利又迅速转化成产品。很快,人造“第三只眼”纷纷装在了人们的后脑勺上。开始大家看上去还不顺眼,不过慢慢地都习以为常了。
⑦大家都变成了“三眼人”,丁博士本人也不例外。
⑧此后,交通事故果然有所减少,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丁博士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⑨但是,丁博士绝不是在成功面前停滞不前的人。他又在构思新的蓝图——试制“第四只眼”“第五只眼”“第六只眼”……在丁博士的努力下,大家几乎都成了“多眼人”。看,无名指上装着“指眼”——“第四只眼”,有了它,可以像潜望镜那样,伸入管道、洞穴之类狭窄的地方窥探;脚踝装上了“脚眼”——“第五只眼”,有了它,走路再也不怕被绊倒了;“胸眼”——“第六只眼”,它的功能也不小,有了它,从此再也不必担心小偷光顾口袋了……
⑩人人都为自己有眼观六路的本领而欢呼,人人都向丁博士投去感谢的目光。
⑪然而,丁博士还没有来得及向科研的新高峰再迈进一步,就发现自己渐渐陷入了困境。首先是各级各类学校向教育部门投诉:由于有了“指眼”,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一到考试就作弊,学校防不胜防。其次是各家医院纷纷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增加预算,引进更多更先进的眼科设备——由于人造眼构造复杂,卫生保健极为困难,各种眼疾频发。最令丁博士难堪的是,人们抱怨说,他们生活在多眼人的社会中,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已无私可隐、无密可保了。
⑫丁博士犹豫起来,还要不要继续研制“人造眼”呢?
(本文作者王祖远,选作阅读练习时有改动)
(1) 概括丁博士设计研制“人造眼”的过程。
突发灵感→ →
(2) 照样子,续写一句第⑨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胸眼”——“第六只眼”,它的功能也不小,有了它,从此再也不必担心小偷光顾口袋了……
(3) 你是如何看待研制“人造眼”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夕照
①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②透过窗子向下看,是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砖瓦房后面立着一排挺拔的钻天杨。每到黄昏时分,太阳顺着这排杨树缓缓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的夕照。
③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美丽 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 清澈)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④这样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⑤不一会儿,太阳的脸变成深红,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⑥又过了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成绛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⑦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⑧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1) 阅读短文,找到描写夕阳颜色变化的词语。
橘黄→微红→ → →火红
(2) 联系语境,圈出文中括号内最合适的词语。
(3) 第③段中“波纹”“湖面”,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其中“波纹”是指瓦片上跳跃的红润的光,“湖面”是指 。
(4) 将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5)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答案
一、阅读理解题(共5题)
1. 【答案】
(1) 家乡的小河。
(2) 中午的小河活泼极了。
(3) 比喻句: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
拟人句:清澈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
(4) 宁静;清澈;时间;对小河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概括,文章写出来一天中各个时间段小河特点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小河的喜欢,通篇围绕小河来着,所以可以用“家乡的小河”概括文章主题。
(2)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找到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毎段落的主题。
(3) 本题考查了修辞判断的能力,找到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然后把句子划完整。
(4) 本文考查信息提取能力,小河四周很安静,可以用“宁静”概括特点,小河“清澈”见底可以用“清澈”概括小河的特点,从“小河美极了”可以看出作者完美小河的情感。
2. 【答案】
(1) 冬天;春雨过后;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
(2) i 正确
ii 错误
(3) 告诉小刺猬,那玉米棒谁也不借。他送给小刺猬两根胡萝卜。
(4) 模仿小兔子,将玉米棒藏起来,等到春天拿去种植,得到更多的玉米棒。
【解析】
(1)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的能力。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描写的,找出关于描写时间的词语。由“冬天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可知,故事按“秋后→冬天→春雨过后→秋后”的时间顺序展开描写。由“小松鼠敲门了。”“小松鸡敲门了。”“小刺猬敲门了。”可知找小兔子借玉米棒的分别是: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
(2) i 本题考查信息鉴别的能力。由“小兔子告诉小松鸡,那玉米棒谁也不借。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可知第一小题说法正确。
ii 联系下文,由“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刺猬。大家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冬天。”可知小兔子不借玉米给小伙伴们并不是因为小气,而是为了收获更多的玉米给自己和小伙伴们。故第二小题说法错误。
(3) 本题考查思维拓展的能力。在上文,小兔子分别借给小松鼠干蘑菇,小松鸡小豆子,故可借给小刺猬不同的植物,如胡萝卜、土豆等。示例:“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兔子(告诉小刺猬,那玉米棒谁也不借。他送给小刺猬两根胡萝卜。)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联系上下文,由“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以及“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剩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可知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是打算模仿小兔子,将玉米棒藏起来,等到春天拿去种植,得到更多的玉米棒。
3. 【答案】
(1) A
(2)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乖;贪玩;尽职
(3) 这次考试我非得考上第一名不可。
【解析】
(1) 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古怪”意思是奇怪。指明显地异乎寻常。联系文段内容,短文中“古怪”意思是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课文中指猫的性格与众不同。故选 A。
(2) 考查了按照短文内容填空。熟读文段内容,“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总结文段内容,是文段的中心句。从“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可知,短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出猫有时特别乖有时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
(3) 考查了如何造句。用“非……不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要求用词准确,意思表达清楚。
4. 【答案】
(1) 申请专利;构思蓝图
(2) 示例:“顶眼”——“第七只眼”,它在人的头顶上,当有人高空坠物时可以迅速反应过来躲过。
(3) 略。
5. 【答案】
(1) 深红;绛红
(2) 华丽;晶莹
(3) 特殊含义;化作一汪湖水的房顶
(4) 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怎么不会油然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呢?
(5) 对夕照的热爱、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