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3页。
    语言文字运用Ⅰ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各族人民的__________和高度关注,生肖之说从简单的计时原则发展为具有弥漫性质的文化现象,历久不衰。然而,作为一种__________的象征性编码系统,生肖还有__________的一面。比如说为什么是十二个,不多也不少?为什么与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其中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中所有的,唯独龙却是现实中没有的?……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人们对上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郭沫若__________,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指出:“此肖兽之制不限于东方,印度、巴比伦,希腊、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殆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这一看法灾破了生肖起源研究的封闭视野,但因没有确凿有力的证据,源于巴比伦之说尚不能令人信服。而汉代之后才有生肖的老观点也被新的考古发现纠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在其著作中举出的洪水神话,黄道十二宫等作为文化传播移植的例子。一方面承认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被反对——将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明都追溯至古巴比伦。(   )。(摘编自叶舒宽《生肖文化及其起源》)18.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耳熟能详  博大进深  变幻莫测  别具匠心B. 喜闻乐见  源远流长  神秘莫测  别具慧眼C. 耳熟能详  源远流长  神秘莫测  别具匠心D. 喜闻乐见  博大进深  变幻莫测  别具慧眼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在其著作中以洪水神话、黄道十二宫等当作文化传播移植的例子,一方面承认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反对“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B.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在其著作中举出的洪水神话、黄道十二宫等文化传播移植的例子,一方面承认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遭到反对。C.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在其著作中将洪水神话、黄道十二宫等作为文化传播移植的例子,一方面承认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反对“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D.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在其著作中将洪水神话,黄道十二宫等作为文化传播移植例子,一方面承认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遭到反对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排除外来的十二进位制对中国的影响,因而承认中国生肖的本土起源B. 他排除了中国生肖的本土起源,因而承认外来的十二进位制对中国的影响C. 他承认外来的十二进位制对中国的影响,所以排除了中国生肖的本土起源D. 他承认中国生肖的本土起源,但也还是不排除外来的十二进位制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8. B    19. C    20. 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耳熟能详: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复述出来。此处是说生肖之说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故选“喜闻乐见”。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学术广博高深。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前文说“历久不衰”,此处侧重交代生肖之说历史悠久,故选“源远流长”。变幻莫测: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神秘莫测:非常神秘,不可以推测或想象,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此处是说还有很多问题无从知道答案,故填“神秘莫测”。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具慧眼: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此处是说郭沫若就自己的认识,故填“别具慧眼”。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个语病问题。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在其著作中举出的洪水神话,黄道十二宫等作为文化传播移植的例子”,句式杂糅,把“举出的”改为“将”,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二是“‘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被反对”中途易辙,此句主语应是“克鲁伯”。A项“以……当作”句式杂糅,排除。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前文“一方面承认文化传播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反对‘泛巴比伦主义’的极端做法——将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明都追溯至古巴比伦”,克鲁伯反对“泛巴比伦主义”,但承认古巴比伦文明的影响力。A项因果关系有误,强加因果;BC项,“排除了中国生肖的本土起源”有误,根据前文,他并不反对中国生肖本土起源。故选D。广东省东莞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    )、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     )造的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2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 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C. 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 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27. 请给文中带括号的字注音。祀(                 载(                 铸(         2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B.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C.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D.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答案】26. B    27.     ①. sì    ②. zǎi    ③. zhù    28. D【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表示甲骨文出现的范围之大,应选“乃至”。第二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中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两个都可以。第三空,“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应选“仍然”。第四空,“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故选B。【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祭祀”中“祀”应读“sì”。“祭祀”意思是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记载”中“载”应读“zǎi”。“记载”意思是把发生的事情用文字记下来。“铸造”中“铸”应读“zhù”。“铸造”意思是把金属加热熔化倒入砂型或模子里,使凝固成为器物。【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①“对于文字本身来说”句式杂糅,应当改成“对于文字本身”或“就文字本身来说”,排除BC;②“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即“在甲骨文中”,排除A;③“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经”语序不当,应放到“它”后面,排除AB。故选D。 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航天这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破解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回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青年航天科技工作者,在老一代航天人“两弹一星”精神的影响下,(   )他们用历史和实践证明,青年也可以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星空浩瀚无比,探索______。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进步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们______的结果,新时代背景下,我看到,身边很多的航天新青年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______落实在每一个小我的努力之中。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他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确保每项工作“0失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奋战一线、______,他们先后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展示出中国航天青年的风范。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永不止步  苦心经营  宏伟蓝图  同仇敌忾B. 永无止境  苦心经营  壮丽画卷  勠力同心C. 永无止境  锐意进取  宏伟蓝图  勠力同心D. 永不止步  锐意进取  壮丽画卷  同仇敌忾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B. “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被他们坚守,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C. 他们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D. 他们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航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突破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B. 航天这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突破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C. 航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破解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D. 航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不断地破解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成果。【答案】18. C    19. C    20. 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永不止步 :一直永远的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永无止境: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由前文的“星空浩瀚无比”可知,探索的对象是星空,应选“永无止境”。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锐意进取:意志上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作为。“苦心经营”重在“筹划安排”,而“锐意进取”重在“追求”,结合语境,应选“锐意进取”。宏伟蓝图:宏大雄伟、详细的、各部分完全协调的计划或行动规划;壮丽画卷:形容画卷美丽绚烂而壮阔。“蓝图”强调的是未来的,由前文“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的语境可知,应选“宏伟蓝图”。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勠力同心:形容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对象是敌人,不合语境,应选“勠力同心”。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可知,主语应该是“他们”,因此,排除B项。“在岗位上拼搏奉献,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锋在前”这一行为应该是“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的结果,所以“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应放在前面,因此,排除A、D两项。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航天这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浩大工程”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缺少主语,把“这”改为“是”。第二处,前面说的是“航天”,后面分句的主语也应是“航天”,改成“我们”,造成了中途易辙,前后语意不连贯,把“需要”调至“我们”之前。第三处,搭配不当,“破解”和“难关”动宾搭配不当,“破解”改成“突破”。故选A。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段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苏轼的作品《黄州寒食帖》写得如______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其妙;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____,只有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云流水        挥洒自如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B. 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浑然一体        悠然自得C. 天衣无缝        挥洒自如        浑然一体        泰然自若D. 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其妙。C.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其妙。【答案】17. A    18. C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语境形容《黄州寒食帖》写的自然流畅,选择“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也用来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语境形容“毫无做作之态”,强调自如,选择“挥洒自如”。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能、品德完美自然。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语境形容书法作品自然完美,选择“浑然天成”。悠然自得:形容悠闲从容、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语境形容《兰亭集序》全篇内容让人感觉心情舒畅,没有“情况紧急”的意思,选择“悠然自得”。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本题中,从逻辑关系上看,括号中的内容与上文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再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上文说“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下文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可见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D。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两处: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应在“不仅”后加上“在”,与后文的“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构成完整句意。成分赘余,“这……也每每可见其妙”,“这”指代是“可见”的内容,“其妙”多余。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________。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________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________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所以人们不应漠视旷野,忽略旷野,而要创造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________!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锐不可当    流光溢彩    不知所措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 无坚不摧    流光溢彩    一筹莫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C. 无坚不摧    美轮美奂    一筹莫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锐不可当    美轮美奂    不知所措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人们不应漠视旷野,忽略旷野,而要创造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B. 但是人们不应漠视旷野,忽略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C. 所以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创造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D. 但是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 B    19. D    20. 拟人(比拟)。此句把“旷野”当做人来写,赋予其“统治着苍穹”的行为,和“傲视人寰”的神态,使之具有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地表现出旷野与天相接,独立于繁华城市之外的情状,同时传达出作者对旷野的关注与尊重。【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无坚不摧:能够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特别强大。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或者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此处只强调城市文明力量强大,而非锋利无比,故选用“无坚不摧”。流光溢彩:意思是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一般用于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的色彩艳丽。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此处修饰“文明”,应选用“流光溢彩”。 一筹莫展:形容遇事拿不出一点办法,没有任何进展。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此处语境强调人们面对旷野的反扑没有应对办法,而非窘迫慌乱,故选用“一筹莫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义是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完了,鱼受牵连而死。后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文中说“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意在强调旷野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而非强调二者是牵连受害的关系,故选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第一处,不合逻辑,关联词“所以”使用错误,下文人们对旷野的应有态度与上文旷野日益退缩的情况并不构成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所以”改成“但是”;第二处,语序不当,“忽略”有无意性,“漠视”有主观故意性,从“忽略”到“漠视”,存在态度上的递进关系,因此顺序应为“忽略旷野,漠视旷野”;第三处,搭配不当,“创造出……间隙”不能搭配,“创造”改为“寻觅”“探寻”为佳。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能力。“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一句中“统治”是人的行为动作;“傲视”是人的神态情感;这两处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旷野”以“人”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写出旷野的广大与空阔,似乎与天相接;而“统治”“傲视”则写出旷野在城市之外的独特地位和生存状态,写出其独立于繁华城市之外的情状,同时传达出作者对旷野的关注与尊重。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B. 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C. 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D. 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B.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C.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D.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B.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C.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D.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答案】16. D    17. C    18. A【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掌握近义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语境中人们由“月背影像图”产生了对月球上具体情形的想象。应选“联想”。
    第二组:限制:不能踰越的一定界限。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语境中说“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因而“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无法进行。这里应选“制约”。
    第三组:亢奋不已:极度兴奋,不能自控。兴奋不已:非常高兴,兴奋得不能自控。语境中,中国航天取得进展,公众与网友感到兴奋。此处应选“兴奋不已”。
    第四组: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指月球探测数据不断传来。应选“源源不断”。分析可知,D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D。【17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应使用主动态。AB两项省略了主语,而采用了被动态表达,与语境表达不连贯。排除AB两项。D项 “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类。排除D项。
    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有语病,
    其一是:“藏在”应搭配“深坑中”,排除CD两项。
    其二是:“研究”与“清楚”之间不需要加“得”。排除B项。分析可知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0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