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统编(五四学制)第一册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展开第 17 课时 |
【内容∕段落】 完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 |
【侧重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通过对“西晋为什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
【评价任务】 独立完成作业本68-71页练习 |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三国后期,魏国大权渐渐旁落。战功卓的司马懿掌握了魏国的实权,后来他的儿司马昭位至大将军,权重一时。突为傀儡皇帝的曹髦召集亲信大臣密商对策, 打算除掉司马昭。曹髦愤怒地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朕不能坐以待毙,今日和众卿共商大计,铲除这个逆贼!”最终司马昭杀掉曹髦,并立曹奂为帝。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于266年废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 二、 新课教学 1、西晋建立的背景、建立和统一? 背景: |
【学习过程】 ①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②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2、西晋统治的背景、措施和表现? 背景: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 措施: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表现: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目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3、西晋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①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 ②吴、蜀两国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衰落。 ③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4、【材料研读】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日‘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5、八王之乱的背景 (课文86页)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来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②晋惠帝昏庸,(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6、八王之乱的概况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7、“八王之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课文86页)①中原人口大量死亡…… ②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8、想一想: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分封诸王是有关系的。 一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讲,西晋大封同性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是同时也埋下了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险患; 另一方面,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晋武帝时期陆续派遣诸侯王 据守州郡重镇,即“移封就镇”,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9、【合作探究】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想:分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 分封制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室、保卫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加之国君势力衰微,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苦难之中,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10、出示《敕勒歌》 这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1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时间、内迁的民族内迁的路线?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人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12、【合作探究】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这也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原文化具有先进性、兼容性。 13、【合作探究】 北方各族的内迁与西晋政权兴衰有什么联系? 西晋建立后,为了增加劳动力,征发赋税和劳役。统治者鼓励北方各族内迁。人口的增加促进了西晋初年经济的发展。但是,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压迫。引起内迁各民族的反抗,最终走向灭亡。 14、【知识拓展】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15、西晋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根本原因:统治集团的腐朽 其他原因:①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导致西晋的衰落; ②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压迫。引起内迁各民族的反抗,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教训:统治阶级要做到勤政爱民,政治要清明,生活要简朴;要积极维护社会的稳定;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坚特各民族一律平等。 16、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 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17、前秦的统治 统一黄河流城: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改革: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影响: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18、【拓展延伸】 东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汉民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极具吸引力 其他原因: ①北方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被迫内迁 ②为了躲避战乱,北方战争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③中原人口减少为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提供了条件 ④各个政权和各种势力对游牧民族力量的利用
三、 课堂小结 【知识巧记】 一次改革:前秦苻坚改革。 两个政权:西晋、前秦。 三个皇帝:晋武帝、晋惠帝、前秦荷坚。 三个时间: 266年、280年、4世纪后期。 五个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七件大事:魏灭蜀、西晋建立、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方进入十 六国时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四、 布置作业 1、 复习本课堂教学内容 2、 独立完成作业68-71页练习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