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分层练习)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6.1《赤壁赋》 .pptx
    • 原卷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原卷版.docx
    • 解析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解析版.docx
    16.1《赤壁赋》 第1页
    16.1《赤壁赋》 第2页
    16.1《赤壁赋》 第3页
    16.1《赤壁赋》 第4页
    16.1《赤壁赋》 第5页
    16.1《赤壁赋》 第6页
    16.1《赤壁赋》 第7页
    16.1《赤壁赋》 第8页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1页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2页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原卷版第3页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解析版第1页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解析版第2页
    16.1《赤壁赋》(分层练习) 解析版第3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61《赤壁赋》pptx、161《赤壁赋》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161《赤壁赋》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6.1 赤壁赋分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桂(zhào)  (páo)   举酒(zhǔ)   酒临江(lī)B(qiǔ)   (lí)    白露(héng)  赋诗(shuò)C(zhú)   (zhǔ)   虚御风(píng)  依歌(hè)D.枕(jì)    (niǎo)  山川相(liáo)  (xián)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B匏樽以相属        举:举起、端起C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端正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B不知其所止                        客喜C.哀吾生须臾                        不知东方既白D.浩浩如冯虚御风                    知不可骤得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窈窕之章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西望夏口望武昌顺流而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⑥⑧/②③/④⑤/⑦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⑥⑦/②③/④⑤/⑧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请托,嘱咐B.纵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           如:往,去C.苏子愀然,正襟                    危:端正D.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盘绕、围绕6.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凌万顷茫然哀吾生须臾而不知所止破荆州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壬戌是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加干支纪年等。B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在古籍文献中,一个月中某此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最后一天为C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古人将星宿划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后来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D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便不再直呼其名,而是另取一个与本名的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B今安在哉                侣鱼虾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诗乎          固一世雄也D.相与枕藉舟中            浩浩如冯虚御风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而卒莫消长B凌万顷之茫然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哀吾生之须臾    美人兮天一方D驾一叶之扁舟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乌鹊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侣鱼虾而麋鹿D.发尽指冠1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农历十五日举酒                属:嘱咐B.纵一苇之所          如:往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月光下的清波C.不绝如              缕:细丝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连……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2)《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表达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到达了本质的飞跃:           ”——忘记了空间;           ”——忘记了时间。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苏轼举流水和月亮的例子,辩证地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观点。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万物的句子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侧面衬托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B.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24.下列对课内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B.《春秋》是六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C君子生非异也(《劝学》)与君子不齿(《师说》)中的君子指代对象一致。D.《师说》中的是古文中一种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的文体。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苏轼被任职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7.你认为苏轼为什么能成为天下英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①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2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陶渊明有所不同。B.序言和上片部分,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与雪堂邻里和江东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景。C.临别之际,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恋恋不舍。D.这首词语言质朴,如娓娓叙谈,情致温厚,描写也真切细致,从中可见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29.南宋周辉对东坡词有这样的评价:居士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论者以为用来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非常恰当,请结合本词内容予以阐述。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公开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艺全才”,赋的发展脉络,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段落大意,客人的箫声悲,形作动发白,浅而小的酒杯,情感线索,艺术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授课ppt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一等奖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苏轼书法,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问余平生功业,身如不系之舟,心似已灰之木,简介赋体,理解构思和表达艺术,为何而悲,一悲自身之平淡一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