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光 单元练习(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98520/0-16921577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光 单元练习(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98520/0-16921577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光 单元练习(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98520/0-169215776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卷全套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光 单元练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光 单元练习(含解析),共12页。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观看节目表演时,演员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2.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B.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C. 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3.如图所示,是小记者小明同学拍摄的鄂州市滨湖北路“凤凰大桥”工程介绍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4.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近视眼眼睛片
5.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 Pa、Pb、Pc、Pd B. Pd、Pc、Pb、Pa C. Pc、Pd、Pa、Pb D. Pb、Pa、Pd、Pc
6.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 )
A. 1、2、3 B. 4、5、6 C. 1、3、5 D. 2、4、6
8.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
A. 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 水球内部 C. 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 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二、多选题
9.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 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10.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报纸时,报纸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要使观察的像更大些,报纸要远离放大镜
B. 用投影仪放映物理试题时,要使银幕上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镜头下降些,同时投影仪远离银幕
C. 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拍摄对象靠近镜头,同时镜头前伸
D. 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改用长焦镜头,同时镜头前伸
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水中山的“倒影”
C. 手影 D. 笔在水面处“折断”
12.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 图,在晚上开车时( )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发射
B. 光在干燥的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填空题1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斜射到空气和某种物质的界面上的情况.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________是界面,界面的________边是空气.
1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度,AB的________侧是空气(左/右)。
15.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镜,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镜.(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16.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写焦距的范围)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其中红光在________(A/B)处.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光在________(①/②/③)处.
18.为了打击不法犯罪行为,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天网”监控。监视街道的摄像头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摄像头离被拍物体的距离应在________的范围,能形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四、实验探究题
19.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0.小彤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小彤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小彤将光屏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小彤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 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五、综合题
21.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如左下图所示)。此时,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1)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光屏位置,才能使像变清晰。
(2)根据此实验,说明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由于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 (选填“前面”或“后面”),所以看不清楚物体。
(3)如右上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②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③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透镜40cm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沦:A.此像一定是倒立的;B.此像一定是放大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哪些?________(填结论前的字母,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22.完成作图:
(1)如图1完成下列光路图并标注出入射角、反射角
(2)如图2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在图中画出这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做凸透镜,视网膜当做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2.【答案】C
【解析】【分析】①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②当物体放在1倍焦距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放大镜应用了这一原理;
③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④凸透镜能使阳光会聚在一点上,并且会使此点温度升高直至纸屑的燃点,将纸屑燃烧.
A、当照像时,被照者须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才可成像,故本选项符合实际;
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说法正确,故本选项符合实际;
C、当用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需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才可,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D、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平行光会聚在一点上,此点可使温度升高将将纸屑点燃.故本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凸透镜的特点和成像原理及应用,再要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D
【解析】【解答】AB、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都错。
C、照相机拍摄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
D、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摄影者应离桥远一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同时像也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4.【答案】 B
【解析】【解答】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光线可以透过;可以取火是因为这个光学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故选B。
【分析】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从形状上判断;也可以从对于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来判断。
5.【答案】A
【解析】【解答】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点上,同理,当水面处于b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当光c、d两点时,先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 Pc,Pd 上,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A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6.【答案】C
【解析】【解答】因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AD不符合题意;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解答。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7.【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知,图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有1、3、5;图中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有2、4、6.
故选C.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
8.【答案】D
【解析】【解答】由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人脸经水球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异侧,故像成在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物像异侧;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物像异侧;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物像异侧;当u=f时不成像;当u<f时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二、多选题
9.【答案】A,C,D
【解析】【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3中,u=v=30cm,此时u=2f,f=15cm,A符合题意;
B、当u=2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当v=24cm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C符合题意;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f, 将光屏向左移动; 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 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此时u>15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
【分析】u>2f时,2f>v>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
五、综合题
21.【答案】(1)右
(2)后面
(3)A;D;E
(4)A、B、C
【解析】【解答】(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物体所成的像远离透镜,所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向右移动光屏;
(2)、人眼的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中的视网膜,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由于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3)、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距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成像,所以把蜡烛放在A点成的像最小,D点所成的像最大,E点不成像;
(4)因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所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因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
故答案为:(1)右;(2)后面;(3)A、D、E;(4)A、B、C。
【分析】(1)、(2)根据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分析,所成的像将远离透镜;(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除物距等于焦距时,在此时不成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判断。
22.【答案】(1)解:首先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2)解:过入射点A作垂直于分界面的虚线,作为法线;依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水中画折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分居在两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依据这样的分析来作图,涉及的角都是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