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学案 (教师版)
展开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重点
声音发生和传播
难点:
回声测距离
一.重难点知识梳理:
- 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在发声的物体。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振动
-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介质,真空,空气
-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340米/秒
-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 快。
固体,气体
-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 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声源发出声音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C:达到一定的强度
D: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
- 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播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 回声
a.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这就是____。
b.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____,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____。
c.人耳能区分的最小声音间隔时间为____。
d.利用回声可以________。
a.回声;b. 强、强; c. 0.1s; d. 测距离
二.考点方法与技巧归纳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 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 空气能传声
方法与技巧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振动,介质
例2、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钟罩内的iphone,只看到显示的来电手机号,却听不到铃声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的泡沫塑料屑不停的跳动
D.登上月球的航天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B
方法与技巧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声音在 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 。
振动 介质 介质
例3.人在岸边走动时,会惊动水下游着的鱼,这个过程中鱼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 ( )
A、大地和空气 B、水和空气 C、大地和水 D、大地、水和空气
答案C
方法与技巧:
、 、 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例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啼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方法与技巧:
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 在液体中的速度 在气体中的速度。
大于,大于
- 回声
例5.老师在教室内上课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教室窗户开着,没有回声 B、教室长度不足,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C、教室长度不足,不产生回声 D、教室各堵墙的回声相互抵消了
答案:B
方法与技巧:
不同的障碍物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表面坚硬而光滑的物体对声音 能力强。表面松软多孔的物体对声波 能力强。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比原声晚 秒。
反射,吸收,0.1
例6、一个人站在一座山峰对着另一座山峰喊话,经过2.5秒钟听到回声,求这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山上温度约为150C)。
答案:2 所以两山峰之间的距离为425m。
方法与技巧:
当空气的温度约为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人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为人到障碍物的 。
340,两倍
例3、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多少?
解: t1=1.00 s,t2=1.00 s+0.50 s=1.50 s,v=340 m/s。
如右图
s1=vt1=340 m/s×1.00 s=340 m
s2=vt2=340 m/s×1.50 s=510 m
s===425 m。
方法与技巧:
当人听到两次回声时,两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声音传播的总的距离的关系是
。
两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声音传播的总的距离的两倍
三、易错点归类
1.不能理清物理运动和回声运动的路程关系
例7、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析:声音传播路程为
此时声音传播时间
汽车行驶速
点评:
当人听到回声时,汽车运动的的距离加声音运动的距离为车到山崖距离的 倍,声音传播的时候和汽车运动时间是 的。
二、相等
当堂练习
1、发声体在振动,但我们没有听到声音,其原因是 ( )
A、没有传播声音的媒介 B、声音为超声波
C、声音为次声波 D、以上都有可能
D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交谈时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B.一切振动都能发出声音
C.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D.人对着高墙喊一声,人不一定就能听到回声
B
3. 我们能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
C.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介质 D.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D
4. 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B
5.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琴弦在__________。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人是靠__________发声的。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振动、振动、声带振动、介质
6. 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生超声到接到回波所用时间是4.2秒,问海底深度是 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
3045
7.我们在看星球大战影片时,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许多人在月球上厮杀,刀枪声、叫喊声震耳欲聋,你认为这个场景符合实际情况吗?为什么?
不符合,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缺少把声音传到耳朵里的介质。
8.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汽艇静泊在水面时,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
(1)850m
(2)875m
9.甲同学敲击铁管的一端,乙同学伏在管的另一端可听到两次响声,若铁管长170m,空气中声速为340m/s,测得两次响声相隔时间是0.466s,求:(1)敲击铁管的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2)铁传播声音的速度多大?
(1)0.5s
(2)50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