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4 重力 力的合成学案设计
展开重力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力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3.力的概念;
4.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学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力
1.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物理量________来表示;只要物体的________发生变化,不管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物体的形变
受拉锯条,锯条变弯;用手拉橡皮条,橡皮条变长,我们就说它们发生了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受到了________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改变;
4.力的概念和物质性
人们把________的________称为力;力________(不能/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说明力具有________性;一个力必定有________物体和________物体;只有施力物体,而无受力物体的力是________(不存在/存在)的;
5.力的相互作用
对于一个力,它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它的受力物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6.力的矢量性
力是________量,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力的大小用________测量;
7.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________;
8.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
二、重力
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但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________(不是/是)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为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作用点为________;
3.重力的公式:________;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单位分别是什么?其中重力加速度g的单位有几种表达方式?g随着高度和纬度是如何变化的?
4.质量(m)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会不会随着高度,纬度,温度,体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明白在不同位置同一个物体重力的变化是什么引起的)
5.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试分析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是否相同?
三、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那么怎么用力的图示的形式来表示力呢?试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所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其中拉力F=50N;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2.在上述作图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项?试说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
究点二: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是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那么是不是只有重心这一点受到重力呢?物体的其他部分受不受到重力呢?
2.物体的重心是如何确定的呢?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并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是在哪?如球体,长方形,长杆等,试画出他们的重心;
3.如果是质量不均匀的,重心又如何确定呢?与哪些因素有关?
4.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本身上吗?试举例说明;
五、我归纳、我总结
(一)力
1.定义:力是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力的单位:________;
4.力是__量,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
5.力的特点:
①力具有________性,力________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一定有________和________;
②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
③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_的;施力物体施力与受力物体受力不分先后;
(二)力的图示法
注意:画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重力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
2.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物体所受的重力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但重力是由于引力而产生的)
3.大小公式:________
G:________;m:________;g:________
4.方向:________
5.测量:________
(四)重心
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________的作用,一个物体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因而物体受到的重力不是作用在某一点上,重心只不过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1.重心只是重力的________;
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________和________;
3.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________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就在________;
4.确定重心的方法:________;
六、我检测、我成就
1.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其他物体施加的;
B.由一定距离的磁体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
D.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E.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完好无损,说明石头对鸡蛋有作用,鸡蛋对石头无作用;
F.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G.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H.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E.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3.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4.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
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的作用点;
E.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5.一个重20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认识合力和分力定义。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的合力的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感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学习重难点】
学会进行同一直线上的合力的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
二、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评议
探究一、合力和分力:观察分析课本图片:
(1)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一只甲壳虫就可以挪动它了,这表明,数只蚂蚁和这只甲壳虫对树叶的________________是一样的。
(2)众多船帆才能驱动大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了。这台发动机对大船的________与多个船帆对大船的________________是一样的。
(3)两个小孩一共同用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同样的一桶水。一个大人对水桶施力_________与两个小孩共同对水桶施力_________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大人的_____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小孩的_____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综合上述得:当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称为那几个力的________力,那几个力中的每一个力都叫这个力的_______力。
(注)合力往往不是物体受到的另一个力,只是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的“等效替代力”。
探究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规律
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有哪两种情况?
右图是小明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图。
(1)图中粗线为橡皮筋,其原长为AE,受力后伸长为AE′,钩码每个重0.5N,据右图将F1.F2大小、方向填入下表:
| F1/N | F2/N | F/N | |||
F1与F2同向 | 大小 |
| 大小 |
| 大小 |
|
方向 |
| 方向 |
| 方向 |
| |
F1与F2反向 | 大小 |
| 大小 |
| 大小 |
|
方向 |
| 方向 |
| 方向 |
|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如图(1)中F1=____NF2=____NF1与F2的方向____。
比较图(1)、图(3)F与F1、F2的作用效果____。
所以F就是F1·F2的____力;F1·F2就是F的____力,F=____=____N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如图(2)F1=____N,F2=____N,F1与F2的方向________;比较图(2)、图(3)F与F1和F2的作用效果________。所以F就是F1·F2的____力,F1·F2就是F的____力;F=____________=____N
综合上述得出结论:
A.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____________。合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方向跟______的
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力的合力,介于同一直线上的最大合力(同向)与最小合力(反向)之间。
2)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
三、巩固检测
1.把一个重力是5N的足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N,则足球在竖直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合力分别是( )。
A.5.5N、5N B.5.5N、4.5N C.4.5N、5.5N D.5N、4.5N
2.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该两个力的合力 F=20N方向向左,已知F1=35N,方向向右,则另一个力F2的大小和方向是( )。
A.15N,向右 B.55N,向右 C.15N,向左 D.55N,向左
3.关于两个力合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可能等于零 B.或等于二力之和,或等于二力之差
C.一定大于其中较大的力 D.不可能小于其中较小的力
4.已知合力的大小为8N,其中一个水平向左的分力为6N,则在同一直线上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
A.2N B.2N或14N C.6N D.14N
5.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力有可能小于其中任何—个分力
B.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合力为零时,两个力的力的三要素相同
D.合力为零时,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两个人分别沿水平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N,两人用力的大小是( )。
A.一人用力6N,另一个用力3N B.每个人的拉力是4.5N
C.一个人用4N力,另一个人用5力 D.每个人拉力都是9N
7.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F1=20N,F2=30N。它们的合力可能是( )。
A.大小为50N,方向与F1相反 B.大小为50N,方向与F2相反
C.大小为10N,方向与F1相同 D.大小为10N,方向与F2相同
8.下图所示:甲同学用力100牛,乙同学用力200牛(二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1)图中,合力为____牛,方向_________;在图(2)中,合力为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
9.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成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同时用力F1·F2拉弹簧和单独用力F拉弹簧,这两次拉弹簧应使弹簧的下端到达__________的位置(先填“不同”或“相同”)。F就是F1·F2的__________力。
10.物体受到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合力F=80N,已知其中一个力F1=6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F2的大小是_______N,方向向__________;或_______N,方向向_________。
11.用8牛竖直向下的力把重5牛的木块紧紧压在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_牛;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同样重的木块紧紧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木块的压力是__________牛。
12.跳伞运动员连同装置共重700N,他在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为5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合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3.6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3.6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及答案,共5页。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5 二力平衡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5 二力平衡导学案,共5页。
初中物理3.3 力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3.3 力导学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