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第6课《海陆变迁》教案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树立防震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听说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
二、新课学习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展示图片: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生答)
明确:说明喜马拉雅山过去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变成了陆地。
展示图片: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随着全球气温的进一步变暖,南极冰川的融化,使得海平面升高,50年后,这个岛国将从世界地图上消失。
展示图片:荷兰的填海造陆
提问: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明确:荷兰围海造田的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全部国土面积的1/5。(人类活动)
小结: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展示火山、地震的图片,提问:什么是火山、地震?(生答)
明确: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火山、地震能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过渡:有人提出: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在不断变化的。也有人说:太荒谬了,大地多么稳固,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是地“静”还是地“动呢”?
(二)大陆漂移假说
学生教材阅读33页和34页内容,师提问: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来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什么?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依据吗?(学生阅读后回答)
明确:
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泛大洋”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大约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魏格纳猜想证据:
1.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轮廓十分吻合
2. 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岩石和古地层十分吻合
3. 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的生物有亲缘关系
展示南极煤层的图片,提问:南极地区发现煤层,你能解释其原因吗?(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南极地区在远古时期地处温暖湿润的地区,在那时形成了煤,后来经过大陆漂移,才到了今天的位置。
提问: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有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明确: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了海陆在不断变化,但他的观点仍有局限性,他没有解释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经过地质学家长期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三)板块构造学说
展示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提问:全球分为哪几大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明确: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有两个板块需要注意,一是太平洋板块,它几乎全部是海洋;二是印度洋板块,它包括印度洋、大洋洲的大部分,还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
填图活动:将六大板块的名称填入到图合适的位置(学生填图)
观察板块示意图,师提问:图中“→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生回答:“→ ←”表示碰撞挤压;“← →”表示张裂拉伸)
动画演示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运动
引导学生做试验:书本受挤压变形
讨论:(这是真的吗?)
喜马拉雅山脉会继续升高?
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地中海将会消失?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明确:
喜马拉雅山脉将会继续长高是真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播放视频: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张裂拉伸)
播放视频:板块张裂形成海洋
地中海将会消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讨论: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做张裂拉伸运动,致使东非大裂 谷不断扩张
观察:板块运动多发生在什么地带?
明确: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活跃。
小结: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碰撞和张裂)、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展示海洋经历生成和发展阶段:
1.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孕育新的大洋。
2.裂谷扩大,海水涌入,形成“年轻”的海。
3.“中年”的大洋,从最初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4.大洋发展后期,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相信伯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
5.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形的群岛。
过渡:板块运动不仅与山脉的形成关系密切,还与火山地震的发生密切的关系。
(四)火山与地震
展示图片: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提问: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提问: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读图分析:日本是地震之国,印度尼西亚是火山之国,请解释原因?
明确: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讨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吗?(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我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的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学生畅所欲言)
防震小知识:
1.室内可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有倒塌危险的物体。
3. 将门打开,留下出口。
4. 在人多的场所时保持镇静。
5. 避难时要步行 ,尽量少携带东西。
6. 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
7. 注意山崩和地裂。
总结:地震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防震自救知识,才能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保护自身安全。
拓展延伸:
地震前兆
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四、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优秀教案设计,共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获奖教学设计,共5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认识地球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认识地球精品教案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