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13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案(第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99304/0-16921338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地理初一上册 第13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案(第2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699304/0-16921338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共4页。
第13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3.学会运用实验演示和地理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气候资料图等分析掌握掌握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观看一组图片,感受夏季的不同,炎炎夏日,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海边去游泳?地处南方的庐山,为什么会成为避暑胜地?(一)海陆分布与气候小实验:(1)观察:同时用酒精灯对水和沙子进行加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并回答)明确:很明显,水的温度上升得快,沙子的温度上升得慢。(2)撤掉酒精灯,看看谁的温度下降得快?(学生观察回答)明确:很明显沙子的温度下降得快。结论:当外界温度一致时,沙子的温度升降都快于水。总结:沙子受热快、散热快,进而联想到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水受热慢、散热慢进而联想到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温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出示欧洲西部部分城市的气温图比较:伦敦、布鲁塞尔、柏林、华沙、基辅的温差有何不同?对比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伦敦温差为14摄氏度,布鲁塞尔为16度,柏林为20度,华沙为23度,基辅为26度。分析发现: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温差大。图片展示上海和乌鲁木齐的降水提问:上海和乌鲁木齐的降水有何差异?(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上海4至9月份降水都超过了100毫米,全年降水较多,而乌鲁木齐各月降水均在100毫米以下,全年降水较少。可以看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拓展延伸:凡是沿海地区降水都多吗?非洲西海岸降水如何?为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非洲西海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是干燥的风,所以降水少。(二)地形地势与气候出示阳光照射山脉的图片,提问:阳坡和阴坡气温一样高吗?(学生回答)明确:山脉对太阳辐射有遮挡作用,使得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出示地形雨示意图,提问:下图中哪一处山坡降水多?(学生回答)明确: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出示安第斯山脉两侧气温和降水图以及自然景观图,提问:安第斯山脉两侧降水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安第斯山脉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西侧降水多,表现为湿润景观,东侧降水少,表现为荒漠景观。出示日本富士山景观图,提问:山顶和山脚下景观有何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回答)明确:山脚下鲜花盛开,山顶白雪皑皑。原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明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OC 计算:某一山岭,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垂直高差为5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OC,请问,A处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学生计算回答)明确:20-5000/100ⅹ0.6 = -10所以A处的气温应该是零下10度。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O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填表:气候现象主要因素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海陆位置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东侧降水稀少地形因素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地球形状、纬度位置(三)人类活动与气候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对气候有良性影响的人类活动: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灌溉工程等对气候有恶性影响的人类活动:砍伐森林、排放温室气体等出示图片:热岛效应提问:你能看图说说热岛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发言)明确:在人口密谋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播放视频:热岛效应提问:温室效应又是产生的?(学生回答)明确: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展示图片:人类燃烧煤炭、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南极冰盖不断融化,北极熊和企鹅的栖居之所越来越小。播放视频:全球在变暖拓展延伸:畅所欲言: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你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 吃天然食品,买时令水果、蔬菜; ※ 多穿棉、麻衣服,减少工业加工或染色; ※ 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三、课堂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价值观。四、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优质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公开课第1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优秀第2课时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