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00060/0-1692144646/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1页。
第一单元·阅读 4 孙权劝学 司马光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CHUZHONG YUWEN第一课时CHUZHONG YUWEN文学常识: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第一课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对……说 说 现在掌管事情 用事务难道想句末语气词只应当历史 罢了 说谁 比得上认为第一课时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 开始 和议事非常(十分)惊奇现在再,又读书人就为什么迟于是拜见表顺承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成语积累(1)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阿蒙是吕蒙的小名。后泛指学识浅陋的人。第一课时品味对话,分析性格1、思考: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是“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是因为吕蒙执掌军权的重要身份。所以“不可不学”。第一课时2、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 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前一 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 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第一课时 文章虽短,但行文有波澜 一劝一辞再劝始学 读起来使我们感受到孙权对吕蒙的殷切希望。第一课时4、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第一课时 作业:熟读课文,整理并识记书下重点词汇。2.完成思考探究第一、二题。第一课时感谢观看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第一单元·阅读 4 孙权劝学 司马光授课教师:马 爽 沈阳市培英中学指导教师:胡东辉 辽宁教育学院 吴 燕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曹 震 沈阳市铁西区教育研究中心统编版初中语文网络教学资源·七年级·下册 辽宁教育学院CHUZHONG YUWEN第二课时CHUZHONG YUWEN第二课时探究学习1、思考:孙权劝学的结果是怎么样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第二课时2、品味鲁肃对吕蒙说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语调来读劝学的结果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所说的话是情不自禁的赞叹,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吕蒙的进步。读鲁肃的话应该用充满赞叹的语气和惊喜的语调读出来。第二课时3、品味吕蒙对鲁肃说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 读出来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的答话,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表现了他的自信,又巧妙地照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吕蒙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读吕蒙的话应该用自豪、颇为自得的语气语调读出来。第二课时4、鲁肃为什么“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这表明鲁肃爱才、敬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也证实了孙权劝学成效的显著。第二课时5、从鲁肃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才、敬才第二课时6、吕蒙听从劝告学习,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意见、好学第二课时7、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与吕蒙是君臣关系,孙权的话是语重心长、充满关心爱护之意; 吕蒙、鲁肃皆为同僚,两人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第二课时8、学了此文,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对你有什么启示?从吕蒙的角度得到的启示:(1)开卷有益,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长进,任何时候都不晚。(2)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促进个人的进步。(3)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从孙权的角度得到的启示:(1)给别人提建议时要设身处地、有理有据、便于别人接受。(2)热爱读书。从鲁肃的角度得到的启示:(1)与有才学、努力学习的人为友,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 (2)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人和事。第二课时结构脉络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力陈必要——不可不学现身说法——大有所益吕蒙就学推脱不学——军中多务听从劝告——乃始就学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结友而别开卷有益学必有得第二课时主旨: 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取得成就后受到鲁肃赞许的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品德,赞扬了吕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长进的道理。第二课时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 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结束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作家冰心曾说过: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第一课时感谢观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7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图文ppt课件,共28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