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教案整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精品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转移精品教案及反思,共6页。
4.3产业转移一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了解世界及我国主要的产业转移,探究产业转移的时空变化。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等,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说明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辩证地认识产业转移的影响。二学习重难点重点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规律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知识梳理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1)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2)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3)方向:通常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4)类型: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①劳动力:流动性较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举例:制鞋业②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
会发生变化举例: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③政策: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时间产业转出区产业承接区转移产业类型20世纪60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20世纪70年代日本同上国家和地区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20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此外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21世纪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国家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1)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2)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1)转出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2)转入国或地区:缓解就业压力 四自我提升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图中指数越大,表示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B.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关系D.北京向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一样大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下列措施合理的( )A.促进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河北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2019年8月,苹果公司供应链数据显示,在巴西和印度建立代工厂并未减轻苹果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在中国,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雇用了上百万工人为苹果组装设备,其中富士康目前在中国有29个生产点,和硕有12个。除代工厂外,中国占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商比例由2015年的44.9%上升到2019年的47.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苹果公司在巴西、印度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利用当地原料 B.降低生产成本 C.提升产品性能 D.规避关税风险4.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的生产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研发能力强 C.空间布局集中 D.原料来源广泛5.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中国供应商依赖性强②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④对中国代工厂依赖性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7.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 B.增加国内就业机会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提升运河转运能力8.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经济腹地 C.基础设施 D.地理位置 下图为某企业扩展过程图,按1~8顺序可分为Ⅰ、Ⅱ两阶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在阶段Ⅰ,该企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
B.接近消费市场
C.接近原料产地
D.劳动力工资水平高10.该企业从阶段Ⅰ发展到阶段Ⅱ,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产出增大
B.投入增大
C.规模扩大
D.交通便利 1.B 2.A 3.B 4.A 5.B 6.D 7.B 8.A 9.B 10.D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公开课教案,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