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鄂教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学期教案整套
科学14 彩虹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14 彩虹精品教学设计,共5页。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4.14《彩虹》教学设计课题 彩虹单元4学科科学年级5教材分析本教材科学实践部分设计两个活动模块。一是制作彩虹,二是研究太阳光的组成。在第一个活动模块中,有三个活动。一个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询问学生彩虹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第二个是指导学生制造彩虹,第三个是推测彩虹形成的条件,让学生理解水珠能分解太阳光,形成多种颜色的彩带。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白色的太阳光到底是什么颜色。于是就开始探究第二模块的学习内容——研究太阳光的组成。首先运用三棱镜做分解太阳光实验,知道白光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然后进行红绿蓝三种颜色光叠加实验,实验结果会发现两两叠加成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三种颜色光叠加形成白光。通过制作彩色盘,转动彩色盘,进一步观察单色光可以复合成白光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白光可以分解成单色光,单色光可以复合成白光。拓展应用部分设计两个内容。一是探究物体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二是科学家故事:牛顿发现光的故事。不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而且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学习目标科学观念:(1)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2)彩虹是太阳光分解成为单色光形成的,一般由经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3)红、绿、蓝三种色光两两叠加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三种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能形成白光。科学实践:(1)制造“彩虹”,推测彩虹形成条件。(2)能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3)能设计实验,研究将不同色光混合后出现的现象。(4)了解物体呈现色彩与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有关。责任态度: 有兴趣探索太阳光的奥秘,意识到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重点能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难点知道红、绿、蓝三种色光两两叠加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三种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能形成白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猜猜:这是什么自然景观?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2、彩虹是天上的长龙,正在弯身下海吸水;彩虹是一座仙人踏空而过的彩桥,连接着人间和仙界;彩虹是仙女舞动的长袖,是呈祥的先兆。你见过这样的彩虹吗?3、你在哪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4、根据彩虹出现的情形,你认为彩虹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猜谜语:彩虹 根据自己实际回答,见过还是没见过。 雨过天晴的天空;瀑布或喷泉旁边。预测:阳光、水珠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引出话题——彩虹。 回忆彩虹出现的情形 推测彩虹形成条件讲授新课一、制造彩虹在喷雾器中装水,然后背向着太阳喷雾,尝试制造彩虹。停止喷雾,还能出现同样的现象吗? 教师播放视频回顾制造彩虹的过程。提问:背着太阳喷雾,彩虹出现;停止喷雾,彩虹消失。由此推测一下,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小结:只要空气中有水滴, 而阳光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思考:在制作彩虹的过程中,水雾起什么作用?明确:水雾起着分解阳光的作用,把阳光分解成多种颜色。彩虹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追问:阳光是白色的,由哪些颜色组成的?二、研究太阳光的组成1、分解太阳光(1)观察三棱镜有什么特点? 教师:光学上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物体叫做三棱镜。(2)活动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纸屏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播放视频:白光通过三棱镜 小结实验现象: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单色光组成的。2、色光混合实验(1)实验材料:手电筒,红、蓝、绿三种颜色的透明纸。(2)实验操作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射在同一地方,会产生什么现象?播放视频:色光混合实验 观察记录:小结: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如果把红、绿、蓝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会看到更多的颜色。3、用彩色盘做色光混合实验(1)制作彩色盘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在圆上画出三个相同大小的扇形,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也可以其他多种颜色构成的彩色盘。)中间插上一根火柴棍或细绳。(2)快速转动彩色盘快速转动彩色盘后,看到的彩色盘是什么颜色?还能分辨出原来的颜色吗? 播放视频:快速转动彩色盘 小结实验现象:当速度很快时,就只能看到白颜色,不能再分辨出原来的颜色。4、根据实验现象,说一说太阳光是什么样的光? 三、物体为什么有不同颜色1、观察:用手电筒照射红纸、白纸和黑纸,光斑会是什么颜色?明确:红纸——红色,白纸——白色,黑纸——黑色。2、小结自身不发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是由反射或透过的光决定的。不同的物体能够反射或透过光的本领不同,所以呈现的颜色不同。在阳光照射下,红色的纸反射红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白色的纸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吸收的光很少;黑色的纸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反射的光很少。3、霓虹灯、舞台灯光为什么五颜六色?明确:自身发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与它们发出的光有关。4、提问:世界上有没有完全不反射光的物体?如果有,这个物体能呈现出颜色吗?我们能不能看到这个物体?明确: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反光的物体,即使是黑色的物体,它的反射光的频率很低,但是它仍然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不能反射光,那我们人类就无法观察到这个物体。四、牛顿发现的光现象资料: 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对太阳光进行研究,发现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补充:视频 五、作业布置 回顾本单元,你学过哪些知识,画出知识树。 说出课前制造彩虹的现象观察看视频回顾 阳光、水珠 分解 设计实验探究 有三条棱,截面是三角形,透明的玻璃体 调整三棱镜使阳光透过三棱镜,观察现象。和老师一起观察分解白光实验,交流实验现象。 认识实验材料 按要求操作,观察现象 和老师一起观看,交流实验现象 在老师指引下回答不同色光叠加产生的新色光。 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彩色盘 快速转动彩色盘,观察颜色变化一起观看视频,交流颜色变化 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回答 阅读资料 回答 预测:没有 阅读教材资料 观看牛顿发现白光由7中单色光组成的故事 制造彩虹,推测彩虹形成条件。 知道水珠起着三棱镜作用,能把阳光分解。 了解三棱镜的特点。 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多种单色光组成。 知道三种光原色叠加形成白光。 会制作彩色盘 通过快速转动彩色盘,进一步体会单色光可以复合成白光。 小结太阳特点 了解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知道物体都有颜色 了解科学家故事,学习科学家精神。 整理巩固单元知识课堂练习1. 下列颜色不是光的七种颜色之一的是( ) A. 红 B. 黑 C. 绿2. 观察太阳光颜色,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 三棱镜 B. 放大镜 C. 望远镜3. 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A.后视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4. 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 )A. 物体反射光的颜色 B. 物体吸收光的颜色 C. 物体折射光的颜色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彩虹是太阳光分解成为单色光形成的,一般由经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两两叠加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三种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能形成白光。通过资料学习,我们又知道物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板书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17 改进与交流一等奖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3 光的反射优秀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2 光的传播精品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