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课件PPT,共30页。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以故事导入课题,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思考,在探索中形成知识结构,互动为主,由浅入深,从加法交换律到乘法交换律的过渡,思路清晰、自然流畅。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这各阶段的学生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3.会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4、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5、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 6、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用简便运算,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你打算怎样验证?(一)加法交换律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左图)。4+6=10 6+4=10师: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4和6,和都是10;而不同点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因为4+6=10,6+4=10,所以4+6=6+4。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二)、探究新知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作加法交换律。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练习: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 )+270=270+80 400+500=( )+( )3. 用竖式计算 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师: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师:为了计算正确,我们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笔算时,要养成口头验算的习惯。(二)乘法交换律师:我们再来看看乘法中,是否也存在这个规律。1. (1)每个小朋友有多少根手指?你是怎么计算的?生1:5×2=10(根)生2:2×5=10(根)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上面的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板书:5×2=2×5(2)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2.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右图)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学生口述,教师引导。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归纳: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作乘法交换律。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练习:根据乘法交换律填数。( )×713=84×( ) 119×74( )×( )4.学以致用。(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2)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3题。(3)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分别来验算加法和乘法。七、课堂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3×4+25÷5 300-[(286-86)÷20]2. 读教材第50页例题的第1问和第3问。分析与解答:观察式子可以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和不变;两个乘数交换位置后,积不变。如果用a,b代表两个数,那么a+b=b+a,a×b=b×a两个式子分别是( )和(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 )。4.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空。45+76= +45 45×102=102× 28+13= + 296×200= × 【参考答案】:1. 17 290 2.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3. a+b=b+a a×b=b×a4. 76 45 13 28 200 296八、说板书设计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板书 a+b=b+a a×b=b×a 8+18=18+8 15×4=4×15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由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猜想,通过举例验证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然后又引发学生从结论进行猜想,让学生知道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结论引发猜想,学生很自然地列举了例子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在乘法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结论。结论的得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实感悟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