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章末复习提升 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4702907/0-16921432930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章末复习提升 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4702907/0-16921432930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章末复习提升 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4702907/0-16921432930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章末复习提升 含解析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章末复习提升 含解析,共19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章末复习提升
(一)中学时代
【知识再现】
1.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2.中学生活带给我们的影响: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①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品格、丰富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自己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少年梦想的重要性: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梦想,就有希望。
④有了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 少年梦想的特点: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梦想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有的不切实际。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我们享有与时代和祖国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少年应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①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用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②努力,需要坚持。要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坚持努力,就有机会让梦想更近一步。
③努力,也有方法。要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用脑、循序渐进、学思并进、团队合作。
【材料链接】
材料 无奋斗 不青春
2023年3月25日,在亚洲青年领袖论坛上,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奥运冠军武大靖作为青年代表在论坛上致辞,以“无奋斗 不青春”为主题,与亚洲各国青年代表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
“大家都知道竞技训练是非常辛苦的,天赋很重要,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回忆起年少时训练的场景,武大靖依然历历在目:“每天凌晨4点,母亲骑自行车送我滑冰。冬天室外零下30多度,我第一次上冰摔倒了107次。”上午的训练结束后,武大靖回到学校上课,直至下午3点返回冰场,再一直训练到晚上7点回家写作业,如此循环往复多年,加上冰鞋磨脚,他的脚上都是各种老茧、刀口。令武大靖难忘的还有在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中,中国队以2分37秒348夺冠的现场。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距离比赛还有180天时,武大靖由于腰伤复发,训练和康复均在剧痛中完成。
“回想起那些拼搏的历程和艰苦的努力,是什么支撑自己不懈奋斗,一路走来?”武大靖的回答是“梦想”:“我一直梦想着为国争光,为荣誉而战,为团队拼尽全力,梦想激励着我,我相信也激励着亚洲每一位青年。”
武大靖表示,作为一名冰雪运动员,将继续努力,把北京冬奥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题多问】
选择题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表现在( )
①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 ②新的机会和可能
③新的目标和挑战 ④塑造新的自我形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项目学习展示课上分享的“中学时代·努力篇”手抄报中的名人名言栏目,你能找出其解读不恰当的一项吗( )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B.“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努力,就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C.“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 努力,需要立志
D.“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努力,需要坚持
3.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几种观点中,你认为完全没有道理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4.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年仅14岁的奥运冠军全红蝉跟记者说她的梦想曾经是“挣钱给妈妈治病,开小卖部天天吃辣条”。这表明( )
①少年的梦想,是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梦想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④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能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沈忠芳,从小目睹日军的飞机轰炸家园,梦想有一天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能够保卫祖国的领空,长大后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投身导弹研制,为中国航天武器事业而隐姓埋名60余年,奉献一生。他的事迹启发我们( )
①要将个人的梦想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②要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
③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④要将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名言都告诉我们要( )
A.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B.学思并进,科学用脑
C.从当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努力
D.珍视团队合作
主观题
7.课前五分钟思政活动时间,小泽同学展示了他摘抄的关于梦想的一首小诗
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小诗,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8.2023年3月25日,在亚洲青年领袖论坛上,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奥运冠军武大靖作为青年代表在论坛上致辞,以“无奋斗 不青春”为主题,与亚洲各国青年代表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都知道竞技训练是非常辛苦的,天赋很重要,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回忆起年少时训练的场景,武大靖依然历历在目:“每天凌晨4点,母亲骑自行车送我滑冰。冬天室外零下30多度,我第一次上冰摔倒了107次。”上午的训练结束后,武大靖回到学校上课,直至下午3点返回冰场,再一直训练到晚上7点回家写作业,如此循环往复多年,加上冰鞋磨脚,他的脚上都是各种老茧、刀口。
(1)武大靖哥哥的训练经历,对我们实现梦想有何启示?
材料二 “回想起那些拼搏的历程和艰苦的努力,是什么支撑自己不懈奋斗,一路走来?”武大靖的回答是“梦想”:“我一直梦想着为国争光,为荣誉而战,为团队拼尽全力,梦想激励着我,我相信也激励着亚洲每一位青年。”
(2)武大靖哥哥的话,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树立怎样的梦想?
(3)读了材料二,小靖同学说“这段话不仅告诉我们要树立梦想,而且告诉了我们实现梦想的途径,那就是努力需要立志。”你认同小靖的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二)学习新天地
【知识再现】
1.正确认识学习:
①地位: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②内容: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会如何做人。
③范围: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④表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⑤态度: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要带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习。
⑥过程: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人有学习的天性,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2. 学习的意义: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动,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3.体味学习的中苦与乐:学习中有快乐,也有辛苦。
①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②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学习中也有辛苦。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都需要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③享受学习。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4.学会学习: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的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深厚而持久。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材料链接】
材料 从中专生到博士后!她的励志故事“热血又感人”
2023年3月,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教师魏晓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从7岁开始,求学26载,从一名中专生逆袭为博士后,从深山里干农活的小姑娘,成长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的教师。小学、中学、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20多年连贯读下来,是一段漫长且持续付出努力的过程。
面对学习难题,她坚信:“不会,学就是了。”
大专时英语不好,还要考等级考试,怎么办呢?她喜欢早早起床,到学校一处角落里,大声读文章、刷单词,用最笨的方法学习弱势学科。普通话不好,亲戚家二手的MP3她拿过来用,把喜欢的散文录进去,傍晚时躺在操场的草地上休息,耳朵里塞着耳塞,跟读的最多的就是英语和普通话散文。
2012年决定考研时,专业课是优势科目,但政治又成了拦路虎,她每天五六点去图书馆占位,一去一整天,日日不落,背诵、复习。尤其是大冬天,别人还在贪恋被窝的温暖,天刚蒙蒙亮,她已在图书馆门前排队了。
2016年,读博第一年,听不懂周例会内容,魏晓娟就坐在实验室里,对着电脑狂刷论文,根据论文倒推知识点,一点点“啃”。减少焦虑,她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又翻出来,过一遍,稳定信心。“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半,除了吃饭,基本没出过实验室。暑假也没有休息,学习英文材料,花的时间比别人多。”
一直到现在,她对学习的态度始终未变,2021年末,她还申请去郑大博士后流动站进修。尽管工作了,有了孩子,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做项目研究的时间也在10个小时以上。
【一题多问】
选择题
9.“学习”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月令》,指雏鹰开始学习飞翔。我们今天的学习也应当包括( )
①在学校里、课堂上接受、掌握、探究、发现知识②在尝试、接触、练习中培养能力
③在生活的经历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④在课外阅读中、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和感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几个月的宝宝拿什么都用嘴咬,这是他学习、认识世界的方式;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在学习用智能手机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甚至做直播;在中小学的课堂里却常见“坐堂生”现象,不听讲、不完成学习任务,坐着或者睡着熬时间。对此,几位同学谈了各自的认识,你认同的是( )
小明:学习是人的天性,厌学也是人的天性,因为学习是辛苦的
小华:学习是人的天性,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小亮:厌学是正常的,因为学习太辛苦,很难体会到快乐
小斌: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需要发现并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A.小明和小华 B.小华和小亮 C.小明和小斌 D.小华和小斌
11.结合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的知识,思政小组出了一期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黑板报,下面是“名人名言”一栏的内容,你能帮他们指出解读中存在的错误之处吗?( )
A.“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不能有半点松懈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边学习边思考,学思并进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就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12.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要求同学们以“学习”为主题词画“知识树”或者构建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达到下面哪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
A.记忆 B.理解 C.关联 D.运用
13.周末,小晋所在小组的同学在微信群里围绕“学习方法”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作为小组长的小晋该作怎样的总结发言呢?( )
——“我认为学习习惯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成功了一半”
——“我认为做好学习计划很重要,把每天、每周的学习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我认为记笔记的方法很重要,既可以保持对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又可以组织、整理知识”
A.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B.学霸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要观察、模仿学习委员的学习方法
C.记笔记的方法不可取,会增加学习的负担,与其记笔记的时间还不如背一道题
D.自己做计划没有什么用,跟着老师的要求走就是最好的方法
14.对下面“时间去哪儿了”的图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高效学习者把重要的事情提前做好计划和安排,然后自觉自律去完成
②低效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紧急而且重要的事情上了
③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
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主观题
15.进入初中,小玉在兴奋和紧张中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可是一段时间后她困惑了,在日记里写道:初中的科目和学习内容很多,时间和精力都得用在学习上,没有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很少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总是担心自己会落后,感到焦虑;不喜欢有些学科和老师,太枯燥。学习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作为小玉的好朋友,请你帮她解开困惑。
16.“学习伴成长”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从中专生到博士后!”的励志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 2023年3月,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教师魏晓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从7岁开始,小学、中学、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20多年连贯读下来,从一名中专生逆袭为博士后,从深山里干农活的小姑娘,成长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的教师。
【探究一】
(1)魏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对人生有哪些重要意义?
材料二 面对学习难题,她坚信:“不会,学就是了。”
大专时英语不好,还要考等级考试,怎么办呢?她喜欢早早起床,到学校一处角落里,大声读文章、刷单词,用最笨的方法学习弱势学科。普通话不好,亲戚家二手的MP3她拿过来用,把喜欢的散文录进去,傍晚时躺在操场的草地上休息,耳朵里塞着耳塞,跟读的最多的就是英语和普通话散文。
2012年决定考研时,专业课是优势科目,但政治又成了拦路虎,她每天五六点去图书馆占位,一去一整天,日日不落,背诵、复习。尤其是大冬天,别人还在贪恋被窝的温暖,天刚蒙蒙亮,她已在图书馆门前排队了。
2016年,读博第一年,听不懂周例会内容,魏晓娟就坐在实验室里,对着电脑狂刷论文,根据论文倒推知识点,一点点“啃”。减少焦虑,她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又翻出来,过一遍,稳定信心。“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半,除了吃饭,基本没出过实验室。暑假也没有休息,学习英文材料,花的时间比别人多。”
【探究二】
(2)魏老师用亲身的经历教给我们怎样才能学习好?
材料三 一直到现在,她对学习的态度始终未变,2021年末,她还申请去郑大博士后流动站进修。尽管工作了,有了孩子,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做项目研究的时间也在10个小时以上。
【探究三】
(3)她都已经学到了博士后,还这样努力学习,有必要吗?
(三)发现自己
【知识再现】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 正确认识自己: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如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个性心理特征,在群体中的关系等。
②认识自己的方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如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等。
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3.接纳自己:
①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接纳自己的优点、不完美,性格、身材和相貌,现在、过去。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4.欣赏自己:
①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③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自己。
5.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如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等来激发自己的潜能。
【材料链接】
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陆鸿的故事
2023年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来自江苏苏州的陆鸿入选。陆鸿是残疾人创业者的代表。
陆鸿一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脑瘫,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影响了肢体和表情的控制,头也常不受控制地晃动。他的小学和初中时光也因此在痛苦中度过,每次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去操场上开心地跑跳,只有他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身体上的“不一样”让陆鸿在找第一份工作时碰了壁,职高毕业时,本该接收他的工作单位拒绝了他。
但是他并不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觉得自己能做事,对社会有用,他说“困难特别多,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再去想办法,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残疾人认为自己没用。” 在陆鸿的带领下,他的工厂2022年营业额近1400万元,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在陆鸿眼里,残疾只是一场人生考验,他用自强书写了一份高分答卷。“我以前经常会问,别人为什么笑我?现在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他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不少跟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一题多问】
选择题
17.老子的话“自知者明”告诉我们________的重要性。( )
A.自我评价 B.他人评价 C.认识自己 D.认识他人
18.小刚:我的球技最棒,你们都不如我,应该由我来当队长。
队友:小斌的球技虽然比你差点儿,但是他组织协调能力强,大家都愿意让他来当队长。
小刚:那这次比赛我不参加了!
……
如果你是上述对话中的小刚,你的正确做法应当是( )
①队友说的一定是对的,要听从别人的意见
②要在他人的评价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③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④遵从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小林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妈妈推荐我阅读了中国首位聋人律师谭婷姐姐的自强故事,想想自己因为一次月考失利就沮丧不振的表现,我……”,小林认识自我的方法是( )
A.自我评价 B.他人评价 C.自我观察 D.集体评价
20.晓蓉要从下列观点中选取一句作为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要接纳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她该选哪一句呢?( )
A.认识你自己
B.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C.记住,你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D.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21.同学们课间针对“欣赏自己”展开的讨论中,你赞同的是( )
①别人的意见都不对,只有我才是正确的
②我很努力,我在不断进步
③我认真分析了别人的意见后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我坚持自己的看法
④我能发现同学的优点,并向他们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下边关于五个手指的漫画告诉我们( )
①要接纳、欣赏自己的独特
②要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③要主动改正缺点,做更好的自己
④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更好的自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主观题
23.下图中展示了每个人自我的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未知的自我,请读图回答问题。
(1)“盲目区”的存在提示我们应通过怎样的途径认识自己?
(2)增加还是减少“秘密区”的内容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
(3)“未知区”的存在启发我们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24.阅读了感动中国人物陆鸿的逆袭故事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下面是小川同学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新起点。
①②③④: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表现在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新的机会和可能;新的目标和挑战;塑造新的自我形象;①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努力的要求、正确对待中学生活的机会和挑战。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明:勤于反省、不断革新,每天都要有进步,故A解读错误;
B:“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说明:努力,就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故B解读正确;
C:“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说明:努力,需要立志,故C解读正确;
D:“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说明:努力,需要坚持,故D解读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努力的要求、梦想的意义。
②:梦想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梦想和现实是可以相交的,故②说法错误;
①: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经过努力和奋斗,梦想才能实现, 故①说法正确;
③:梦想能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能引领我们前进, 故③说法正确;
④:“有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只要坚持努力,我们就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 故④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梦想的认识。
①④: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少年的梦想,是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与题干内容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少年梦想。
①②③④:材料通过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沈忠芳实现梦想的经历,向我们说明了人生应该有梦想;启示我们要将个人的梦想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要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将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理想的途径。
C:题文中的句子说明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C说法正确;
ABD:都是实现理想的正确做法,但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7.①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了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②梦想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分析】考点考查:梦想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 需要运用梦想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梦想是远处的灯塔→可链接梦想的意义;
关键词②:让梦想插上翅膀→可链接努力的基本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8.(1)努力,需要坚持。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2)少年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少年的梦想要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连在一起,应当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认同。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为国争光”的志向就是武大靖哥哥努力实现梦想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分析】考点考查:实现梦想。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实现梦想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大家都知道竞技训练是非常辛苦的,天赋很重要,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可链接努力的基本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实现梦想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我一直梦想着为国争光,为荣誉而战,为团队拼尽全力,梦想激励着我,我相信也激励着亚洲每一位青年→可链接少年梦与中国梦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实现梦想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这段话不仅告诉我们要树立梦想,而且告诉了我们实现梦想的途径,那就是努力需要立志→可链接努力的基本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9.D
【详解】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学习是在学校里、课堂上接受、掌握、探究、发现知识;在尝试、接触、练习中培养能力;在生活的经历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在课外阅读中、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认识。
D:依据教材知识,学习是人的天性,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需要发现并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小华和小斌的说法正确,D正确;
ABC:厌学并不是人的天性,要热爱学习,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小明和小亮的说法错误,ABC错误;
故本题选D。
11.B
【详解】本题考查学会学习。
A:“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体现了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不能有半点松懈,故A正确;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体现了善于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探讨交流,故B错误;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现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故C正确;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了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就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故D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12.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ABCD:知识树本质是一种层级式的知识图,用于表达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将知识结构梳理并表现清楚。材料结合漫画内容,以“学习”为主题词画“知识树”或者构建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方式有利于知识之间的关联,故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3.A
【详解】本题考查学习方法。
A:依据题文描述,题文中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不同认识,表明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故A说法正确;
B: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故B说法错误;
C:记笔记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故C说法错误;
D:我们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学会学习。
①③:分析题干可知,高效学习者把重要的事情提前做好计划和安排,然后自觉自律去完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故①③正确;
②:低效是因为无计划,无自律,故②错误;
④: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5.①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②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学习中也有辛苦。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都需要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③要学会享受学习。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分析】考点考查:享受学习。
能力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 需要运用享受学习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是担心自己会落后,感到焦虑→学习中也有辛苦。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
关键词②:学习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学习中有快乐;要学会享受学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6.(1)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动,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2)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的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深厚而持久。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3)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分析】考点考查:学习的意义、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学习的意义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20多年连贯读下来,从一名中专生逆袭为博士后,从深山里干农活的小姑娘,成长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的教师→可链接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学会学习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普通话不好,亲戚家二手的MP3她拿过来用,把喜欢的散文录进去;她每天五六点去图书馆占位,一去一整天,日日不落,背诵、复习;对着电脑狂刷论文,根据论文倒推知识点,一点点“啃”→可链接如何学会学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终身学习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一直到现在,她对学习的态度始终未变→可链接终身学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
C;“自知者明”的意思是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聪明的,指要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是告诉我们认识自己的重要性,C正确;
AB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18.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②③:题干中小刚是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这说明要在他人的评价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故②③正确;
①:一定,说法绝对,故①错误;
④:选项说法是自信,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9.A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自己的方法。
ABCD:小林日记中的内容,是对自己的评价,是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A说法正确;BCD要题干中的内容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A。
20.C
【详解】本题考查接纳自己。
C: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要记住,你是世上独一无二的,C正确;
A:选项是认识自己,A不符合题意;
B:选项是通过他人认识自己,B不符合题意;
D:选项表达的是扬长避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1.C
【详解】本题考查欣赏自己。
①: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①说法错误;
②③④:欣赏自己,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由此可见,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22.A
【详解】本题考查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①②:分析关于五个手指的漫画可知,五个手指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告诉我们要接纳、欣赏自己的独特,要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④: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3.(1)他人评价
(2)减少。只有畅开心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才能得到他人的反馈与评价,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分析】考点考查:正确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能力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正确认识自己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盲目区”→可链接他人评价。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正确认识自己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增加还是减少“秘密区”的内容→可链接减少“秘密区”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做更好的自己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未知区”→可链接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4.小川的观点是正确的。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②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因为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主动改正缺点,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更好的自己。
【分析】考点考查:正确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确。
论据①: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论据②: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