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 相互作用(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 相互作用(含答案解析),共8页。
2020版高考物理 单元测试 相互作用1.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力B.合力与分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同时作用在物体上D.已知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则两个力有确定值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地面垂直B.两物体在不同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重力小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3.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重力为G的物体在一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斜面的倾角为θ,则( )A.F=Gcos θ B.F=Gsin θ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N=Gcos θD.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N= 4.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如图所示是我们衣服上的拉链的一部分,在把拉链拉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类似三角形的东西在两链中间运动,使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很容易地被拉开,关于其中的物理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两拉链的力B.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只是为了将拉链分开,并没有增大拉力C.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增大了分开拉链的力,但合上拉链时减小了合上的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D.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可以变动 6.如图所示,用一轻绳将光滑小球P系于竖直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P、Q均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铅笔紧贴墙壁压在轻绳上从O点开始缓慢下移,P、Q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在铅笔缓慢下移的过程中( )A.P所受的合力增大B.Q受到墙壁的摩擦力逐渐变大C.P对Q的压力逐渐减小D.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7.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倾角为θ的斜壁进行打磨,如图所示.当对磨石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关于斜壁受到磨石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mg)cos θ,沿斜壁向上 B.(F-mg)cos θ,沿斜壁向下C.μ(F-mg)cos θ,沿斜壁向上D.μ(F-mg)cos θ,沿斜壁向下 8.如图甲所示,两段等长轻质细线将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均可视为质点)悬挂在O点,小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1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2的作用,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状态,小球B刚好位于O点正下方,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A.F1=4F2 B.F1=3F2 C.2F1=3F2 D.2F1=5F2 9. (多选)下面列出的措施中,有利于改进本实验结果的是( )A.橡皮筋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能适当大些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小些C.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D.拉橡皮筋的绳要细,而且要稍长一些 10. (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实验题11.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测力计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0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其顶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B放在三棱柱和竖直墙壁之间,三棱柱A和球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13.所受重力G1=8 N的物块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 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sin 53°=0.8,cos 53°=0.6,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大小.
答案解析1.答案为:D;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力的合力,可以比这两个分力都小,所以A错误;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等效,但不能说成是同种性质的力,故B错误;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但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C错误;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结果是唯一的,故D正确. 2.答案为:B;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地面垂直,故A错误;由公式G=mg可知,重力的大小由质量和重力加速度两个量决定,由于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可能不同,故质量大的物体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重力小,B正确;地球上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故C错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部分,对不规则和空心的物体而言,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D错误. 3.答案为:D;解析:物体所受三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F、FN′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有F=Gtan θ,FN=FN′=,故只有D选项正确. 4.答案为:A;解析:在拉开拉链的时候,三角形的物体在两链间和拉链一起运动,手的拉力在三角形的物体上产生了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分力大于手的拉力,所以很难直接分开的拉链可以很容易地被三角形物体分开,同理可知,合上拉链时增大了合上的力. 5.答案为:C;解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作用在绳上的力的大小与绳长没有关系,不必要求两根细绳等长,作用在两绳上的力也不一定大小相等,因而合力也不一定与两分力所夹之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A、B错误;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能变动,D错误. 6.答案为:D;解析:P受重力、绳的拉力和Q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选项A错误;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共点力平衡,绳的拉力大小为FT=,Q对P的支持力大小为FN=mgtan θ,铅笔缓慢下移的过程中,θ增大,则拉力FT增大,Q对P的支持力增大,选项D正确,C错误;对Q,在竖直方向上,Q的重力与摩擦力始终平衡,Q受到的摩擦力不变,选项B错误. 7.答案为:A;解析:磨石受重力、推力、斜壁的弹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则沿斜壁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f=(F-mg)cos θ,支持力FN=(F-mg)sin θ,得Ff=μ(F-mg)·sin θ,方向沿斜壁向下,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壁受到磨石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f′=(F-mg)cos θ=μ(F-mg)sin θ,方向沿斜壁向上,只有选项A正确. 8.答案为:D;解析: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1,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O、A间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由力的分解和平衡条件得Fsin α+F2=F1,Fcos α=2mg+mg,故tan α=,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设A、B间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由平衡条件得tan β=,由几何关系有α=β,得2F1=5F2,选项D正确. 9.答案为:ACD; 10.答案为:AC;解析:容器在竖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水不断加入时,随着重力增大,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B错误;当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水平力F可能不变,选项C正确,D错误.11.答案为:(1)如解析图甲所示 10.0(9.8~10.1均正确)(2)1.80(1.70~1.90均正确)(3)如解析图乙所示 ;(4)FOO′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甲所示,由图线可知与横轴的交点l0=10.0 cm. 图甲 图乙(2)橡皮筋的长度l=OA+OB=13.60 cm,由图甲可得F=1.80 N,所以FOA=FOB=F=1.80 N.(3)利用给出的标度作出FOA和FOB的图示,然后以FOA和F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F′,如图乙.(4)FOO′的作用效果和FOA、F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OA、F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只要比较F′和F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12.解:选取A和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m0+m)g、地面支持力FN、墙壁的弹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FN=(m0+m)g,F=Ff。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FNB、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如图乙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FNBcosθ=mg,FNBsinθ=F,解得F=mgtanθ,所以Ff=F=mgtanθ。 13.解:如图甲所示,分析P点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Acos 37°=G1,FAsin 37°=FB,联立解得FB=6 N,再分析B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Ff=G2sin 37°+FB′cos 37°,FN+FB′sin 37°=G2cos 37°,FB′=FB,联立解得Ff=64.8 N,FN=76.4 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训练考点03 相互作用(含解析),共18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 磁场(含答案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相互作用单元检测(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