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导学案
展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课前知识铺垫
1.背景知识
这首悼亡词,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徙知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时所作。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词题中“乙卯”指的是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2.知识链接——悼亡诗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3.根据注释,了解大意
江城子①·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②
十年生死两茫茫③。不思量④,自难忘。千里孤坟⑤,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⑥,尘满面,鬓如霜⑦。 夜来幽梦忽还乡⑧。小轩窗⑨,正梳妆。相顾无言⑩,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⑪,明月夜,短松冈⑫。
注 ①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②乙卯(mǎo):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③十年:这里指结发妻子王弗已去世十年。④思量(liáng):想念。⑤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其妻王氏之墓。孟棨《本事诗·征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⑥纵使:纵然,即使。⑦“尘满面”二句: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⑧幽梦:隐约迷离的梦。⑨小轩窗:小室的窗户,小轩,有窗槛的小屋。⑩顾:看。⑪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⑫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指王弗坟茔所在地。
白话译词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被明月照耀着且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4.体会词韵
十年/生死/两/茫。不/思,自/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夜来/幽梦/忽/还。小/轩,正/梳。相顾/无言,惟有/泪/千。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课时:十年生死,豪放词人的悲怆柔情
学习目标 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苏轼在他的词作中留下了各种“豪迈”的形象,也因此被归入“豪放派”。从他的诗词中可看到他的各种形象。如:
现在,我们需要在公众号推介一首苏轼的婉约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大家熟悉这首词的内容和艺术,为大家介绍一个不一样的词人形象:婉约,感伤,悲情,落魄。
活动一 介绍全词内容,梳理行文脉络
1.为这首词写一段推介文字,进行总体介绍,以作为公众号推文的第一部分内容。(要求:内容生动,有吸引力;有行文脉络,有上下片内容特点,有风格特点,有情感特色,有艺术概括;不超过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②上片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③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如话家常,却情意缠绵,字字血泪,平淡中寄真淳,委婉中出境界,堪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
活动二 赏析意象意境,品味情感
2.在公众号中选入几句脍炙人口的词句,并进行赏析。
(1)十年生死两茫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不只是讲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九泉之下的妻子。②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两茫茫”所表现出的凄婉、沉痛,笼罩全篇。③首句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2)不思量,自难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这两句很有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情感。说不思量,即是思量。②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
(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这三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②“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外在形象。风尘仆仆,憔悴落魄,既有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带来的落魄,更有十年生死相隔带来的悲怆。③“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作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4)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梦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②“小轩窗,正梳妆”,亲切而又熟悉,她的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③词人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亡妻在自己心目中永恒的印象。④用典型幸福生活场面的回忆,表达思念,反衬死别后的凄凉。
(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②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融入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亡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眷恋人世,难舍亲人,柔肠寸断;词人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词人也不免肝肠寸断。②通过“明月夜,短松冈”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词人凄冷的心情。通过“断肠处”这一直接描写内心感情的句子,直接抒发了面对思念,肝肠寸断。③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意味更蕴蓄,感情更浓厚。
活动三 赏析“记梦”艺术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反复诵读作品,介绍其艺术手法。
(1)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了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②“夜来”以下五句记梦,意幻情真,虚中带实。③“料得”以下三句从梦境回到现实,写梦后设想对方念己。④现实和梦境交织,梦幻沉郁,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
(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概括此词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达到如此效果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②情感真挚,以情动人。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③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词人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组织严密,一气呵成。④语言爽快,纯系白描。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交错使用相结合,使得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词人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随堂巩固
1.下列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词人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B.词人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表现了词人心情的沉痛。如果自己就在妻子的坟边,就不会如此伤心了。
D.“夜来幽梦忽还乡”,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
答案 D
解析 “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错。应为虚写,想象和妻子再次相见,不是回忆。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中,开篇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2)苏轼《江城子》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苏轼又从梦境回到现实中来。他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苏轼《江城子》中,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这时他才四十岁不到,却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想象“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
答案 (1)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3)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4)尘满面 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
练 透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白的想象力①____________,无拘无束。他能够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念。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的特征②____________,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月下独酌》中,他将明月、影子拟人化,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将湖中月亮拟人化,化身③____________地送别自己的朋友;《古朗月行》中,他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④____________的,而是千变万化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 (示例)①天马行空 ②大相径庭 ③依依不舍 ④一成不变
解析 ①天马行空: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②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③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④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语序不当,应改为“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二是搭配不当,“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搭配不当,应改为“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科学与人文都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当然如此,①____________。李白过庐山,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后人批评他:“烟”怎么是紫的呢?应是七彩缤纷,不可能是紫色。但是,光在行进中,遇到阻碍物时,②____________,如透射、绕射、衍射、反射、折射、漫射等。光在行进时遇到阻碍物体,而物体的粒子长度方向跟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的时候,光波就发生了漫射。而漫射强度同光波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紫光在可见光中光波又最短。李白看香炉峰时,水珠直径很可能与光波的长度差不多相等,才导致紫光的“全漫射”,“生紫烟”自然就不足为怪了。任何伟大的艺术家,必定是从实际出发的,他们的作品首先必须是来源于生活的,然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老王是个京剧迷,在家里没事喜欢唱他几句。
B.失业保障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C.以前徽州闭塞,徽商选择远走他乡经商谋生。
D.这孩子性格古怪,你们做父母的要多关心他。
答案 D
解析 D项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都是人称代词,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A项表示虚指。B项指示代词,指别的方面。C项指示代词,指另外的。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示例)①人文也是如此 ②发生各种光射现象 ③才能高于生活
5.调整下面文段中两处画线句子的结构,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离,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①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苏堤无言,湖水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②东坡的诗篇被惊涛拍击着。总之,这个不太幸运的人幸运地活进了历史的千年中去了,活得让人瞻仰,让人叹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 ②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解析 一段文字中,前后语句的格式一般要一致,显得句式整齐。需要找出不一致的内容,进行修改。第①处,根据“不幸”“大幸”分析,前后语句为转折关系,仿照前文“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的句式来写,“是”+定语+“大幸”,此处的定语为“地方人民”,因此改为“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第②处,前后分别写“苏堤”“赤壁”,为并列关系。前文“湖水铭记着苏轼的功绩”为主谓宾结构,后文“东坡的诗篇被惊涛拍击着”为被动句,需要改为主谓宾结构;主语为“惊涛”,谓语为“拍打”,宾语为“东坡的诗篇”,因此改为“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一起仇恨敌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月光无处不在,却没有一个“月”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对亡妻的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剪不断,理还乱”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与子同仇 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 (2)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3)不思量 自难忘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①,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②?
鸡栖于桀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 ①埘(shí):在土墙上挖洞做成的鸡舍。②佸(huó):会,到。③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④括:相会,会集。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的手法来叙事。
B.根据内容分析,《无衣》反映了战士们勇于从军征战、保家卫国的豪情;《君子于役》表达了妻子对戍守边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C.《无衣》的主旋律激昂奋发,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但战士们在行动上高度自觉,对战争前途充满坚定乐观的信念。
D.《君子于役》是一首朴素的诗,女主人公以不加修饰的语言抒发情感,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有天然之妙。
答案 C
解析 “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错。《无衣》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8.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抒情方法:《无衣》直抒胸臆,表达与战友的团结友爱之情;《君子于役》借景抒情,借用农村具体的生活场景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②修辞手法:《无衣》以反问“岂曰无衣”,表达同甘共苦的豪情;《君子于役》以疑问“曷至哉”表达盼归的心情。
③描写手法:《无衣》以士兵间交谈的口吻相互勉励,共御外侮;《君子于役》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女子对丈夫的牵挂。
④行文结构:《无衣》句式整齐,短促有力,通过词语变换层层推进,产生战前动员的感召力;《君子于役》以重章叠句推进,但第二章末句与第一章末句完全不同,从盼归转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饮中八仙①歌
杜 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②口流涎,恨不移封③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④。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⑤,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筳。
注 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④衔杯乐圣称世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⑤一斗:一作“斗酒”。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章”两句与“饮”并无关系,所以可把它看作全诗的引子,与结尾遥相呼应。
B.诗人写汝阳王饮酒的状貌时,抓住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两句,表现出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凸显了其对美酒的嗜好。
D.诗人为表现李适之的豪兴与酒量,使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文辞颇有浪漫气息。
答案 A
解析 “‘知章’两句与‘饮’并无关系”错,贺知章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是描写贺知章酒后的情态,所以和“饮”有很大的关系;“与结尾遥相呼应”错,结尾是写焦遂,和诗歌开篇描写贺知章没有关系。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白眼”,与成语“青眼有加”的“青眼”意味相近,表示对美酒的钟情,崔宗之潇洒风流的儒生形象跃然纸上。
B.杜甫咏写人物时,虽然篇幅均等,笔墨匀齐,但摹写传神,各具风采。“八仙”尽显“群像”之美,并无主次之别。
C.从体裁来看,本诗与《琵琶行》同为七言歌行,均是一韵到底的近体律诗,抒情淋漓酣畅,颇有一气呵成之势。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语气轻快,情绪颇为欢乐,与诗人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更显出杜甫诗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
答案 D
解析 A项“与成语‘青眼有加’的‘青眼’意味相近”错。诗中的“白眼”指的是崔宗之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青眼有加”指的是阮籍对待欣赏的人就用“青眼”,对待不欢迎的人就用“白眼”,所以与成语“青眼有加”的“青眼”意味相反。B项“并无主次之别”错。诗中前五个人物为次要人物,后面的人物为主要人物,特别是对李白和张旭的描写,所以有主次之分。C项“近体律诗”错。本诗为歌行体,属古体诗的范畴。
11.班级开展“大唐气韵”主题班会,由同学介绍唐代风流人物。请结合本诗内容,说明李白与张旭“二仙”特点的异同,并说说杜甫对此“二仙”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相同点:都体现出二者的狂放不羁,并且体现出二人喜好喝酒,才华横溢。②不同点:李白更加桀骜不驯;而张旭体现的更多是不受礼教的约束。
(2)情感:作者对二人是赞赏而同情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注]
苏 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 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此时词人被贬于黄州。词人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此篇为“又作二首”之二。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不记”切合词序中的“酒醒”,描写了词人酒醉后依稀听见风雪大作,记不清何时苏醒的情景。
B.“雪晴”一句,写词人在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表达了对百姓能够饱食的企盼。
C.下片追叙前一日的酒筵,“翠袖”借代席间的歌姬,“烂樱珠”则喻指酒后歌姬红润欲滴的朱唇。
D.尾句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代表性的动作,极度增强了艺术形象性,表现了词人享受宴席时的愉悦。
答案 D
解析 “表现了词人享受宴席时的愉悦”错。呵手捋须的动作不是为了表达词人沉醉于酒席,而是为了表现词人若有所思,关心百姓疾苦的神情。
1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词人流露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词以乐景写哀情。②上片由雪景联想到丰收景象,却以“但令”表达了词人美好的愿望与深沉的忧虑:丰年是否真能使百姓饱食。③下片描写了前一日酒筵间的热闹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案及答案,共7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优质导学案,共35页。
【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专题1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讲学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文件包含专题1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针对训练解析版docx、专题1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针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专题讲解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